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辣條的成功學

    10年前,人們會將“扛把子”與影視人物劃等號;而今,“扛把子”幾乎成了一款“五毛零食”的固有頭銜——它就是“衛龍辣條”。

    即便是在“辣條產品不衛生”傳聞四起的今天,依舊沒能阻擋衛龍辣條紅遍大江南北甚至國際舞臺的步伐,這家已經近20年的傳統企業,已成為年入20億元的零食界“網紅”。

    摘掉辣條“垃圾食品”標簽

    其實,在兩三年前,衛龍辣條與往日的“垃圾食品”辣條并無太大差異。

    辣條發源于湖南省平江縣,衛龍辣條的創辦人劉衛平也出生于此。高中畢業的劉衛平21歲開始獨自在河南創業,2001年開設自己的工廠——平平食品廠,2003年注冊自己的商標——衛龍Weilong,并以此為核心打造“衛龍系列”食品。

    劉衛平一邊管理著企業,一邊帶領銷售團隊開始了瘋狂的地推,從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商超,到7-11、全家等24小時便利店,再到學校和社區的小賣部,終于讓衛龍成為了河南知名品牌,但當時也僅在河南有一定知名度。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辣條生產門檻和技術含量都不高,為該品類在野蠻生長中埋下了隱患。就在兩年之后,各大媒體紛紛曝光一些辣條作坊的非法生產行為,頓時關于辣條的流言四起,讓風靡70~90后的辣條猶如摧枯拉朽之勢,被套上“垃圾食品”的臭名,辣條行業也遭受史無前例的打擊。據說,在那段時間,生產辣條的企業都只肯稱呼自己為“面筋食品”,能盈利的企業也只有10% 。

    在這風口浪尖之際,所有的辣條生產企業都在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挽回損失,而劉衛平卻對企業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必要摘掉辣條產品“垃圾食品”的標簽。

    雖然劉衛平深刻意識到,只有食品安全才能保住辣條事業。但在當時有業內人士估算,“以一個面筋熟食年生產值為3.8億元的企業為例,升級改造的投入需要5000萬元左右,這些錢,光靠利潤來支撐,需要一輩子的積累。”

    即便如此,劉衛平還是頂住壓力,斥巨資對工廠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2014年,衛龍實現了廠房全自動化生產!采用全自動化的生產車間,并且邀請了專業攝影團隊進車間拍攝宣傳照片:自動化的生產線,任何進入生產線的人都要消毒,戴上鞋套和頭套,還得換上統一服裝,高大上的塑封過程……

    通過對外公開衛龍的生產環境,讓“辣條=垃圾食品”的形象一舉被扭轉。甚至連人民網都為衛龍手動點贊,“它不僅好吃,還干凈衛生,氣魄宏大哦……”不僅如此,劉衛平還借機融進互聯網元素,在宣傳衛龍食品質量的同時,讓消費者漸漸相信物有所值,為衛龍的產品提價打了下基礎。

    從傳統企業到網紅品牌

    在產品形象得到改善后,衛龍辣條面臨的就是如何從偏居一隅到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最初,衛龍走的還是傳統廣告的路子。2010年,衛龍就請來了楊冪、文章和趙薇等明星當代言人,讓衛龍辣條一炮而紅,當年的銷售額也超過1億元!

    但在2016年之前,衛龍辣條在互聯網和營銷界仍舊默默無聞,但此后,衛龍的營銷開始在互聯網和營銷界嶄露頭角,受到各界關注:

    衛龍天貓店被“黑”

    2016年6月8日,衛龍天貓旗艦店遭到“攻擊”,全屏幕都被篡改成了“憑什么不給我發貨”的字樣,在旗艦店首頁上還出現了一大堆表情包。衛龍表示,此舉是與暴走漫畫合作進行的一次營銷。這波創意營銷讓平時轉發、評論數寥寥無幾的衛龍官微,獲得了3000多的轉評和超過1000個點贊,轟動程度可想而知。并且衛龍順勢推出了“暴走漫畫”版的包裝,通過暴漫表情包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直播生產車間

    2016年7月11日,衛龍在淘寶上直播生產車間,正如主播張全蛋說得那樣,“不是我為你證明,而是你自己為自己證明”。這次直播的觀看人數一度達到了20幾萬,傳播力度達到預期。

    模仿iPhone7設計

    2016年9月,衛龍借力iPhone7營銷,推出“辣條7”設計,腦洞大開為產品披上一層科學外衣,迅速引起各大媒體的廣泛注意。之后,衛龍又模仿蘋果線下體驗店,推出衛龍線下體驗店,將蘋果“高大上”的風格踐行到底。

    人民公社海報

    2016年雙十一期間,衛龍將天貓旗艦店設計成人民公社主題,這種具有年代感和趣味性的設計風格,讓衛龍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亮相BBC

