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品牌存活率不足一成,光控新經濟基金高揚:如何做消費品的“乘法生意”?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浪潮新消費

    作者:曹瑞

    從新零售、社交電商,到今年新一代網紅直播帶貨的崛起,在線上線下渠道端深徹變革的前提下,“所有消費品都值得重做一遍”不再是一句空話。

    剛剛過去的天貓雙十一,多個品類第一被元気森林、完美日記、三頓半、鐘薛高等新品牌拿下,各細分領域的新品牌開始真正冒頭。但與大基數相比,能真正走到上面這一步的新品牌不足一成。
    前赴后繼的創業者與資本們發現,消費品值得重做卻并不好做。以至于,少數取得階段性成功的新品牌所走的網紅爆款路徑,被奉為圭臬,談及新品牌,必提網紅、潮流、年輕人。
    “只追逐年輕人是大忌。”光控新經濟眾盈基金總裁高揚對于一味追求年輕人的做法并不感冒。在他看來,網紅爆款可以做,但不是必須。
    “因為這些東西不能做成常態,總會有比你潮的東西出現。做消費品就是做品牌,做品牌最關鍵是要走得遠,而不是跑得快。
    過去三四年,高揚專注消費品領域投資,走過彎路,也投中了元気森林、純米、kiskis 糖果、小白心里軟等一線新品牌。
    這些嫁接渠道的新品牌的出色表現,讓高揚認定:新一代消費品最大的機會是把中國廣大的工薪階層、老百姓,平常吃喝用的這些大眾產品,做得比原來好一點、顏值高一點
    本質上還是存量替換,但存量替換的機會如何理解?創新的尺度如何把握?網紅爆款的路徑以外,新品牌有沒有一條可持續的做大路徑?除了做好產品,消費品真正的壁壘是什么?
    光控新經濟眾盈基金總裁高揚
    圍繞這些問題,筆者于近日專訪了光控新經濟眾盈基金總裁高揚,“做消費品創業一定要看貨架,零售商都幫你分好類了,創業公司在這些畫好的格子里面做存量替換就可以了,不要一味去搞新品類,為了創新而創新
    通過兩個小時的深度探討,我們希望理清消費品“重做”的機會與隱雷,以及新品牌浮華與喧囂背后的商業現實。

    01

    消費品投資到底應該怎么投

    1、什么不能投:新品類和「加法生意」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消費品投資到底應該怎么投?
    做早期風險投資,要不斷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成功的概率,反過來想,就是如何降低自己“爆雷”的概率。所以,首先要知道什么東西不能投。
    過去三四年,我們團隊在消費投資上交了幾筆學費,也看過一些別人交的學費,慢慢形成了幾點思考:
    第一,全新的品類我們不投很多人覺得新品類的機會很好,但要看是革了誰的命。元気森林的燃茶算不算新品類?不算,它其實是替代了冰紅茶、冰綠茶的市場。
    再比如氣泡水,它是新品類嗎?也不是,它只是把碳酸飲料做成了無糖。碳酸飲料已經在大家的心智里存在了這么多年,不用再花錢去教育他。
    所以什么是新品類?是原本在大眾消費者的心理賬戶里面沒有位置的品類。比如代餐,一開始大家覺得挺新鮮可以搞一搞,但很難形成長久的消費習慣。
    這種東西不是創業公司應該做的,教育市場的成本太高了。我覺得創業公司應該把消費品大公司賣得最好的一些大單品,拿出來做革新和替代。
    如果你太創新,從概率的角度會更容易失敗。雖然你能看到一些做新品類的公司在跑出來,但你有沒有想過,可能一百家里只出了一家。做生意是要講基礎概率的,在基礎概率高的地方下注,才有機會。
    為什么做白酒的這么多,梅子酒、黃酒卻沒人做?還是基礎概率不高,做黃酒最大的幾家公司,一年賣個十億、二十億就撐死了。
    如果你選擇這個品類去創業,天花板可能就是20個億。但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總覺得小品類沒有做大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然后滿眼放光地說:我看到一個藍海市場,我把這個品類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品類就會很牛。
    其實都是自己騙自己,這在生意上是很危險的,很多現象你可能永遠也搞不懂真正的原因,所以還是要去做大品類。
    十年、二十年前就被市場驗證的大品類,大概率在十年、二十年之后還是大品類。
    第二,偏向于“加法”的生意,比如無法通過加盟來擴張的類餐飲零售品類,我們也沒法投倒不是說這個行業有問題,就是覺得資本投進去不太合適。
    雖然這里面有很多非常好的大公司,比如海底撈、西貝等等,但資本投進去幫助不了什么,還容易把公司帶偏。
    為什么呢?因為你的每一個店前期都是自己公司的人去開,都是跟你公司簽了勞動合同的人去干。而且線下很多基于位置的生意,可復制性沒有那么強。
    但資本投進去是要看ROI的,它就希望你增長,可有時候你刻意地把收入做高、把店做大做多,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就是個「加法」生意,一家一家慢慢做挺好的,現金流也不錯,靠自己就可以活得很好。資本投進來不僅幫不上什么忙,反而會跟生意的本質產生沖突。
    除非你的業態可以迅速開放給加盟商做,比如絕味鴨脖,它對加盟商的要求不高,能力一般的人也能賣好,不會砸你牌子。這種接近「乘法」的生意,是比較適合資本進入的。

