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孫佳瑤 公眾號:職業餐飲網(ID:)
”
2019年,餐飲老板都在說要逃離購物中心!
競爭愈發慘烈、客流分流嚴重、同質化嚴重的同時上座率又低……甚至有些商場的餐廳在飯點人也寥寥無幾,被江湖人稱“鬼樓”!
而最近,商場餐飲似乎迎來了“第二春”,商場地下一二層的客流是樓上加起來的10倍之多,一批入駐地下的小吃品牌生意火爆,20幾平小店月營業額能高達30多萬!
到底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翻天覆地的變化呢?商場“地下餐飲”的崛起對餐飲人來說是不是一個新機會呢?
▼
大品牌競爭硝煙漸退,購物中心小吃為王
近日,小編走訪了幾個連鎖大商場,以6年前商場紅利的最高峰值和現在的情況對比,追溯了一下商場餐飲的起起伏伏!
1、6年前:地上時尚餐飲吸客流,地下都是溫飽型快餐
2013年,餐飲品牌正在商場享受誘人的紅利,商場的約會社交屬性讓無數的餐飲老板“做夢都會笑醒”。
而餐飲品牌的年輕化時尚化初見端倪,年輕客群正處在新鮮期,人們逛街約會直接上4樓5樓吃飯,看完電影直接就在同樓層找餐廳吃飯,大家認為很新潮很時尚,所以去商場樓上吃飯是顧客必“打卡”之地。
而相比之下地下一二層的餐飲就顯得比較“low”,除了一直都有的超市、快消衣服品牌、飾品,剩下的餐飲品牌都是只供溫飽型的快餐,基本是吃飽就走,不夠時尚化,直接被人們pass!
就算是下了地鐵也是直奔樓上,根本不會在地下多逗留,樓下的餐飲品牌對顧客來講就只是一個“過客”!
2、6年后:地上品牌難出花樣,地下已被小吃攻占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以前各大餐飲品牌瞧不上的地下一二層,如今卻是整個商場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上樓的扶梯人數總是寥寥無幾,樓下卻總是人滿為患,甚至很多的購物中心都被地下一二層的休閑餐飲救活!
茶飲動輒排幾十號人,四川特色小吃、烤制類休閑小吃更是人們的必排之地!
20幾平的小店月營收就能高達30-40萬,坪效遠甩樓上幾條街。地下餐飲已經完全被小吃攻占!
那么反觀樓上呢?幾年前是哪些品牌,幾年后基本不會變。
以前的顧客習慣是到了商場直奔樓上找餐廳吃飯,吃完飯就走,沒什么值得逗留的。
而現在顧客的習慣就是地鐵出來直接就在地下逛吃,能留住顧客一整天。很多甚至連一層都不會去,也就更不會選擇上樓了。
▼
購物中心地下一二層成為新的餐飲掘金地?
短短幾年時間,商場的餐飲格局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是商場地下一二層餐飲迎來了的春天?還是曇花一現?
1、地上餐飲固化,百花齊放時代已經結束
隨著時間的更迭和商場的不斷洗牌,“收割小品牌,貼補大品牌”已經形成模式。
目前洗牌已經完成,商場樓上餐飲不斷固化,黃金地段都被海底撈、西貝等知名餐飲大牌占領,很難有什么新花樣,小品牌就更沒有進駐主流商場樓上的機會,商場地上餐飲更多的是“幾枝獨秀”,很難再“百花齊放”。
而地下餐飲則大有不同,目前還處于“自由生長”階段,沒有被固化,也沒有被大牌占領。
加上小吃、 茶飲本身的模式比較輕,更換迭代的成本相對樓上餐飲要少太多,品牌進入的門檻也相對較低。
商場地下餐飲似乎正在迎來“春天”。
2、地下交通樞紐人流旺,超市帶客流
交通的便利更是為地下餐飲再添一把力量!
就以北京為例:王府井新天地、合生匯、海淀黃莊、金地廣場……地鐵和商場相連的數不勝數!
從地鐵出來直接就是地下,這里可以說是餐飲的絕佳“黃金地段”。
除此之外,各大綜合性超市也基本會選擇在商場的地下,這又為地下餐飲引來一大波客流。
撇開交通等這些外力因素的加持,商場招商方這個內部因素也更注重地下的規劃,就以北京通州萬達為例,之前的地下一層只有永輝超市,以及零星的幾個餐飲品牌,不溫不火。
而今年4月30號,通州萬達將其改名為叫通利福尼亞食街!不僅重新裝修了一番,引入了西貝旗下滿滿元氣棗糕、廖記棒棒雞、蝦小士、榴蓮芝士餅等網紅品牌,讓地下一層“起死回生”!
3、小吃升級為新時代時尚餐飲,為商場注入新活力
近幾年,小吃升級一直是餐飲人樂此不疲的話題,炸串、豬蹄等等小吃都逐漸品牌化進駐商場。
以前的街邊小吃搖身一變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潮流餐飲品牌,小吃不斷升級,品牌化后從low變得高大上。
而且現在的年輕客群生長在物質極大富足的年代,樓上一成不變,大而全的餐飲品牌已經不足以持續性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了,小而美更具新鮮感才是迎合他們的新思路。
購物中心同樣的范圍內,小吃可以讓顧客有了更多種不同的選擇,相比于傳統的餐飲品牌,小而精的小吃為商場帶來了更多的新活力。
4、主題街區化,迎合年輕人的“逛吃”屬性
據贏商大數據顯示,近四年購物中心室內主題街區年均數量增長率高達108.5%。
以北京合生匯為典型代表,地下一層二層都被主題街區化,起名“日不落公園”等主題,并配上火車、站牌等元素的裝修,沒有規律的布局讓顧客邊拍照、邊逛街、邊吃,而這一點只有小吃的走食屬性可以滿足。
就拿鼎鼎大名的食寶街來說,“一進去就迷路,迷路就吃撐”,就是它成功的最大原因!
而商場地上餐飲因為格局問題,幾乎已經被固化。頂層影院,5層火鍋,6層牛排等餐廳……人們對于這些布局“閉著眼睛”都能找得到,讓人們完全沒有了逛的屬性,只能單純的吃,那就不能叫“逛商場”了,失去了場景感。
職業餐飲網小結:
從幾年前的人人都在享受購物中心紅利到逃離購物中心,又到了現在休閑業態搶占商場紅利。
地下的一二層也從原來的無人問津到現在客流爆滿,從不值一提到現在的香餑餑,變化實在太大。
那么這對于廣大的餐飲人來講,進駐到商場地下一二層是不是一個新的商機呢?這個風口是不是真的到來了呢?我們等待時間的檢驗。
– END –
更多閱讀:
3、39平小面店月營收高達50萬,成都坪效之王是怎樣練成的?
餐謀軍師說:當餐廳日常出現服務員人手欠缺、工作效率低下、服務不周等問題。正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餐飲老板可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餐廳經營專家——“旗魚點餐”。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