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國興則茶興。當中國越來越靠近世界中央,中國茶也必將誕生偉大的品牌。”
10月31日,由CCTV-1《大國品牌》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40品牌”盛典上,來自茶行業的唯一一家企業——八馬茶業,與阿里巴巴、華為、騰訊、伊利、五糧液等同時上榜。
倍受現場關注的是,與一眾人盡皆知的企業相比,八馬這個名字并不算熟悉——電視上看不到它的廣告,新媒體中也鮮見報道。而作為直接接觸消費者的零售業,頻刷存在感已是業內常規動作。八馬這樣一家低調的企業,憑什么獲得如此高的褒獎?
01
百年傳承
在中國茶業史上,八馬是一段家族傳奇的接續。
公元1736年,乾隆登基第二年,地方官員王士讓在家鄉福建泉州安溪縣,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茶樹。
王士讓是乾隆欽命的“博學鴻儒”,一生潛心研究禮經,并留下多部專著,成為清代著名禮學家。
身為土生土長的安溪人,王士讓不負“茶都”盛名,不僅會制茶,還有收集奇花異草的嗜好。這株奇特的茶樹,是他在縣城南巖山腳下偶得,隨后將其移植于自家后園,悉心照管。
春暖花開時,王士讓優選鮮嫩茶葉,首創搖青、炒青、包揉等茶技精制成茶。杯中水汽裊裊升起的那一刻,王士讓驚喜不已,那奇特而濃郁的香氣聞所未聞。
此后數年,他小心呵護繁植,將茶園變成了奇香茶的天下。
1742年,王士讓進京會友,隨身攜帶親自制成的香茶敬贈恩師,恩師又將其獻給了乾隆帝。乾隆飲后贊為世間珍品,細觀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猶如觀音,便賜名“鐵觀音”,列為貢茶。
此后,王氏家族世代事茶,將鐵觀音的名字傳遍華夏,成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至民國年間,鐵觀音第十代傳人王滋培創建王信記茶行。因工藝考究、品質如一、誠信為商,王信記的鐵觀音還走出國門,霸占了東南亞各國茶鋪的主位。
王氏家族由此成為頗負盛名的“中華茶業第一家族”。
挺過戰亂待到解放后,王信記商號在1952年的公私合營中消失,當時的經營者——王士讓第十二代傳人王福隆,變成了國營茶廠的技術負責人。
改革開放后,王福隆本寄望于自己的兒子王文禮,希望他能在新時代復興祖業。只是,王文禮偏偏選擇了不同的人生——做一個報社媒體人。
02
立志再造
改變來自于一次偶然的同學聚會。
1992年,拿到人生第一筆工資的王文禮請同學在酒店大堂喝茶,一杯茶28元。從小就在茶葉堆里長大的王文禮,實在無法接受那杯茶口味和價格的嚴重反差。
“如果我能提供好一點的茶,不求一杯賣28塊,一斤賣28塊我就賺錢了。”
那一刻,見多識廣的王文禮意識到了品牌的價值。
在當時的中國,茶行業仍沿續著傳統產業模式,田間地頭的茶葉只是廉價的農產品,茶農被中間商肆意宰割,一斤茶只能賣幾塊錢;而終端茶企則利用消費者的認知盲區,只要稍加套路,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就可獲利不菲。惡性循環下,沒人愿意花心思創品牌,覆蓋江南十余省的茶產業,好茶眾多,大品牌卻難覓。
王文禮要做的,正是在不透明的行業中開創一個透明的品牌,通過掌控產業鏈從種到銷的主動權,讓人們喝到物超所值的好茶。
盡管在那樣的背景下,他很可能費力不討好,良幣被劣幣打敗,但他特有的家族基因戰勝了畏懼。
第二年,具有歷史意義的八馬品牌在安溪誕生。
八馬一名取古代帝王方可乘坐八匹馬坐駕的至尊之意,既表示血統正宗,也代表了拒絕平庸。
在人口過百萬的產茶第一縣安溪,數百家茶企在各種潛規則下競爭激烈,一些相對正規的老廠和國企則憑借時間積淀和資源優勢地位穩固,無權無勢的窮書生王文禮如何突圍?
