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餃子、燒烤、臭豆腐,中餐掀起植物肉軍備競賽

    丘吉爾有句名言:你要吃一塊雞肉,不一定要殺掉一只雞。

    如今這件事早已成為現實,甚至不只是雞肉,還有牛肉、魚肉……它們的原料,都來源于植物。

    對資本來說,賺錢的新風口有了。

    對消費者來說,大快朵頤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餐飲企業來說,則意味著一場食材革命。

    總第2418
    餐飲老板內參李海| 文

    植物肉跳上餐桌,成為第三選擇

    當前,市場中的“人造肉”大致可分為植物肉和培育肉兩類。

    植物肉是以大豆、豌豆、小麥等植物蛋白為原料,經過擠壓組織化技術,使其獲得動物肉制品的質地和口感。

    相比植物肉,培育肉則和真肉更加“接近”。顧名思義,培育肉是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用細胞進行培育,讓細胞在實驗室生殖、增長,最終長出肌肉纖維、結成肉塊。

    乍看之下,培育肉似乎具備更大市場,但問題在于,培育肉不僅技術難度高,而且生產成本也遠高真肉,缺乏面市機會。

    這一切都讓植物肉走在了賽道前列,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人造肉也基本屬于此類。

    但問題接踵而來,植物肉和生活中常見的素雞有何區別?后者是一種傳統豆制食品,以素仿葷,在口感和味道上與真肉非常相似,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歷史。

    相關研究也早有先例。

    上世紀60年代,北京曾出現糧食短缺,《中國科學報》報道,中科院微生物所當時就通過廉價原料培育出微生物細胞,推出過一種“人造肉”。

    雖然如今的植物肉在產品核心上與過去沒有不同,都是蛋白質,但科技含量更高了——外國品牌Impossible Food在植物肉中運用了合成生物技術;本土品牌星期零,則是基于分子感官科學拆分和解構肉類分子,從分子層面尋找植物中的類似風味化合物進行拼接。

    技術的升級讓如今的植物肉在口感、營養和風味上都更加豐富。

    產品質量上去了,但也有新的問題——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植物肉是真需求還是偽風口?品類單一如何解決?植物肉真的能走向大眾餐桌嗎?在植物肉興起的初期,這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不過隨著賽道內玩家涌現,這樣的尷尬局面有望打破。

    對于國內消費者或者餐飲老板來說,對植物肉的認知,首先需要打破舊觀念的壁壘。在星期零團隊看來,植物肉不應該是遙遠的科技概念,它已經跳上餐桌,成為人們的第三選擇

    市場缺口顯露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消費市場。2018年國內肉類消費是8829.6萬噸,相比2017年的7100萬噸,增加了1729.6萬噸,比歐盟和美國消費量的總和還多。

    但從每人每年的平均肉類消費量來看,中國僅為50.3kg,大約只有美國的一半。

    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表示,全球肉類總消費約為1.4萬億美元,植物肉的市場規模連它的1%也就是140億美元都不到。

    就市場空間來講,植物肉潛力巨大,但作為一個相對新興的概念,環保和健康層面或許才是更令人關心的話題。

    預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數字將增加到100億。人口的增長意味更多牛、羊等牲畜來填補食物需求,這將給環境帶來直接壓力。

    另一方面,牲畜氣體又是兩大溫室氣體——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主要來源,占比超過14%,超過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總量,直接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此外,畜牧養殖所需要的用地、谷物等也是問題。

    尋求新的生活模式、新的食物選擇,愈發迫切。

    拋開環保問題不說,研究表明,過多的肉類攝入還會導致癌癥、心臟病等患病風險增加。對于那些既擔憂健康,又對肉食割舍不下的消費者來講,植物肉不僅能滿足他們一飽口福的需求,又能改善飲食結構。

    另外,對一些健身人群和素食主義者來講,植物肉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剛需之一。

    種種需求擺在眼前,植物肉的市場缺口已經顯露出來。這為植物肉走上餐桌、成為第三種餐食選擇打下了現實根基。

    星期零深入中餐,植物肉“72變”