    2、為什么選擇嫁接渠道的產品品牌?

    所以我為什么要選擇投渠道化的產品品牌公司呢?
    除了過去提到的,零售渠道在變得越來越多以外。最近我又發現一點:有一些消費品品類,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了,比如說糖果、酒、飲料、休閑食品類等等,中國能生產這些消費品的優質生產線非常多。
    有了這個條件,那些真正懂品牌,懂產品的人,才能用相對低的成本,利用這些優質的產能,把好產品做出來。這兩年新消費品牌開始冒頭,就是因為產業上下游都比較完備了。
    燃茶能起來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創業初期就拿到了優質的代工廠。這在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它自己的產能還不能滿足,怎么可能分給你。
    但每個品類又不一樣,比如個護美妝,真正優質的產能資源還是不多,這種品類就要投既有供應鏈能力,又有品牌2C能力的公司才有機會。還有電子煙,一個工廠外面排了十幾個品牌,你很難投出來。
    所以投消費品,就是要投上下游資源都過剩的品類在資本的幫助下,創業公司可以利用閑置的產能更快地跑出來。

    02

    消費品真正的壁壘:不在產品

    而是能不能驅動產業鏈

    1、一個好的品牌公司,是整條產業鏈的發動機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目前A股消費品上市公司,大都是渠道化的品牌。
    比如白酒,上市的白酒品牌有多少都不用說了,但有沒有開酒館上市的?沒有。再比如面包這個品類,味多美、好利來上市了嗎?也沒有,反而是把產品賣到便利店、超市里的桃李面包表現得很好。
    還有絕味鴨脖、涪陵榨菜、有友食品(雞爪),為什么A股做餐館上市的公司只有寥寥幾家,反而是這些渠道里的品牌做成了各個品類里的一把手?
    因為不是所有的生意都適合跟資本結合。
    這些工業化的消費品能做上市,就是因為它可以通過資本來快速放大。而且能做大的也一定是這樣的公司,你是嫁接在整個產業鏈上,而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這就是兩者的區別,同樣的品類,你到底是一個公司在做還是整個產業鏈上的人都在幫你做。
    中國消費品市場經過二三十年的層層迭代,寶潔、聯合利華等洋品牌,和統一、康師傅、農夫山泉等本土品牌,已經培訓出了一批成熟的經銷商。
    把產品嫁接到成熟的產業鏈上,讓這些成熟的經銷和零售網絡來幫你放大,肯定比你自己一家一家開店的效益要快得多。
    為什么說茅臺這家公司很強大?它去年的凈利潤是300多億,它的經銷商和零售商一年也可以掙300億,茅臺一年能給它的整個產業鏈創造600億的利潤。
    所以消費品牌真正的壁壘在哪里?不是產品本身有多偉大,而是有多少渠道愿意幫你賣產品,你能不能帶大家一起掙到錢,經濟利益的綁定是最可靠的。
    所以說,一個好的品牌公司,會是整條產業鏈的發動機,養活上下游一批人。