他決定用差異化取勝——在上千種茶葉中,只專注于鐵觀音;在臺式清香型鐵觀音大行其道的市場,他反其道只做祖傳的濃香型。
這在旁人眼中是冒險之舉,王文禮卻自有道理。以他對喝茶者的了解,清香型是基礎版,濃香型是升級版。清香型喝久了,會覺得力道不足,必然升級為濃香型。
果不出所料,八馬的濃香型推向市場后,消費者趨之若鶩。百年傳承的品質口碑下,八馬鐵觀音銷量年年翻倍。
王文禮的信心也在倍增。他開始琢磨如何從源頭種植上提高品質。
鐵觀音是出了名的好喝不好種,對海拔、土壤、晝夜溫差、光照、管理等要求極為苛刻。王文禮結合父輩經驗,研究出新式種植方式,在茶園里增加了大比例的果樹和花草,用花草引走害蟲,讓果樹引來的鳥捕捉害蟲,免去了噴施農藥的毒性殘留,讓茶葉變成天然無害。
王文禮對自己也提出了要求——要提高品鑒能力。曾有一段時間,他整天貓在山溝里練習品茶,落下了嘴唇干裂的毛病。但他練就了獨家功夫——一滴茶入口,片刻便知哪個環節發揮超常,哪個環節失了手,對行業也有了更深的洞察力。
03
專注內功
在茶品質的追求上,王文禮比先祖有過而無不及,尤其現代科技的進步,為他提供了實現理想的條件。
一杯茶從茶園到入口,涉及環節眾多,在茶樹種進泥土的那一刻起,一片茶葉就開始了它的品質之旅,自然環境、施肥換土、擇時采摘及制作中的日光晾曬、高溫殺青、揉捻成形、干燥、回潮等復雜工序,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品質。
也因此,傳統手工制出的茶口味難保穩定。王文禮想要杯杯好茶,必須突破常規。
他從歐洲酒莊的現代化工藝中找到了答案——標準化,把所有環節分成三個車間來管理,為每個車間各流程建立最高規定標準,與國內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智能設備,更多地取代人工。
從茶葉種植、加工,到物流、銷售、管理,王文禮制訂的標準化體系超過30項,在服務領域規范了110多項統一標準。同時,建立全程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一旦產品出現問題,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
幾套動作過后,八馬變成了行業中的肯德基、麥當勞,不僅效率提高,安全性、穩定性也得到充分保障,在日本的270多項農殘與微生物檢測中,八馬順利過關。這是世界上最嚴苛的茶業進口檢測,眾多中國茶企被擋在了門外。
此后,八馬也輕松走進了歐洲、北美、中東、非洲等地,每年出口量超過2000噸,居全國前三強。其散裝出口的茶葉,賣到了每公斤164美元,是中國茶葉出口平均價的近50倍。
為驅動行業良性發展,八馬擔起頭部企業職責,于2016年向行業發布中國好茶四大標準:
安全——以利于健康為首要前提,讓質量可追溯。
對口——符合消費者的口感要求和體質需求,如體寒者應推薦發酵茶。
正宗——原產地、原樹種、原工藝。
穩定——還是那個味。
八馬一馬當先,做四大標準的堅定捍衛者,20余名茶師從茶園種植就開始了對八馬茶葉的層層把關。
對品質的極致呵護,推動著八馬越來越深入人心,加盟商也紛至沓來。至今,八馬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達1320家,有的加盟者受益后,又接連開出20家、30家加盟店;在電商平臺,八馬連續三年斬獲全網銷量冠軍。
可王文禮從未想過要開千家店。自始至終,他唯一的念頭就是如何勝出——從縣城勝出,從福建省勝出,從中國勝出。“這種勝出,靠的不是一時的炒作、包裝,而是深厚的內功,是一個匠人的匠心。”
因此,自從踏上制茶這條路,王文禮的方向就從未偏離過,期間拒絕了各種暴利和跨界誘惑,專注于只做好茶,且不急不火,不求規模,享受“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的幸福感。
這也令八馬具備了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幾次行業低谷中,八馬安然無恙,逆勢上行。
04
綻放世界
在很多業內人看來,王文禮的品牌化之路已相當成功,可他始終覺得,距離八匹馬的帝王之尊似乎少了點什么。
“品牌的魅力源于文化,像瑞士的手表、德國的汽車、法國的化妝品,它們已不僅是一件商品,背后代表的文化力量才是品牌的競爭力。”
在王文禮看來,中國的茶正是“禮儀之邦”禮文化的載體。一杯茶,包含了養生之禮、謙和之禮、待客之禮,也是相贈之禮。在茶藝的優雅舉止間,大愛無聲的至高境界更是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他要讓八馬的產品成為這種禮文化的最好傳遞者。
2009年,凝聚八馬茶業近三百年制茶精華的濃香型鐵觀音巔峰之作——賽珍珠橫空出世。
賽珍珠實現了王文禮對茶文化的所有期待,以禮節茶的定位服務于商政高端人群。按八馬提供的沖泡建議,可七泡仍有余香,且每泡濃度均勻。其散發出的炒米香、果味香、蘭花香,濃郁獨特,讓品茶者欲罷不能。
上市后,賽珍珠不僅迅速風靡中國茶市,也在國際上圈粉無數:
在國際茶王賽上,賽珍珠屢獲大獎;在悉尼、紐約、柏林、倫敦、巴黎等18個國家20個城市,賽珍珠卷起一股中國茶熱,眾多商政名流、專家學者成為它的擁躉;有人想去八馬一探究竟;有人驚呼原來自己喝了一輩子的立頓根本就不叫茶。