    和喜茶、奈雪這樣的網紅品牌聯名,讓很多人覺得植物肉還是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新興概念,和餐桌距離遙遠。

    這樣的判斷確實有其道理——此前植物肉產品形態大多集中在肉餅、肉糜等形式,產品不外乎是符合外國人飲食習慣的漢堡、肉腸等,在傳統中餐中幾乎見不到。

    不過,這樣的刻板印象已經被打破。

    雖然國內多數植物肉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即便是頭部品牌星期零也才在去年成立,但發展非常迅速。

    2019年11月,星期零在奈雪全國旗艦店夢工廠上線了3款植物肉系列漢堡。此后,又和廣東腸粉餐廳紅荔村、上海網紅餐廳悅璞食堂、知名披薩餐廳棒約翰以及茶飲品牌喜茶合作推出植物肉產品。

    從漢堡、比薩等西式產品出發,星期零正在一步一步深入中式餐飲。

    6月30日,星期零聯合新式燒烤品牌大肆擼串以牛肉粒和牛腩塊的產品形態,推出了兩款植物肉新品——能量植物肉干和能量植物肉把把燒。

    大肆擼串是一家定位于中式串烤酒肆的年輕品牌,在上海、杭州深受熱捧。植物肉的新鮮感、科技感,加上大肆擼串的中式特色和龐大的年輕客群,讓兩款新品上線當日銷量即破千,幾乎每桌必點。

    這不僅是星期零品牌,同時也是植物肉市場第一次和中式燒烤品類“親密接觸”。與添加香精的傳統技術不同,星期零通過分子感官技術達到的植物肉風味,給中式料理帶來了極大的調味空間,讓植物肉得以首次走進燒烤品類。

    近年來燒烤勢頭異常兇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式燒烤的市場規模在2019年僅次于火鍋,約達2200億元;美團點評和餐飲老板內參聯合發布的《中國餐飲大數據》顯示,2019年燒烤行業門店數量同比增長19.8%。

    一方面,燒烤自帶煙火氣和受眾廣泛的特點,天然適合植物肉的普及;另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對擼串抱有心理負擔,大肆擼串打出植物肉這張健康牌,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或許會帶動整個行業對植物肉的關注。

    在餐飲合作方面,除了大肆擼串,今年下半年,杭幫菜桂滿隴、文和友長沙臭豆腐等品牌都將和星期零展開合作。植物肉的“食用方法”將會極大豐富起來。

    通過和知名品牌聯名,是植物肉公司們進行市場教育、打開銷路的常規手段,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也曾經和卡樂星、漢堡王等知名連鎖品牌開展合作。

    根據《2020年線上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超過90%的消費者聽說過植物肉,并且有購買意向的人越來越多,天貓平臺植物肉搜索量快速提升。這給植物肉品牌進軍電商提供了土壤。

    破圈之后,星期零加速了與中餐各細分品類的深入合作。

    今年5月、6月,星期零聯合勁面堂推出魚香肉丸拌面,直接切入了面條品類。

    在隨后的7月底,星期零還將和正大食品聯合推出兩款餃子新品,這意味著植物肉將以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形態走進便利店,走進千家萬戶。

    而到了8月,星期零還將和錦華月餅聯合推出植物肉月餅禮盒——月光寶闔,口味上也區別于傳統月餅,除了植物肉,還添加了玫瑰、黑松露等創新食材,植物肉與傳統月餅的碰撞到底如何?或許能從月光寶闔中一探究竟。

    ……

    從寂寂無名到走進生活日常、成為餐桌的第三選擇,國內的植物肉市場經歷的時間不過一年。

    對于植物肉來說,不同的菜品形態和烹飪手法對產品的要求大不一樣。從餃子到燒烤,再到面條、月餅,植物肉深入的中式場景越來越多,需要的是強大的研發能力、產品的快速迭代以及足夠的供應。

    目前,市面上有哪些企業能扛起這樣的擔子呢?