    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三集紀錄片《中國新年》中也提到了辣條,并稱“辣條是中國25歲以下年輕人最受歡迎的小吃”。從辣條變身hotstrip的衛龍,在美國售價12美元,身價瘋長十幾倍,一舉成為老干媽之后的又一民族品牌。除此之外,這邊有《舌尖上的中國》,那邊就有《舌尖上的辣條》。

    大打民族牌

    2017年3月1日,因韓國執意部署薩德,衛龍表示將所有樂天瑪特超市的辣條撤下,并且今后不再與樂天合作、供貨。民族的就是民族的,撤就撤了!此舉一出,燃爆網絡,廣獲好評,還吸粉無數。該條微博已經有超過9萬轉發、11萬網友留言、超37萬網友點贊,不少品牌官微轉發支持,衛龍的民族之光形象愈加深入人心。讓瘋狂吸粉的衛龍在三天內斬獲一億營收。

    雙十一《鑒寶》

    2017年雙十一期間,衛龍邀請專業鑒寶人呂衛國老師進行“鑒寶”。而寶貝正是衛龍雙十一“特工款超長超寬辣條”。專業的鑒寶人與辣條之間的奇妙化學反應,引發網友吐槽的同時,也帶來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雙十二衛龍時尚秀

    2017年雙十二期間,衛龍辣條因為與碎花和超模的跨界結合,引發網友關注,成功登上熱搜。

    衛龍辣條粽子

    在最近的天貓國潮運動中,衛龍作為休閑食品品牌與粽子進行跨界合作,開發另類新奇食品“辣條粽子”。 5月13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微博大V“全是吃貨”艾特衛龍官微提出“辣條粽子”的心愿,眾多網友支持并呼喚“龍哥”。5月14日,衛龍官微回應,“一周后見!”。5月21日,衛龍辣條粽子第一批產品開始銷售,并推出粉絲試吃活動。“銷量很好,一直都在缺貨、補貨”, 衛龍食品營銷與電商總監余風介紹。

    個性化

    2018年6月15日,衛龍宣布“辣條實驗室”活動正式開啟,并推出了宣傳視頻和H5為“新奇辣條”造勢。該H5不僅運用了多個經典游戲的元素,還可以制作個性化“新奇辣條”,幫助用戶發現自己的辣條人格,因而迅速在朋友圈實現刷屏。

    如今的衛龍食品的掘進之路儼然已經成為營銷界的特色案例,甚至有網友將其比作食品界的杜蕾斯。因為它從產品內容到包裝,越來越走心,不斷的給出一些好玩的小創意。

    一根辣條的成功學

    我們能從衛龍辣條的成功中學到什么?

    逆向思維。當所有企業都去平江開廠生產辣條時,劉衛平卻反其道而行,大膽走出去,走到離生產辣條所需原材料——面粉更近的地方去,這也為后來衛龍成為辣條界“扛把子”奠定了基礎。

    當面對困境的時候,要著眼未來,在危機面前敢于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扭轉局面。劉衛平正是在輿論危機面前,斥重金打造全新生產線,以良好的產品品質摘掉了辣條身上原本有的“垃圾食品”標簽,為自身品牌贏得了良好口碑。

    營銷就是要接地氣,貼近消費者。從衛龍的網紅崛起之路中可以發現,品牌營銷手段可以靈活多樣,除了硬廣海報,視頻、直播、游戲等形式都可以借用,目標受眾在哪就去哪。當熱點出現的時候,衛龍總是能夠既快要細的抓住。因為在互聯網的高速傳播中,熱點的關注度短時間就會失效,快速反應是第一要領。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常規套路的營銷宣傳不如不做,做了也是白花錢。因此,無論是在時下熱議的6·18、雙11,還是高考或者世界杯這樣的全民狂歡節點,營銷要做得有意思才會有關注、繼而轉化形成銷售。并且,差異化、限量,才是營銷的興奮點,衛龍通過從年輕人的喜好入手,根據熱點話題,針對性地進行造勢,讓每一個新事物出來,要么有趣、要么限量、要么差異化,總能讓人看到第一眼就覺得有意思,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接觸到每次營銷事件都覺得挺有趣。

    當然,所有的營銷手段都要和自身品牌調性相符,通過營銷重塑品牌影響力,反哺產品線。如今的衛龍食品,已經從最初的辣條衍生到現在的魔芋、豆皮、藕片、土豆片等產品,再到新推的辣條粽子,都是在衛龍營銷起勢之后逐步增加的。正如余風所說,“辣”是消費者對衛龍最深、最久的品牌印象,因此衛龍的產品品類拓展就在“辣”上做延伸,“現在魔芋、豆皮已經都是銷量幾億的單品了”。

    本號所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62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21日
    下一篇 2018年6月21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