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水煎包金黃酥香,皮薄餡大,關鍵是煎時倒入這種混合面漿!

    說起面食
    總少不了包子的身影
    種類和花樣繁多
    風味也各異
    占據著早餐市場的半壁江山
    簡單的包子皮
    加餡料的組合
    卻可以變幻出千百種口味

    今天小微給大家

    介紹兩款特色包子

    一款是

    皮薄餡大的水煎包

    豆油煎制

    用玉米糊替代稀面糊
    色澤金黃,外皮酥香
    另一款是
    小巧精致的開封灌湯包

    外形漂亮,皮薄餡多

    灌湯流油,滋味鮮美

    這兩款包子

    均選自大廚專業傳媒獨家編撰的

    《中國面點》

    原價為58元/本

    今日特惠

    僅需50元即可帶走

    50元就能學習

    90款特色面食

    詳細配方和制作流程

    簡直太劃算了

    感興趣的親

    抓緊聯系文末小微購買吧

    金牌水煎包

    制作/ 張斌
    這款水煎包遵循古法,豆油煎制;用玉米糊替代稀面糊,色澤金黃、外皮酥香。
     


    制作流程:
    和面團:
    中筋面粉500克納盆,加入酵母10克、泡打粉8克,分多次添入溫水300克,邊加水邊揉,待面團揉勻后常溫下餳發20分鐘(
    冬季延長至1小時
    )。

    調餡料:
    1.韭菜500克洗凈切碎,五花肉(
    七瘦三肥
    )350克改刀成0.5厘米見方的丁,煮軟的粉條(
    提前用生抽浸上色
    )100克切碎待用。

    2.五花肉丁納盆,調入正堂牌醬油100克、味精15克、雞粉15克、鹽10克朝一個方向攪打上勁,至醬油“吃”進肉里。

    3.另取一小盆,放入韭菜和粉條,加入蔥油、豬油各40克調勻,然后倒入盛有五花肉丁的盆中混合均勻即可。

    制生坯:
    餳好的面團下成重約40克的劑子,搟成薄皮,分別包入餡料25克,收邊即成。(
    劑子要搟得比普通包子皮薄一些,這樣煎制時更易成熟;包子一定要捏緊、包嚴,防止澆入玉米稀糊后包子脹破。


    走菜流程:
    1.電餅鐺入少許豆油燒至七成熱,取生坯12個口朝下整齊碼入鍋中,中火煎制30秒,然后沿鍋邊澆入玉米稀糊(
    玉米粉和面粉按照3∶7的比例混合后兌入清水調制而成
    )200克,蓋上蓋子,保持中火加熱8分鐘。

    2.打開鍋蓋,待玉米稀糊將要收干時點少許豆油,加蓋煎1分鐘,此時鍋底形成一層金黃色的鍋巴,掀蓋,取一個大尺寸的盤子倒扣在鍋上,起鍋,將盤子翻過來上桌即可。


    特點:
    皮薄餡大,鮮香酥脆。
    技術關鍵:
    楊建華:
    這款水煎包非常講究:首先,改良了面糊,加入玉米面增加糊的硬度和粘度,這樣水煎包表皮的那層鍋巴較為堅挺,久置不塌,入口香脆;其次是將包子收口朝下入鍋煎制,裝盤時褶皺朝上,更有賣相。

    詳細制作流程

    1.下入二合面調制玉米稀糊

    2.包子收口朝下入鍋煎制

    3.澆入玉米稀糊后加蓋煮8分鐘

    4.出鍋時將盤子倒扣于鍋口

    (戳這里,看老板如何賣這只雞!)

