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館賣的是咖啡?NO!CUP ONE如何解讀咖啡館賣的是場景

    走進玻璃門,CUP ONE長方形的玻璃吧臺映入眼簾,猶如一塊巨大的冰塊,磨豆機工作的聲音清脆而響亮。

    徑直走,盡頭是全鋼結構的旋轉樓梯,上樓之后會發現,二樓的整個消費功能區被設計成圓型下沉劇場的樣式。

    不管是一層還是二層,室內挑高都達到6米,加上整面墻的落地窗,讓人感覺頗有圖書館的味道,這是CUP ONE提供給消費者最直觀的場景。

    1
    咖啡只是基礎,咖啡館為滿足消費者的場景需求而存在

    目前咖啡在一線城市較為普及,與生活在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對咖啡提神的功能性需求有一定關系。但如果只是向消費者提供咖啡提神的功能性需求,可能不會存在這么多咖啡館。

    對于個人,假如要求不高,速溶咖啡已經可以解決提神的功能性需求。假如對咖啡品質有一點要求,也完全可以通過咖啡膠囊機自己制作一杯咖啡。部分咖啡膠囊機甚至可以自動打奶泡,像卡布基諾這類簡單的花式咖啡同樣可以自己制作。可見,如果只是出于功能性需求,消費者多數可以通過膠囊機實現,未必需要去咖啡館。

    除了提神,大多數人對于咖啡館是一種場景需求,可能是商務場景,也可能是休閑場景。咖啡館里既有討論工作的,也有翻翻報紙、看看書的,甚至有的人只是為了找個地方發發呆。這些場景在CUP ONE隨處可見。

    正是針對商務場景和休閑場景,星巴克打造出了獨有的咖啡休閑文化,只不過門店選址的不同,使其各個門店側重的場景不盡相同,位于寫字樓的門店更加傾向商務場景,位于購物中心和風景區的門店則更加傾向休閑場景。

    其實在滿足場景需求方面,茶館等同樣有類似的功能,但為什么咖啡館更加流行一些?

    問題在于新鮮有品質的咖啡豆通過市場上普遍的零售渠道很難買到,而且咖啡制作需要設備和技術,相比其他飲品,咖啡經營門檻更高。尤其是手沖咖啡,為了保證口感最佳,咖啡豆一般烘焙完兩周內必須用完,個人很難做到,而茶的保質期要長很多。這些原因導致人們去專業門店消費咖啡的可能性比其他飲品更高。

    如此一來,CUP ONE定位在了滿足消費者對公共場景的需求,并鎖定了咖啡作為主要產品。

    2
    深入布局社區,消費者對公共空間場景需求強烈

    CUP ONE創始人林陽

    雖然普遍意義上的咖啡館屬于公共空間,但CUP ONE創立時的出發點就不太一樣。CUP ONE創始人林陽在英國留學時,非常享受當地的公共空間。回到北京的他,先萌生了創立一個公共空間的想法,隨后才最終選擇了咖啡餐飲的經營模式。與一般咖啡館最初定位就是咖啡正好反過來。

    為何會有公共空間的場景需求?根本原因在于人很難在一個獨立的空間進行自我制約。很多人自己在家里沒辦法工作或學習,當他身處一個公共空間時,旁邊有人,這些人與他沒有關系,但實際上又陪伴著他,同時無形中對他產生了監督的作用,圖書館就是這個道理。這些陌生人與他處在同一空間,彼此沒有隔離,但是感覺很安全、很自在,這是這類場景深層的心理需求。而咖啡僅僅是這個時代最符合公共空間的一種產品,林陽認為。

    咖啡館的功能區一般由操作區和消費區構成。為了滿足不同人對于場景需求的細微差異,CUP ONE需要將消費區設計出變化層次。其中會有相對靜一點的位置、暗一點的位置、亮一點的位置、長桌型的位置,或者相對獨立的位置,但絕不是隔斷出來的獨立,以此滿足不同人的習慣性需求。

    對于空間環境,CUP ONE追求樸素兼具品質感,未來的新店,單位面積的裝修投入還將進一步加大。邏輯在于北京這種一線城市,30歲以內,甚至是35歲以內的人都很難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多數人跟別人合租很小的房子,此時他們對公共空間的需求極其強烈。更好的環境更能滿足目標消費者對于公共空間的需求。