在一些重要的國際性場合,八馬茶也見證著大國外交:上海世博會上,八馬茶被當作茶禮送給各國政要;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會場,八馬茶被選作官方用茶;中印領導人東湖會晤的茶敘中,八馬提供的茶藝服務受到莫迪點贊。
八馬茶成了中國與世界對話的載體和紐帶,幽幽茗香中,將數千年大國文化傳向了五洲四海。
如果將八馬置于中國數千年茶業發展史中便會發現,八馬現象意義非比尋常。
自從5000年前茶被中國人發現并利用后,中國茶便征服了世界,獨家供應著全球所需。直到1840年,英國由于巨大的貿易逆差引發鴉片戰爭,成了歷史轉折。
此后,中國茶的命運開始與大清國運一起下行。在工業化進程中,英國、日本、印度等茶業興起,昔日東方霸主卻因生產方式落后、標準缺失、質量難控,被日趨邊緣化。中國茶葉只能以廉價原料的身份出口國外,茶葉第一大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毫無話語權。
至今,7萬家茶企因小、散、亂,被怒懟為何干不過一家英國立頓。而立頓的茶僅以從各國低成本收購的原料拼裝加工而成,口感粗糙,茶味全無。
困境中,八馬以深練內功筑起的品牌之力,令中國茶突出重圍,不能不說是可喜的進步。
從乾隆賜名到王信記,從王信記到八馬,歷經風雨滄桑后,第十三代傳人終于又將一葉化成大業。回望近三百年祖業變遷,王文禮最深的感悟是:“國興則茶興。當中國越來越靠近世界中央,中國茶也必將誕生偉大的品牌。”
05
萬家茶香
一如當初沒想到會有今日之規模,王文禮也沒想到會受到今日之矚目,成為傳播中國茶文化的使者,這令他倍感責任重大。而蕓蕓消費者,則是他自始至終都無法移開的視線焦點。
王文禮萌生了做中國茶代表的計劃——以打造賽珍珠的標準,替中國人優選出十大名茶。
“我們發現有一個痛點,就是消費者要喝茶,但不知道去哪里買。中國的茶品種太多,不懂茶的人無從下手。”
事實上,除了無從下手,如何避免各種坑也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即便在當下,售茶者的套路仍層出不窮,花數千元買到假普洱、假龍井的大有人在。
王文禮想做消費者的堅實后盾,將覆蓋人群最廣的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安吉白茶等十大名茶,優中選優,從產地、樹種、工藝等各方面把關,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四大標準的好茶。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找到最正宗的好茶,王文禮和同事們踏遍了各大產區,考察過的工廠無數,為確保品質甚至在合作上頻頻讓步,有的則干脆自己來操刀。
位于武夷山的牛欄坑是著名的巖茶產地,其中又以產量稀少的肉桂最為出名。八馬經過甄選,從茶農手中承包一片優質的肉桂茶園,再以自有高端技術進行加工焙制,推出巖茶版賽珍珠——牛一,市場反響超出預期。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八馬十大名茶產品已相繼出爐,消費者不用再拼知識儲備,更無需與店家們斗智斗勇,只要進到八馬店就可買到放心好茶。
基于利他的發心,王文禮設想,如果能力允許,他“愿意把店面開進每個縣、每個鎮,讓家家戶戶都能因中國好茶而受益”。
愿景脫口而出的那一刻,王文禮一臉幸福,“做利他的事,人是快樂的。”
2016年,八馬品牌價值被評估為76.15億元,在王文禮眼中,這也只是個數字,能為消費者創造多少價值才是他最關心的,而這,也決非用數字、用口號可以衡量。
近三百多年前,王文禮的先祖因匠心而獲得至高尊重;如今,他希望以此為目標,無愧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十三代傳人的稱號,將家族精神更好地延續,就是那簡練卻不簡單的六個字:讓人民喝好茶。
來源:華商韜略 作者:王中美 提示: *本文經華商韜略(ID: hstl8888)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絡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更多文章/ 中國茶的世界野心版圖 創始人親自揭秘小罐茶: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茶 FBIF2019 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以“啟動開放式創新,重獲增長勢能”為主題,將于2019年4月23日-25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論壇為期三天,第一天為全體大會A 、全體大會B(含CEO論壇)及新品大賞和Marking Awards兩大賽事頒獎禮;后兩天為產品創新A(乳制品、飲料)、產品創新B(零食、超級食材)、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食品投融資五個平行分論壇。同期的展區展覽同樣精彩紛呈。 從2014年到2018年五年間,FBIF參會規模迅速完成了近8倍的增長。往屆FBIF吸引了雀巢、百事、可口可樂、億滋國際、伊利、蒙牛等企業參與,被業內伙伴譽為“食品行業達沃斯”。請在后臺“FBIF”菜單欄了解更多信息。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