    2、極度關注性價比的公司,未來的天花板都很低

    為什么一個自己開店的美妝品牌做不過寶潔?拋開上游的產品不談,在下游的渠道網絡布局上,有沃爾瑪等各種各樣的零售商在幫寶潔賣貨,你靠自己開店能觸達多少消費者?
    不僅如此,哪怕同樣是推渠道,零售商在賣你的產品之前也會先掂量掂量,到底是賣誰的產品更賺錢。
    所以總是強調做性價比的公司,天花板都很低。高性價比意味著,你沒法讓更多的人掙到錢,沒人愿意幫你賣產品。
    我這里說兩點:第一,消費者不需要性價比高的產品,他們需要能夠刺激他們購買的產品第二,消費品品牌公司不要太糾結成本,你只管做出真正好的產品,成本不夠,費用不夠,問消費者拿,向消費者要。
    你自己賣,能比那些專業做零售的人更厲害嗎?品牌公司把產品做好就行了,剩下的,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個社會之所以能夠爆發這么大的財富總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專業分工。
    為什么我說消費品公司一定要做廣告?很多初創公司相信口口相傳的力量,可能階段性是正確的,但是口口相傳絕對不如傳統廣告的能量大。
    比如有一天你見到我說:最近我喝了個飲料或者吃了個什么面包還挺好的,推薦你去嘗嘗。你說的時候沒有任何利益驅動,你隨口一說,我也隨便一聽,可能回頭就給忘了。
    但是廣告商不一樣,他們拿錢就是專門幫品牌去收割公眾注意力的,刺激消費者完成購買。
    社交電商有利益機制,但它也不持久,KOL換了一波又一波,你也記不住他到底給你帶了什么東西。
    品牌最核心的就是要讓人記住,大家說到果凍就想到喜之郎,說到鴨脖就想到絕味、周黑鴨,說到白酒就想到茅臺、五糧液、洋河。記不住,品牌未來就不會有溢價,也做不長久。
    所以對創業公司來說,你可以靠社交電商來帶量帶貨,但品牌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廣告商也好,渠道商也好,都是品牌公司可以團結的外部專業力量,這樣才能把品牌做大。不給中間商賺差價,你的生意也做不大。無印良品這么多年才多少家店?隨便一個服裝類品牌,比如安踏、波司登,都要大得多。

    03

    做品牌最關鍵的不是跑得快

    而是走得遠

    1、交過「學費」的團隊更容易創業成功

    什么樣的團隊更容易成功呢?這幾年看下來,我覺得有一個品質很重要:交過「學費」。只有交過「學費」你才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創業的時候才能規避。
    這跟你在大公司待多久沒關系,如果待了五年一直跟著老板發財,你也不知道是怎么發財的。但如果待了三年,踩了很多雷,同時你又懂得去總結思考,就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投資也是這樣,我們面試新同事的時候都會問他:你投過最爛的項目是什么?如果他認真總結過失敗的經驗,知道下一次怎么做,我覺得就很好,因為上一家公司已經幫他交過「學費」了。
    這就是為什么,交過學費的團隊更容易創業成功。這個是早期創業公司非常重要的壁壘,尤其是做消費品,很少有哪一家是被競爭對手打死的,都是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碰,自己作死的。
    只要不作死,無非就是慢一點或快一點的問題。其實投消費品也是一樣,但這兩年大家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都來搞消費品,把價格炒得很高。
    很多成立才一兩年的公司,線下沒什么收入,線上刷刷單,也沒有利潤,就敢要三四個億的估值。
    但其實適合投資的很少,我們看新消費品公司,還是要看它的產品能不能歸到某個已經存在的人們的心理賬戶里面,以及它所在的行業本身是不是一個好行業。
    判斷一個行業好的標準,是這個行業最厲害的公司一年能賺幾百個億,但只占了整個行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調味品行業,海天一年能賣150億到200個億,但整個行業一年的總營收是3000億。

