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潮的主旋律還能持續多久?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徒手攀巖」的紀錄片中,看似體現的是極限運動的驚險和不可思議,但細思極恐的是,他把商業世界的每一個特點,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男主角攀巖之前,會觀察這塊巖壁的結構,然后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線,要知道,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沒有退路的極限運動。
    一旦開始,你就只能向上攀登,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即使自己開始想的再周全,你都會遇到各種各樣讓你措手不及的困境,甚至當行程過半之后,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且步步都面臨生死。
    這就是商業世界的某種真實寫照。
    所以當某種營銷現象被企業瘋狂模仿和追捧的時候,我其實一點都不感到意外,這種跟進策略,是為了最大限度,最低成本的讓自己“活下來”的方式。
    但是,問題來了,別人走的路,真的適合你嗎?
    專業選手在開始之前,會考慮到自己能帶的裝備有哪些、自己的體力能支撐多久、準備的補給能維持多久、自己擅長用什么方式處理和解決問題……
    大多數跟進者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所以跟著跟著……就發現跟不上了。
    最近國潮興起,2019年,各個行業大步跟進,絕大多數企業也都在這波國潮紅利中分了一杯羹,很多企業就糾結了,2020年國潮還會被消費者接受嗎,國潮是一時之熱,還是懷舊再次成為經典的開始?
    如果你只是好奇了解,那就好好當個吃瓜群眾就好,但如果你真的打算躬身入局,準備開始徒手攀登這座高峰,那不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01

    國潮從哪來
    絕大多數人了解到國潮,是從李寧開始,但是如果你認為是李寧帶起的國潮風,那么你就是那個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攀登者。
    我們先來看一個MARS(瑪氏餅干)的例子——
    在1997年,瑪氏餅干的銷量突然大增,銷售團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感覺到有什么銷售策略上的變化。
    為了搞清原因,他們展開調查,剛開始他們以為是金融泡沫導致大多數消費者宅在家里,他們在聚會或者玩游戲的時候會吃餅干,但快就證明這是錯的。
    為什么呢?因為如果是那些原因,那其他品牌的餅干銷量也應該大增。但是最后發現只有Mars的餅干銷量很大,其他品牌的銷量并沒有大增。
    最后發現,是因為1997年NASA的探測器“探路者”(Pathfinder)登陸火星,導致當時各種新聞媒體天天在報道Mars、火星就是Mars,一個完美的巧合。
    為了驗證可靠性,他們還做了些其他的研究,比如說,不光是Mars能量餅干銷量大增,其他基本上跟Mars相關的品牌或者品類,銷量都會有影響。
    如果你也發現這個現象,但不知道背后這個原因,然后輕易的相信媒體的嘴——這是「新零售」、「新營銷」、「新消費」的成果。那么,等潮水退去,你就是那個沒有穿底褲的人。
    瑪氏(Mars)的例子,行為學中叫做「有限注意力偏差」,就是當人長期聽到某種信息的時候,他們對其他事情的判斷,會受這個信息的影響。
    國潮興起,其實就是因為某種信息長期的被我們感知到。
    當初李寧參與巴黎服裝周,其實還沒有國潮的概念,而且他們只是嘗試把這次營銷活動當做一次品牌形象的升級。
    真正的國潮概念是在故宮IP形成之后,故宮的幾次轟動性事件,媒體的信息開始爆炸,國潮走入人們的視線,但這根本不足以支撐國潮持續性的高漲。
    真正的原因,是2019年「愛國事件」的頻發。
    華為孟晚舟被捕、華為5G被“封殺”;隨即而來的貿易戰僵持;緊接著香港事件的爆發;再到70周年國慶,年輕人集體在電影院看「我和我的祖國」來歡度國慶;再到美國挑起戰爭的動作;一直到今天,媒體又把澳洲火災和當年大興安嶺的事件聯系在一起,為了體現祖國的強大……
    2019年到現在所有的事件,都在刺激一種情緒——對國家的認同感。
    并行的事件,是「國家寶藏」、「朗讀者」、「聲臨其境」……等等這樣的文化節目興起;是抖音里對「國畫」、「書法」、「漢服」元素的關注度提升……
    信息集中的爆發,一方面打開了大眾消費者對「國潮」的認知;一方面給「國潮」這個濃縮了「中國文化認同」的概念,提供了非常持久的動力。
    國潮因此而來,且因此相對長久。