    未來新店的面積將會減小。林陽坦言,第一家門店受韓式咖啡館風潮的影響,面積選擇較大,兩層面積達到700平方米,主要分一層室內、二層室內和露臺三塊區域,員工維護場地成本高。未來門店面積會在200-300平方米之間,星巴克門店面積大的在100平方米左右,正好形成一定空間差異。

    稍大的門店面積,利于空間感的塑造。星巴克由于連鎖門店面積、風格統一的限制,很難再創造出差異化的公共空間場景體驗,而CUP ONE和韓式咖啡館可以。可見,在較大面積的咖啡館中,CUP ONE與韓式咖啡館的競爭還將延續下去。

    CUP ONE第一家門店位于望京SOHO的一個小型購物中心內。林陽向筷玩思維透露,新店選址傾向于社區,而不是購物中心。因為咖啡館的有效距離很短,也就一兩公里以內,所以最好就在消費者家樓下,或者公司樓下。符合標準的社區必須兼具寫字樓和住房,同時人群以收入水平較高、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精英白領和自由工作者為主。

    3
    彌補公共空間場景建設高昂投入的經營之道

    在北京較好地段開一家咖啡館,假如投資400萬元,其中大概200萬元是門店租金,另外200萬元是裝修和設備采購。

    與一般的咖啡館一樣,如何快速收回高昂的場景建設投入同樣是CUP ONE需要直面的挑戰。怎么做呢?

    一方面,CUP ONE通過擴充產品搭配來提高消費客單價。一般的咖啡館產品以咖啡和點心為主,CUP ONE除了常見的咖啡、點心之外,還提供簡餐、茶、雞尾酒等產品。目前其客單價接近100元,如果消費正餐,人均消費肯定超過100元。

    其消費者年齡層比韓式咖啡館高一點,25-40歲之間,這些人具備較高的消費水平,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對其產品有消費欲望。因此CUP ONE未來對食材品質的追求還會提升,產品價格也可能上調。

    但產品價格的調整不是盲目的,需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比如咖啡在40元左右達到一個極限,因為考慮咖啡有一定的消費頻次,很少會喝很貴的,即便是手沖咖啡,價格也在40元左右,這在普通的咖啡館很少見。筷玩思維了解到,CUP ONE的原材料成本在30%左右,年營收將近1000萬元。

    另一方面,不刻意追求翻臺率,注重消費頻次。在林陽眼里,消費者在店里待的時間越長,說明自己做得越好,他從不擔心翻臺率的問題。

    與電商的邏輯相似,在商城停留時間越長,產生額外消費的可能性越大,一個人能夠持續待在店里,帶來額外消費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

    假如一個人待到正餐時間,要么選擇在店里吃,要么出去吃,出去吃再回來的一般會再點一杯咖啡。而經常待很久的人,意味著消費頻次隨之增加,同時他的場景需求得到滿足了,向身邊的人進行口碑傳播的可能性很大,門店可能由此獲取更多新消費者。

    此外,咖啡館與專門提供正餐的餐館存在消費習慣的差異,消費者不可能每天都去同一家餐館,而喜歡的咖啡館,則可能每天都去,甚至一天消費幾次。公共空間場景的差異,也使其打破普通咖啡館消費時段的限制,營業時間覆蓋早上到晚上大部分時段。

    “人對公共空間最根本的需求是社區,我相信未來的商業一定是社區商業。”

    林陽表示,CUP ONE未來甚至會做成一個小型的社區綜合體。不僅有咖啡館,可能有小型超市,可能有電子產品配件店,可能有書店等。如此一來,人們日常的生活都可以在附近3公里內解決,滿足他們的也不再單單是咖啡館的場景需求。

    就如當初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創立CUP ONE一樣,林陽想在CUP ONE的基礎上嘗試其他業態的經營。

    PS: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由數千上萬的細分市場和角度組成。筷玩思維前四期內容選題分別為明星跨界吃喝玩樂創業、匠人匠心、餐飲外賣和水果O2O,第五期專題聚焦咖啡這一細分市場和品類,已于7月22日正式全網首發。

    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經破10萬。筷玩思維全平臺報道永久免費,這里只有干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8124.html

    (1)
    上一篇 2016年7月26日 07:31
    下一篇 2016年7月26日 08: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