    2、做品牌要回歸主流場景,追求年輕人是大忌

    現在做消費品,好像不做成網紅產品都不敢叫品牌,我覺得太夸張了。你可以做網紅爆款,但它不是必須的。
    消費品最關鍵的是什么?是要走得遠,光跑得快也沒用。包括現在很多人喜歡抓年輕人,但年輕人總是在變,追逐年輕人的生意反而是很脆弱的。因為網紅、潮這些東西不能做成常態,總會有比你潮的東西出現。
    所以做消費品牌,還是要回到主流場景,回到能形成購買習慣的場景,才能持續地做下去。
    中國未來最大的消費品機會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把中國廣大的工薪階層,老百姓平常吃喝用度的這些產品,做得比原來好一點兒、顏值高一點兒。
    不要總去追求和迎合年輕人,這是大忌。我覺得還是要從之前存在過的東西去思考,所以做消費品創業一定要看貨架,零售商都幫你分好類了,這里是碳酸飲料,那里是茶飲料…….
    創業公司在這些畫好的格子里做存量替換就很好,而不是一味去追求新品類。

    04

    未來消費行業Top10的公司里

    一定有3-5個新品牌

    這兩年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資本投入到消費品領域,包括寶潔、聯合利華、康師傅、統一、農夫山泉這些消費品公司,培養了一批職業經理人。他們有這個行業最寶貴的經驗,未來這個群體也一定也會出來創業,攪動整個市場。
    雖然會有競爭,但我覺得是好事,最怕的是沒有人進來,變成了一潭死水。現在就很好,各個品類都有新品牌在冒頭,整個行業還很紅火。
    這些新品牌就是行業里的「鯰魚」,鯰魚能活幾條不知道,但他們的不斷試錯和攪動,會加速整個消費品行業的變革,老公司受到沖擊也會反思,這樣產品才會越來越好。
    所以我們還是會專注在消費品領域,我們知道這里面有魚能掙大錢就可以了,而不是說什么都是你的。大品類就看不過來了,一年精準地投中兩三個就足夠了。
    我們投資的時候有一套非常嚴格的體系標準,首先品類的好壞會排優先級,每個品類里面還會再細分。然后是企業,也是各個維度打分來看。
    我們的決策程序也很有意思,叫“無法證偽即可投”。因為從邏輯上來看,證實是很難的,你沒法證明一個項目是好項目。但證偽是可以的。
    通過我們之前看過的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我們一直在總結一些條條框框。在這些條條框框下,如果經過我們反復判斷,都無法證明一個項目是不好的項目,那它大概率是可以投的。
    這兩年很多新消費品牌出來,眼花繚亂,但這些品牌能存活下來再發展壯大的還是少數。
    只不過現在供應鏈、渠道的變革以及資本的支持,會給大家更多的機會再跑一跑,拼一拼。發展得好的還會碰到一些瓶頸,五億、十億、二十億都是檻,很多公司卡在一個地方就上不去。
    我相信,未來10年,中國消費行業每一個細分品類TOP10的公司里,一定有3-5個是新品牌。而且這些公司大部分我們今天還沒有聽過,這也許就是每一個消費投資人和創業者最大的機會。
    提示:
    *本文經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

    /更多文章/

    FBIF2020

    FBIF2020將包含全體大會及產品創新(乳品、人造肉、零食、飲料)、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投融資5個分論壇,“Marking Awards”、“Wow Food Awards”和”Ace Ranking”3大賽事頒獎禮,及Food Show展覽。

    FBIF2020將聚集100+全球演講嘉賓及評委,預計6000+ 來自雀巢、百事、可口可樂、瑪氏、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專業觀眾將出席。12月31日前報名參會享受9折優惠。請點擊公眾號“FBIF”菜單欄了解FBIF2020更多。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376.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30日 22:51
    下一篇 2019年12月1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