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關注Google召開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么?今年,Google展示的未來是讓人工智能進入一切產品和它的“白日夢”(Daydream VR平臺)。而在食品飲料行業,將發生怎樣的未來?隨著工業4.0時代正加速駛來,未來之光從“制造”投射到“智造”,將是生產創新與進化的必然過程。在2016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創新生產與供應鏈分論壇描繪了這個正在“智造”的未來。
智能成為制造創新最大戰場
智能制造格外搶眼,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核心都聚焦在智能制造,智能將成為未來制造方式創新最大的戰場。
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指出,智能自動將作為技術發展趨勢之一。領先的企業都在積極擁抱依托于物聯網(IoT)、機器人、自動化等技術的智能自動,從根本上改變業務運作,使人與機器形成全新協作關系。
智能制造在未來企業的競爭和發展中將起到決定作用,對食品行業來說同樣如此。食品行業持續不斷的成本壓力意味著想長久生存必須不斷創新,因此更有可能更快地、更充滿熱情地去擁抱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背景之下,我們如何解決目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呢?埃森哲數字服務大中華區主管董事總經理俞毅認為,我們必須控制前行的速度和步驟。第一是投資程度,在投資時明白優先投資事項是什么。第二把運營技術和IT技術整合起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要靠近技術的變革。不管以前技能如何,在起跑之前必須做好準備。
精益生產:工業4.0不可或缺的支撐
毫無疑問,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企業自身轉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客戶日益擴大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是工業4.0時代的核心,而解決這一核心問題則需要作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精益生產的支撐。
食品加工企業面臨成本壓力大、利潤率逐年下降的境地,而客戶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品種需求趨于多樣,產品交付期越來越短,傳統的采購、生產和物流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開始尋求精益生產管理方式。
對于如何實施精益生產,喬治城大學教授Kasra Ferdows給了實操性的建議。第一是要制定專門的團隊來實施精益,這是值得的。第二是完全控制流程的實施,要比控制輸入、輸出,投入或產出更重要和有效。第三,不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報告很重要。第四,用非財務的獎勵,比財務激勵機制更有用。
抓住世界信息發展浪潮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蓬勃興起,物聯網、3D 打印、機器人技術等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物聯網被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產業價值將比互聯網大30倍,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別的信息產業業務。全球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的物聯網行業分析報告預測,到了2016年,全球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將達到64億臺,并將在2020年增加至208億臺。
物聯網及其服務在制造業環境的介入正在引導我們進入工業4.0,物流網技術產業化成為大勢所趨。物聯網被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將徹底改變數據生產和采集的方式。IBM全球總部物聯網戰略經理張佳妮認為,“物聯網最大的價值是提高生產質量”。如果想要減少浪費提高生產質量,就要通過分析數據看什么樣的做法是最優化的,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毫無疑問,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企業自身轉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客戶日益擴大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是工業4.0時代的核心,而解決這一核心問題則需要作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精益生產的支撐。
食品加工企業面臨成本壓力大、利潤率逐年下降的境地,而客戶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品種需求趨于多樣,產品交付期越來越短,傳統的采購、生產和物流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開始尋求精益生產管理方式。
現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甚至管理者無法知道食物來源,出現問題時無從追溯。食品安全追溯將是物聯網最具發揮潛力的領域,物聯網逐漸在食品溯源中應用后,這種情況將會改變。通過物聯網的引入,可以使市場更加規范合理,減小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擔憂。
盡管“智造”的愿景很好,但僅有思維突破不夠,最重要的是要立即行動起來。正如ABB北亞區及中國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業務發展經理江敏秀所言,“在這個艱困的時代,愿意多做一步的人,他有機會讓這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云南網、雷鋒網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