    開封灌湯包

    制作/葛培杰

    開封灌湯包,俗稱湯包,北宋時就已成為皇家貢品,名聞天下。其外形漂亮,皮薄餡多,灌湯流油,滋味鮮美。獨特的搟皮、捏褶技術,動作迅速,一氣呵成,讓人眼花繚亂。尤其是灌湯技法,與南方灌湯包的做法大相徑庭。南方灌湯包是凍打餡,包餡的時候加入肉皮凍,方便快捷;而開封灌湯包是水打餡,餡里加入白開水,調成稀糊狀,包制時對技術要求更高。和面時需要摔打面團,使蛋白質分子呈線狀排列,更加順茬起筋;蒸熟的灌湯包小巧精致,顏色潔白,提起來像燈籠,放下去如菊花,食用時“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一口吃,滿嘴香”,將吃面、嚼肉、喝湯融為一體,令人稱奇。


    制作流程:
    1.神象牌高筋粉1000克加入清水500克(
    冬天用溫水,夏天用涼水
    )和成表面光滑、質地均勻的面團,餳發20分鐘。
    2.取豬后腿肉1500克絞碎,加入香油20克、料酒15克、鹽12克、味精8克、姜末15克攪拌均勻,接著加入涼開水500克順時針攪打上勁,再加入涼開水1000克攪打成均勻的稀糊狀,最后加入少許香油封餡即可。
    3.將餳好的面團揉成粗條狀,雙手握住兩端提起,抻拉的同時用力往案板上摔打,邊摔邊抻,抻長后對折,在案板上揉幾下,用同樣的方法繼續抻拉摔打至面團柔韌、有筋度。
    4.將面團搓成細長條,下成每個重約15克的劑子,用中間粗兩頭尖的搟面杖按照“前推后拉溜邊搟”的方法制成薄薄的面皮。
    5.將面皮放在手掌心,舀入一勺餡料,左手指蜷成圈托住皮和餡料,右手拎著邊提起來開始捏褶,左手指頭輕輕旋轉面皮,邊轉包子邊捏褶,捏至18-24個褶,使包子頂部留出一個小口,擺在箅子上待用。
    6.鍋內清水大火燒開,放上箅子,入鍋蒸約8分鐘至熟,趁熱上桌即可。
    Q:為什么要摔面?
    A:
    面團經過摔打過后表面會更光滑,這是因為摔打過后其蛋白質分子呈線狀排列,更加順茬起筋,這樣搟皮包餡時面皮更有勁,不容易破皮漏湯。

    技術關鍵:

    搟制包子皮時講究“前推后拉溜邊搟”:無論是前推還是后拉,都要讓搟面杖保持一定斜度,右手前推就往右傾斜,左手后拉就往左傾斜,掌握這一技巧,搟制時就會得心應手,使面皮輕松轉起來。


    詳細制作流程

    1.先調味,后加水,把餡打成稀糊狀

    2.餳好的面團揉成粗條,在案板上用力摔打

    3.搟皮時前推后拉溜邊搟制,讓搟面杖保持一定的傾斜度

    4.提皮捏褶指頭轉

    5.做好的灌湯包有21個褶,非常漂亮

    好書推薦

    以上兩款包子均選自大廚專業傳媒獨家編撰的《中國面點》,書中詳細整理了全國各地特色面食的制作方法及流程,涵蓋饅頭花卷、包子燒麥、油條春卷、各類水餃、糕點以及西點等多種面食種類。

    此書內容豐富,技法可靠,簡單易學。不但能給酒店、餐廳提供參考,也可作為一本實用手冊,供廣大家庭及美食愛好者借鑒閱讀。

    《中國面點》定價58元/本,今日特惠僅需50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付款后請及時添加寧寧微信:
    18963082175
    告知您的
    姓名、電話和詳細收件地址
    ,以便寧寧盡快給你發貨哦~
    編輯/張亞楠

    END

    大廚書吧

    想學習更多烹飪技藝嗎?

    想了解更多新穎的餐飲理念嗎?

    那就來“大廚書吧”充電吧!

    大廚傳媒獨家編纂的

    高品質圖書

    本本都是“充電器”!

    買到即是賺到~

    各位親掃碼一次何不多帶走幾本?

    技術在手,睡覺都能笑出聲~~

    小微偷偷告訴大家:

    打包5本以上(含5本)

    即可獲得神秘禮物一份哦

    心動不如行動

    趕緊添加寧寧微信

    或撥打18963082175購買吧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精彩菜品!

    原創文章,作者:大廚微閱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95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7日 18:01
    下一篇 2021年8月7日 18: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