繼去年8月被曝出資金鏈斷裂之后,北京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三大零售品牌中的全時生活和地球港相繼出現停業,而另一零售品牌全時便利也被曝料或將出讓部分股權給蘇寧易購或者物美等企業。不過,在11月16日全時便利店向媒體否認了其正在尋求出售的消息。
而近日,有粉絲向食飲君爆料稱:“重慶全時便利(門店名為“OurHours全時”)要倒閉了,欠了很多供貨商貨款,并且員工11月份就沒有發工資了。”
重慶全時便利被懟“要倒閉了”
該粉絲表示,自己是重慶全時便利的供應商,重慶全時便利共有34家門店,現在所有的貨都是打6折售賣,并且同步要求所有供貨商清場。更讓他表示憤慨的是,現在重慶全時便利門店內貨都沒有了,清什么場?
據他了解,和重慶全時便利合作的三方物流已經停止了服務了,并欠一大堆物流費。當然,該粉絲最為關心的是重慶全時便利欠自己的貨款。
對此,他表示,重慶全時便利欠自己的只有十多萬貨款,但他知道的重慶有一個供應商有160多萬。但重慶全時便利方面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只能按照貨款的60%結款,要不就走法律程序,并且,這60%貨款還要在本月的25日起分期支付。
“按照重慶全時便利的辦法,有一個供應商2018年6月開始供貨,結果一次款都還未回,現在一共才3萬多,還要打6折,供應商就不同意了,倒虧錢了。”
據他了解,除了重慶,全時便利成都、北京總部都存在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情況,涉及欠供應商貨款的品類除開煙草和快餐外,其余都有。
食飲君隨即撥打了重慶全時便利一樊姓經理的電話欲了解實際情況,對方表示,此事請聯系全時總部。并以自己比較忙為由掛斷了電話。
另一家重慶全時便利店員工表示,目前店內正在做促銷,除了煙酒和美妝之外,大部分商品正在6折出售,部分商品低至3折。而這一促銷信息在另兩家重慶全時便利店也在進行。并且,該員工稱上個月的工資已經分兩次發放。
于是,食飲君撥打了全時官網公布的客服熱線“4000806611”,但電話接通后三分鐘都沒有人工接聽,語音一直提示:“坐席正在接聽其他用戶電話,請耐心等待。”截至發稿時,電話仍未接通。
同時,食飲君根據全時成都公布的門店信息,隨機撥打了一個直營門店電話,該店員工則表示,目前成都的所有門店都在正常營業。
根據爆料,食飲君發現重慶全時便利的公眾號“全時OurHours重慶”已經進入自主注銷凍結期,功能無法使用。并且,食飲君查詢全時便利其他區域的公眾號,大部分公眾號更新時間都停滯在2018年12月上旬。
“隕落”始于2018年
食飲君查詢全時官網時發現,其發展歷程信息欄顯示:
全時品牌誕生于2011年,其中,全時便利為北京門店數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
2016年9月,全時成都第30家店開業,同時西南總部落戶成都成華區。
2017年,全時成為北京便利店最多的品牌,打破外資便利店在北京的壟斷局面。
2017年9月北京便利店已達350家。
2017年底,全時已全面布局中國西南、華南、華中、華東、華北5大區域,率先實現北京、天津、廊坊、杭州、蘇州、武漢、成都、重慶等一二線核心城市快速擴張。
2018年,全時首月新開自營店鋪50家,位居行業第一。
……
而根據媒體最新報道,作為連鎖便利品牌,“全時便利”在全國已布局華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五大區域共10個城市,其中在北京擁有400家直營店,全國門店數達800家。
這樣的歷程很難讓人將其與上述粉絲爆料和媒體報道的情況畫上等號,緣何“如日中天”的全時便利突然就淪落至此了呢?這就要從全時便利的股權結構說起。
工商資料顯示,全時便利、全時生活與地球港項目,均屬北京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全時便利店早已顯露頹勢。2018年11月13日,北京商報報道,全時便利店正與企業洽談對接,或將出讓部分股權給蘇寧易購或物美等企業。16日,界面新聞報道稱全時便利店否認正尋求出售。但根據此前的報道,北京全時便利店缺貨現象已持續月余。目前,北京市多家全時便利店里貨架上的商品已經不多,幾近空置,一些供應商由于賬款未結等問題已停止給全時便利店供貨。
