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LOGO會說話!我們總結了80家品牌的顏色、外形…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好的LOGO自己會講話。”

    很多人都認為星巴克的美人魚 Logo 不錯,但真讓人們拿筆去畫的時候,45% 的人會忘記她戴了皇冠, 55% 的人忽略了她的雙尾巴……

    150人記憶中的星巴克

    關于 Logo,有人做過這樣有趣的實驗,第一組實驗是由澳大利亞一位平面設計師發起的,他把品牌 Logo 的細節全去掉,只剩下了簡單的形狀和色彩;第二組實驗,則是由一名巴西的平面設計師發起,他保留了品牌 Logo 細節,給它們換上不同的配色。

    結果是,第一組的受訪者可以對 80% 以上的品牌進行還原。第二組呢,缺少細節的 Logo 除了多少會讓人有些不舒服,看不慣之外,對品牌本身并沒什么傷害,人們還是能夠對品牌進行第一眼的辨認,有些品牌 Logo 的配色甚至強大到放到哪里都是它。

    于是,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真正的好 Logo 是非常“扛造”的,即便把它們拆的零七八碎,人們還是能一眼認得出它。

    但這似乎還不夠具象, 好的 Logo 到底長啥樣?我們決定分析一下那些熟悉的餐飲品牌,再做定奪,我們分析了這 80 家。

    是不是眼花了,我們來慢慢看

    01

    最愛在顏色上下功夫, 且迷戀紅色

    我們發現,“顏色”總是品牌在設計 Logo 時最先關注的。在這 80 個品牌里面。用紅色作為主色調的有 42 個,占了 53%。絕對是當仁不讓的國王色。即便國外這種把綠色作為至高無上幸運色的國家也沒差多少。

    當你摘下600度的眼鏡看視力表時,你完全看不清它的輪廓和大小,但白底黑字卻是你最有印象又最抹不掉的

    它們在紅色的運用上很是嫻熟。麥當勞是快速型,它希望顧客快吃快走,講究高翻桌率。所以它大 “M” 的紅背景是鮮艷而炙熱的,既能說明自己的定位,也能給顧客急促的感覺。

    Costa 的客單雖然也沒多高,但它定位于商務人群,鮮艷的紅色會讓消費者感覺廉價,因此它的紅摒棄暖色系,深紅色顯得更沉穩。

    呷哺雖然是火鍋,但為了匹配中低的客單價和小火鍋的定位,它選擇了更輕快的橘紅色。每個品牌都會根據自己的品類特性和品牌內涵來“自覺站隊”。

    各種紅

    至于為什么是紅色,很多人說因為它在所有顏色里光波最長,最容易讓人先看見。但在全世界 top 50 的 Logo 中,最受歡迎的可是藍色。

    所以這應該跟餐飲業本身的特殊性最有關,它講究食欲,也最接近天性。而紅色本來就是一個最能喚起“胃口”、“能量”這類情緒的顏色。它不像科技行業、汽車行業,喜歡藍色是為了讓人舒適、平靜、信任。相反,它不僅不希望你賴著不走,還需要適當控制你的時間。

    另外紅色也是一個最直接讓人感受到愛、沒有距離感的顏色。就連小商家們也會默認,紅色就是“門頭標準色”,因為它被商家一代代驗證過最有用。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在所有的 Logo 顏色中,紅色的應用如此成熟了。

    麥當勞會用“黃色+紅色”的組合來使品牌更顯眼,棒約翰會用“綠色+紅色”的組合來使品牌更有對比,讓人過目不忘;西少爺會用大面積的紅色塊填滿 Logo 背景,更能快速抓人眼球并且富有應用性

    02

    現成的東西拿來用

    它們還很會借力,不信你看:麥當勞的英文名是 McDonald’s ,logo是大寫“M”;德克士的英文名是 Dico’s,Logo是一個擁有大寫字母 “D” 輪廓的綠色小鳥;海底撈的英文名是 Hidilao hot pot 。新 Logo 是字幕“Hi”……這樣,它就把品牌的中文、英文以及 Logo 完全重合在了一個點上,方便消費者在腦海中對號入座。

    中英文的結合

    你可能會說,很多中餐的 Logo 也是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誰呀!的確這樣沒錯,但中餐更多還是以全文字 Logo 為主,當 “M”、“Hi”,“D” 被應用到衣服上、手提袋上等更多地方時,全文字 Logo 就會變得受限。而這時,更簡單的它們,就能夠在沒有文字輔助,沒有英文能力,不認識的條件下,被消費者一下記住。

    這就是它們借的第一個力:消費者腦海中“關聯力”。它還表現在圖形方面,把這個力用好了,不用看名字縮寫只看圖形,別人也能知道它是干嘛的。

    比如我們看海底撈的 “Hi”,“i” 設計成辣椒的樣子,代表川式火鍋。麥當勞的大“M”很細,又是黃色,人們可以由此聯想到薯條。德克士在這方面就弱了些,它的 “D” 是小鳥,跟脆皮炸雞沒啥直接關系,也很難讀出什么。如果非要說是意象化表達的話,健康餐品牌 Tribe 的 Logo 就不錯,字母底下畫了天平,看一眼就知道是跟健康、減脂有關,也就自然想到了輕食。

    圖形的涵義表達更充分

    還有一些品牌也是借圖形的關聯度,像太二酸菜魚會輔助以做魚的硬漢人物形象,老干媽會輔助創始人的形象。或者喜家德會輔助一個卡通餃子形象,阿香米線會放一個米字的圖形……這些都能讓我們更清楚它是干什么的,甚至感受到信任和專業的態度。不過它還是更像一種補充說明的感覺,不夠直接。

    不說名字,你能一口說出它是哪個品牌嗎?

