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餐廳的營業特點和廚房的工作特征,怎樣才能合理布局廚房呢?
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經營狀況、員工情況、食品衛生、廚房安全,這些因素決定了后廚應配備的設備類型、數量以及工作布局。
本公眾號將分期為各位老板詳細講解廚房布局的相關知識點,大家敬請關注!
01
直線型布局
這種布局形式適用于高度分工合作、場地面積較大、相對集中的大中型餐飲企業的廚房,所有的爐灶、炸鍋、烤箱等加熱設備統統做成直線型的設計。
工作臺通常是依墻排列,置于一個長方形的通風排氣罩下,集中布局加熱設備,集中吸排油煙,每位廚師按分工相對固定地負責某些菜肴的烹調,所需設備工具均分布在左右和附近。
另外,如果設備數量較多,如在食堂、職工餐廳等后廚場地中,可以在直線型布局的基礎上采取相對的方式,將兩組設備面對面的排列,中間用工作臺隔開,留出一定寬度的通道進行布局。
相背型布局可將設備集中于工作區
02
相背型布局
把主要烹調設備,如烹炒設備、蒸煮設備等,以分成兩組的方式背靠背地組合在廚房內,中間用工作臺相隔,置于同一抽排油煙罩下,廚師相對而站進行操作。
工作臺安裝在廚師背后,其他公用設備可分布在其附近地方。
這種布局方式適用于建筑格局呈方塊形的廚房,廚房分工可能不一定很細,由于設備比較集中,只使用一個通風排氣罩比較省成本,但另—方面也存在著廚師操作時必須多次轉身取工具、原料,以及必須多走路才能使用其它設備的缺點。
03
L型布局
通常將設備沿墻設置成一個直角型,把煤氣灶、烤箱、炸鍋、炒鍋等常用設備組合在一邊,把其他較大的設備組合在另一邊,兩邊相連成一個直角,集中加熱排煙。
當廚房面積和廚房建筑結構不利于做相背型或直線型布局時,往往采用L型布局。這種布局方式對空間的利用比較集中,可以在中小型餐廳廚房廣泛應用。
04
U型布局
將工作臺、冰柜、加熱設備等沿四周擺放,留一出口供人員、物料進出,出品可開窗從窗口接遞。U型廚房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工作空間,提高工作效率。
當廚房面積較小、設備較多、人員較少、產品較集中時,如面點間、冷菜間、火鍋原料準備間等廚房部門可采用此種布局。
這4種類型是對后廚區域的整體劃分,但是后廚是由加工區、烹調區、冷菜間、面點間四個部分組成的,對于每一個工作區也有不同的布局要求。
加工區
加工區是指根據廚房生產計劃和加工標準的要求,負責原料的申領、宰殺、洗滌、漲發等加工,及進行一定的半成品加工,以供其他廚房用料的區域使用。布局要求:1.應將加工區設計在離原料進入廚房距離較近的地方,并且便于垃圾清運;2.在設計中留出足夠的貨運通道,以保證加工區為廚房其他工作區輸送原料的便利;3.應留出足夠的空間,擺放加工廚房必須的基本設備、用具,方便相關員工的操作;4.將不同性質的加工區域合理分割開,以保證原料在加工中不會互相污染;5.如有加熱設備,應注意加熱源的安全和所產生煙氣的脫排問題,以保證加工區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烹調區
烹調區,指根據廚房生產計劃的要求和配料、烹調、出品的標準,負責熱菜制作出品的生產區域,是餐廳的核心生產區域。
布局要求:1.應留出足夠的菜肴出品通道,保證出品快捷、方便、安全地上桌;2.應留出足夠的空間,擺放烹調區的基本設備、用具,以方便相關員工的工作;3.合理規劃烹調區的通風排煙系統;4.將不同性質的工作區域合理分割開,以保證烹調區生產流程的連貫和通暢;5.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應盡量將烹調區與餐廳設置在同一樓層上。
冷菜間
冷菜的制作加工一般在單獨的區域進行,通常根據菜品的特性分為兩個部分操作:加熱烹制和加工出品。
布局要求:1.規模較小的餐飲企業,可將冷菜間與烹調區設置在相鄰的位置,并將加熱設備設置在兩區域之間,這樣就可以共用加熱設備了。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因為生產量大的關系,兩個區域必須有自己獨立的加熱設備;2.布局時應將冷菜間設計在比較靠近餐廳出菜的位置上,最好緊靠備餐間,提供出菜的便捷條件;3.將冷菜員工的更衣室規劃在冷菜間內比較好;4.應留出足夠的菜肴出品通道,保證出品快捷、方便、安全上桌;5.考慮冷菜出品的密封性,設計成低溫、消毒的環境,杜絕菜品受污染的侵擾。
面點間
布局要求:1.應將面點間與烹調區分開,獨立設計;2.留出面點小吃出品通道,保證出品快捷方便;3.合理布局,擺放基本設備、用具,方便廚房員工的工作;4.對面點間通風排煙系統進行合理規劃;5.將不同性質的工作區域合理分割開,保證面點間生產流程的連貫和暢通。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