早在2018年9月,就有全時便利店出現拖欠供應商貸款的行為,當時全時便利店否認了這種說法,稱根據便利店行業的特性以及跟供應商的不同合作情況,可能個別供應商偶爾會出現延遲付款,但全時整體供應商的款項都在正常給付。
另一品牌“全時生活”也于2018年9月被爆集中停止了天通苑、宋家莊、百子灣等多處門店的正常營業,這些門店開業時間大多在半年以內,或閉店或調改,均處于非正常營業狀態。
零售三兄弟接連夭折,母公司復華卓越則陷于員工討薪的丑聞中。早在去年8月份,復華卓越便被曝出員工討薪事件。據娛樂資本論旗下的河豚文旅報道,復華卓越的8位中高層證實,復華卓越處于資金鏈緊張、大規模欠薪的狀態。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在員工們與復華卓越法定代表人吳濛對質時,吳濛解釋:“整個(復華)集團的賬戶都沒有錢了。”
便利店景氣指數開始“降溫”?
2018年8月,鄰家便利店因背后出資方善林金融資金鏈斷裂突然失血,一夜之間關閉了168家店鋪;一個月后,因投資方春曉資本出現問題,131便利店創始人失聯,后被刑拘;在到如今的全時便利。這不禁讓人想問:便利店怎么了?
當然,前述三家便利店相繼暴雷的直接導火索還是由于資方資金鏈斷裂導致,但其市場原因也不得不提。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便利店近幾年在國內發展迅速,門店數量呈井噴式發展,2017年中國品牌便利店行業增速同比達23%,市場規模超1900億元。
在這種市場背景下,資本的熱衷讓許多便利店品牌走上快速發展道路。據新浪科技統計,從2017年至今,便利店行業融資已達60余起,資金涌入超過80億元。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便利店品牌就顯得盲目。鄰家便利店前CEO王磊就曾對媒體透露,投資人曾要求過他們一年開2萬家便利店。很顯然,這與正常的企業發展速度相悖的。
另一方面,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報告》顯示,近一年來便利店行業的運營成本正在快速上升,房租成本上漲18%,人工成本提高12%,人員流動性大幅提升,加劇人員成本的上升,水電成本上漲6.9%,便利店企業亟待提升管理精益性,來對抗成本上升。該協會還在2018年三季度“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顯示,便利店行業開始呈現出“降溫”趨勢,資本市場暴露的問題也警示著整個便利店行業需要提高自身應對外部風險的綜合能力。
數據顯示,7-11、全家等便利店行業頭部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率甚至都達不到3%。但據7-ELEVEn(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內田慎治在2017年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7-11的單店日銷售額可達到3.6萬元。而國內便利店又有幾家便利店品牌可以達到這個數值呢?
與此同時,在新零售趨勢下,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等線上電商紛紛意圖打通線下,制造全鏈條渠道。這將成為新零售行業一不可撼動的趨勢,同時也可見中國便利店行業未來十分巨大的發展空間。
據億歐網報道,全時便利某高層管理人員透露:目前政策與行業發展前景頗為利好,為加快全時便利發展步伐,正通過外部融資方式來洽談合作事宜,目前已基本確認了投資機構,均在正常推進中,有最終結果后會公開合作結果,目前不便對外透露。
融資也許能拯救全時,但對經銷商帶來的損失,誰來彌補呢?
本文首發于“食飲匯(ID:SYHNC8)” 本號所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