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2”,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唐怡園
喝蘇打水到底健不健康還是個迷思。
趁著大眾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潮流,娃哈哈想在蘇打水這個細分市場里再搏一把。 最近,娃哈哈旗下上市多年的蘇打水飲品在央視投放了廣告,產品的賣點依然是酸堿平衡。
2010年,娃哈哈推出了蘇打水飲品。這一年,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曾表示,“再造一個娃哈哈”,爭取三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然而走到現在,娃哈哈距離這一目標越來越遠。娃哈哈蘇打水在實際銷售中知名度低、市場占有率有限,也未能打開局面。娃哈哈能夠依賴的,還是自己的”老三樣“:營養快線、純凈水、爽歪歪。
但“酸堿平衡”不像“常喝弱堿性水有益健康”那樣直接了,產品背后的實際健康問題是可能攝入過多糖分和香精。雖然有些蘇打水產品聲稱不含糖,但如今就連百度詞條也默認“蘇打水”是帶有弱堿性的飲料,常添加甜味劑和香料的飲料。環球網健康頻道給出的論斷是:長期飲用人工蘇打飲料會增加人體代謝負擔,并引發肥胖、代謝不良等多種問題,甚至會大大增加患糖尿病和結石癥的幾率。實際上,多數消費者也未必清楚蘇打水和氣泡水有什么區別?更別提蘇打水是否有益健康了。
娃哈哈蘇打水飲品
2006年,中國第一個天然蘇打水品牌世罕泉面世。但至今圍繞天然蘇打水是夠有保健功能還存有爭議。2014年10月《瞭望東方周刊》的一份調查中稱,屈臣氏、娃哈哈等品牌的蘇打水都是人工制成的。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常務所長趙飛虹曾表示,碳酸氫鈉是一種容易合成的物質,導致人工蘇打水泛濫。
事實上,中國幾乎九成的蘇打水都是人工加入碳酸氫鈉的,產地集中在河南省。名仁、栗子園、華中鴻潤等等都是來自河南的蘇打水生產商。
世罕泉
由孫昌仁主編的1987年版《國內外礦泉水研究》顯示,重碳酸鈉(碳酸氫鈉)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對胃酸分泌過多的胃病患者有顯著療效,此外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對酸中毒、尿酸過多、糖尿病、風濕病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更多公開資源顯示,pH值基于人體酸堿平衡并沒有健康準則值。
目前,整個中國只存在一處中國經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的天然蘇打水產地,集中在東北地區的五大連池火山群地帶。這類天然蘇打水的成分表上往往只有“天然蘇打水”五個字,不會寫著小蘇打,檸檬酸鈉,硫酸鉀、磷酸二鈉等等。
擺在貨架上的天然蘇打水也賣出了高端水的氣勢。單瓶市場售價處于8-15元之間。據《2017年蘇打水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顯示,喝過蘇打水的人群中有34.6%的被訪者認為蘇打水價格在4-5元之間較合理,愿意且能夠長期購買。
出于生產和運輸成本考慮,多數廠商還是會選擇生產人工蘇打水(或者叫蘇打水飲料)。有益身體健康的賣點也在為人工蘇打水溢價。市場上主流的蘇打水飲料品牌集中在兩個價格區間:3元與5元,比如屈臣氏、名仁、怡泉等等。弱堿性健康概念一度風靡時,屈臣氏曾賣到4元,還占領了中國大陸蘇打水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屈臣氏蘇打水
從2010年到2014年,蘇打水市場平均增長率為14.8%,市場規模從20.7億增長到了35.9億元。搜索各大品牌電商上就能發現,如今切入該市場的蘇打水品牌已超過30個,比如依能、悅動力、優珍、燕京、三得利、延中、中沃等,售價在2-5元不等。
盡管市場亂象不斷,中國蘇打水市場還是在2010年左右進入穩步增長期。《2015-2050年中國蘇打水市場運營及發展預測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蘇打水的市場規模已達52.2億元,而未來十年內蘇打水市場的容量將超過200億元。
目前中國所有的蘇打水企業執行的幾乎都是企業標準。考慮未來市場的完善和消費者的飲水安全,中國的蘇打水市場亟待一個標準。
2018年2月18日,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制定的《蘇打水飲料》團體標準將會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蘇打水飲料是以水為原料,添加碳酸氫鈉調整風味,可充入二氧化碳,不經調色處理,不添加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制成的風味水飲料。按照是否充入二氧化碳分為含氣型蘇打水飲料和無氣型蘇打水飲料。
不過,當前蘇打水市場還沒有成長為像礦泉水一樣的規模,也沒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大眾品牌。因此,蘇打水行業暫時也不會出現強制的國家標準。
像娃哈哈蘇打水飲品這樣打擦邊球的玩法仍然會有利可圖。只不過,從廣告平臺的選擇看,它似乎并不清楚產品的目標消費人群在哪兒。就好比娃哈哈純凈水還沒明白那幫出入健身房的年輕人早就不聽王力宏的歌了。
界面,只服務于獨立思考的人群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界面(wowjiemian)
提示:
*本文經界面(jiemian.com,微信ID:wowjiemian)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內容合作,聯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娃哈哈看上“買了可以后悔”的無人零售機,欲10年布局100萬臺
娃哈哈帝國為何隕落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研發創新A(乳制品、飲料)、研發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微信群/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食品綜合、功能性食品、特醫、嬰幼兒、啤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新零售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