    植物肉混戰:外企入華,內資崛起

    憑借誘人的“錢”景,植物肉已經吸引了大量資本。

    2019年5月2日,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人造肉第一股,其每股發行價為25美元,開盤之后,股價從46美元一路上漲,收盤時上漲了163%,達到65.75美元,成為2008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佳IPO紀錄。

    另一家植物肉公司Impossible Food雖然還沒上市,但在今年3月,又獲得了約5億美元的融資,距上一輪融資僅相隔10個月。自2011年成立以來,Impossible Food總融資額約13億美元。

    眼看植物肉的風口起來了,很快,這陣風從大洋彼岸刮到了國內,一大批企業借勢而生。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和人造肉相關的企業已經上千家。

    行業看起來熱鬧,但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卻并不多。目前,從資本市場來看,星期零大概算是最熱門的獨角獸企業之一,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已經完成了2輪融資,融資金額在國內人造肉行業最高。

    今年以來,國內植物肉市場動態頻頻,肯德基有植物牛肉芝士漢堡和植培黃金雞塊,星巴克有星善食主義午餐,此外還有拉面說的植物肉意面,喜茶的未來肉漢堡……

    其中,肯德基“植物牛肉芝士漢堡”所用植物肉的供應商就是Beyond Meat。

    Beyond Meat在今年1月宣布進入國內市場,此后不僅和餐飲品牌展開合作,7月2日,公司更是官宣將正式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市場,其植物肉產品別樣漢堡將于7月4日開始登陸上海的50家盒馬鮮生門店。

    Beyond Meat植物肉在國內市場能走多遠,還不好預判,但作為賽道內財大氣粗的先發者,它的存在無異于一條外來的“鯰魚”。那些無法適應或是停滯不前的植物肉企業,或將倒在黎明前。

    這對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來說,無疑是有利的。

    植物肉,或成餐飲老板節流新方案?

    隨著品類豐富、技術升級,植物肉的產品形態正從漢堡變身為餃子、拌面、炒菜,甚至火鍋。

    植物肉品牌和餐飲企業頻繁互動,這個現象表明:這個新興概念正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市場紅利已經開始釋放。

    受到豬瘟影響,國內豬肉價格至今居高不下。此前很多人詬病植物肉價格高昂,但隨著行業參與者愈來愈多,產業鏈進一步完善,邊際成本也將越來越低。植物肉價格有望低于豬肉,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星期零團隊向內參君透露,目前其植物肉價格已經與豬肉、牛肉的市場價格基本持平。

    在植物肉的這條生態鏈上,投資者賺了錢,消費者有了餐桌上的第三選擇,那么餐飲老板呢?

    植物肉的到來,或許也能為他們帶來降低食材成本、增加食材選擇、開拓菜品研發方向的新方案。

    統籌|臧政齊 視覺|王晶雪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中國餐飲創新大會·2020城市精英峰會重磅啟動!
    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內參將在上海、廣州、杭州、重慶、成都、深圳、長沙、武漢、沈陽、南京等城市落地10場城市精英峰會。50+產業、學界、研究領域大咖、行業黑馬、跨界高手薈聚,1000+位餐飲老板云集!
    歡迎掃碼下方二維碼,垂詢商務合作
    往期精選

    《本錢都快賠沒了!餐飲老炮也被“外賣代運營”割韭菜?》

    《消費疲軟、資金鏈斷裂……小店哀鴻遍野,頭部殺入“千店時代”》

    內參樓下美食街,疫情倒閉重災區,為啥只有這家店堅挺?
    疫情二次暴擊下的北京餐飲:“今年只要不關門就是勝利”》
    上游供應鏈危情時刻:“餐飲業不恢復,怎么做都是虧!”

    連夜做檢測!北京餐飲的戰時狀態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復”:老板親自炒菜,懷孕老板娘頂一個半服務員……

    《“聽到新發地渾身哆嗦!” 疫情反彈,北京餐飲遭遇突然一擊

    誰會是燒烤界的海底撈?

    人民要吃螺獅粉,五菱:我來造!

    降價開始!餐飲潮水方向已變

    商務合作: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首席小秘書neicanmishu(微信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69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9日 22:14
    下一篇 2020年7月10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