    這第二個力呢,就是“借原型”。

    很多人都知道麥當勞的 Logo 簡單,卻不知道他的拱形門在 1900 年前就有了,它來自于羅馬皇帝圖拉真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圓拱凱旋門”。西貝的 “i ? 莜” 朗朗上口,是因為它嫁接了 “i love you ” 和 “ I NY ” 兩個古老的原型。喜茶的簡筆畫 Logo 表面看就是簡單好看,但它其實是借鑒了貨幣上的“側臉”姿態,包括真功夫把李小龍作為自己的 Logo 也是一樣。

    這就是華與華超級符號書中提到的:原力。運用人的潛意識,是最強大的文化原力。因為人們只能接受和記住他本來就記得的東西。

    03

    拒絕自說自話,讓Logo開口講話

    看這張圖大家可以感受下,過去的餐廳 Logo 更多還是在“做標記”,在門頭名字旁邊“咔”一下印個印章,告訴你“我是誰”、“我創立于哪年”甚至“我姓啥名啥”。幾十年前,消費者認得是招牌,你有名氣你是老字號我就去吃你家,別人家就沒生意做,這也就把老板們逼上了瘋狂打假路。

    莊重的既視感

    但現在呢?大家去吃飯,講究的就變成了“順眼”。感覺好就進,感覺不好就沒戲了,管你是誰。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品牌也在改變 Logo。比如海底撈,它之前的朝陽海浪設計總被很多人看成白色羽毛翅膀,影響了對品牌的認知。

    改過logo后的海底撈感覺年輕二十歲

    新改過的 Logo 把海浪變成 “Hi” 之后,看上去就親切多了,感覺像是在跟你打招呼,海底撈的特色又是服務,所以這聲 “Hi” 還能讓消費者聯想或者回憶起海底撈的熱情服務。設計者華杉說,“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嗨”的意思,因為吃火鍋本身就很嗨。”因此,這個 Logo 既連接了品牌與消費者,又連接了消費者和消費者,極具互動性。

    2017 年,喜茶把之前的名字 “HEECAA” 改成了 “HEYTEA”。單看之前的名字難免有些單調, 只是中文的音譯,僅僅能起到標記作用。而現在來看,改過之后的名字就活潑多了:嘿!茶。既不失喜茶本身的符號性,又打開了跟全世界消費者打招呼的一扇大門。

    因此本質上,它們這也是在用 Logo 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它可以是上述這些親切的,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比如呷哺呷哺新換的 Logo 就是一種“更優雅的”互動方式。仔細推敲,你會發現 Logo都在追求的“無襯線”、“扁平化”,也都有更直白的意思。

    扁平化表達的涵義更直觀一些

    04

    簡單又直接

    好 Logo 還有一項重要功能——被記憶。所以 Logo 的意義還包括了降低消費者的記憶成本。

    這里要說回到開頭“畫 Logo”這件事,這項實驗找了 150 名消費者,讓他們憑著自己的印象畫出 10 個知名 LOGO(全行業)。后來,在 80 多小時、1500 多張圖稿中,他們觀察到,宜家是所有 Logo 中記憶最準確的,30% 的人能夠幾乎完美地重現其文字、形狀和顏色的組合(蘋果只有 20%)。星巴克是所有 Logo 中記憶最不準確的,能完美畫出的只有 6% 。即便他們都能畫出美人魚,卻在細節上出現了錯誤。漢堡王的 Logo 有點讓人意外,很多人都記得住它的配色和樣子,卻在它的 Logo 中畫上了皇冠,即便帶著皇冠的 Logo 已經在 1969 年就已經停用了,在回憶 Logo 時,他們還是會依據它的名字去倒推 Logo 的樣子。

    這也說明了兩件事,好 Logo 都是簡單,好 Logo 都很直接。

    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海底撈、西貝……回想一下我們身邊的優秀品牌,是不是 Logo 都有這些特點?

    如果你問我,觀察了這么多餐飲品牌后,我都總結出了什么?我認為是這四個:易發現、看得懂、能互動、夠直接。換個角度看,它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兩個互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面之后有沒有以后,無非就取決于你第一眼看他的感覺和他的說話方式。這就是從識別—記憶—回想的過程。

    所以什么才是好 Logo 呢?我想,用這句話歸納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好 Logo,會說話。

    源:掌柜攻略

    作者:高云鳳

    提示:

    *本文經掌柜攻略(ID:zggonglue)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1800余位食品業界人士出席論壇。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包含全體大會、產品創新A(乳制品、飲料)、產品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

    /會后小貼士/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創業、乳品、飲料、酸奶、茶飲料、啤酒、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20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5月11日 22:44
    下一篇 2018年5月12日 07:3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