    02

    國潮將去何處
    這我們就要先來看一下和國潮曾經打得火熱的「跨界營銷」。
    在2019的后半年,「跨界營銷」好像已經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了,為什么,因為媒體對這個話題失去了興趣啊,因為消費者的審美疲勞,并且不再愿意為此買單了啊。
    其實「跨界營銷」的本質是讓品牌之間能夠1+1>2,而且這個策略至今依然可以做,只不過取決于你所做的動作,是在消耗消費者對品牌的心理賬戶,還是在為品牌本身賦能。
    國潮同理。
    國潮的主力消費群體是誰,90和00后,一方面在他們的消費觀念里,價格不是問題,喜歡最重要;另一方面,他們的眼界,是從出生就被打開的。90、00后可能比你還能夠判斷什么是好東西,什么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他們有這種主見,「和別人不一樣」的主見。
    所以他們內心的需求是「認同感」。
    比如「社畜文化」,滿足的是那些被壓榨的上班族的認同感,只有當你明白他們內心強大到讓你心疼,才知道他們自嘲的勇氣,是需要被認可和安撫的。
    又比如「中二文化」,滿足的是那些需要釋放壓力的高壓人群的認同感,只有當你了解他們面對的壓力足以讓他們抑郁的時候,才知道他們內心的壓抑是需要一個出口的。
    是否有這個策略,直接決定著你所做的國潮究竟是一個戰略方向,還是只是一個產品設計風格而已。
    另外,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國貨走向海外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之前人們對國外大牌的崇拜,其實在慢慢的被打破,尤其是90和00后,通過調研,發現他們已經形成了這種觀念——「其實很多國貨和國外品牌沒什么差別了」。
    所以,國潮將去何處,取決于你想和那些人群站在一起,給他們提供認同感。讓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認同并接納它,持續性的給不論處于何種階層的人,都能留下深深的烙印。

    03

    趨勢不代表你的機會
    國潮是一個趨勢,趨勢不是機會。
    不論在什么趨勢下,我們面臨的問題始終是——如何通過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你看李寧、鐘薛高、太二……他們不是因為國潮而被消費者接受,李寧是因為消費者認同產品本身的設計感;鐘薛高是因為它在傳統的雪糕上,為消費者塑造了全新的感官體驗,好吃好看好玩;太二則是通過互聯網思維,一方面把酸菜魚打造成了一個大單品;一方面重塑了傳統餐飲的消費體驗。
    這些品牌的共同點就是——
    他們都是在國潮趨勢的基礎上,讓產品的價值可以被消費者具體的感知到。
    所以,把趨勢轉化成產品需求,并且讓消費者清晰的感知到的品牌,才有機會成為行業中的代表,某種程度上,這算是一場重構革命。
    所以,你問國潮的主旋律還能持續多久?
    一方面,是看國家的發展,以及中外國際事件的爆發,媒體對此類事件的報道頻率,會影響消費者對國家認同感,對中國文化認同感的強度,給「國潮」這個概念和消費選擇 提供長期的養分。
    另一方面,是看品牌如何洞察消費人群,識別主力消費人群的文化基礎,將國潮趨勢和產品需求做鏈接,慢慢建立自己的文化壁壘,隨時做好準備,即使國潮不再流行,也不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或者品牌的認知。
    最后,攀巖和商業唯一的不同是,攀巖有終點,但商業沒有,商業的終點,就是不斷的變化。
    來源:營銷王老炮
    作者:王超
    提示:
    *本文經營銷王老炮(ID:wangchaolaopao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

    /更多文章/

    FBIF2020

    FBIF2020將包含全體大會及產品創新(乳品、人造肉、零食、飲料)、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投融資5個分論壇,“Marking Awards”、“Wow Food Awards”和”Ace Ranking”3大賽事頒獎禮,及Food Show展覽。

    FBIF2020將聚集100+全球演講嘉賓及評委,預計6000+ 來自雀巢、百事、可口可樂、瑪氏、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專業觀眾將出席。請點擊公眾號“FBIF”菜單欄了解FBIF2020更多。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8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02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月24日 22:28
    下一篇 2020年1月24日 23: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