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捕手志(ID:ibushouzhi)
作者:李曌
編輯:潘宇波
硝煙彌漫,新茶飲戰場廝殺正酣,其中以奈雪的茶(以下簡稱「奈雪」)、喜茶等為代表的頭部玩家不斷受到資本的追捧,為何過去多見于街邊小店,走低成本、輕運營、弱品牌的茶飲正在變成一門大生意?新茶飲賽道能否誕生「下一個星巴克」?新茶飲品牌的競爭壁壘是什么?當前消費市場有著怎樣的趨勢與機會?
前段時間,捕手志找到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潘攀深度聊了聊,他主導連投了奈雪三輪,使得天圖投資成為奈雪唯一機構投資者。此次,潘攀詳細復盤了投資奈雪的全過程,并分享了對當前消費市場的諸多見解。
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潘攀
01
Q:你們當初怎么想到要投資新茶飲市場?
A:我們基金專注投大消費,內部有一個研究小組專門研究飲品,當時做了很多研究也看了很多企業,最初其實看的是咖啡,看了很多還不是特別滿意。
首先很多咖啡差異化不夠,圈不住一群特別核心的消費者,很難選出頭部公司;其次是那時也沒有微信,所以模式創新也不夠;最后,雖然很多咖啡品牌宣稱自己的產品做了很多創新,但消費者無法感知到,這就等同沒創新。
后來我們從飲品延伸來看就關注到了茶,也調研了像貢茶、CoCo、一點點等第一批奶茶品牌,發現經營狀況都很好,創始人都不想融資,這進一步讓我們覺得這個方向會不錯。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問題,比如當年大家進五星級酒店,除了能拿星巴克杯子外,沒看到拿其他的飲品杯子,甚至好多姑娘拿著奶茶走到酒店門口就直接把它扔了再進去,這背后其實是供應鏈、品牌等問題。
Q:覺得調性不夠?
A:對,我們觀察了好多次,可能一些人覺得奶茶是小孩喝的東西,也和產品沒有美感有關,因為一些品牌用的是很廉價的供應鏈,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市場有機會,但現有品牌不做升級與創新就很難抓住它。其實一點點做的不錯,它是有升級與創新的,但幅度還是太小,體量也不適合VC。所以我們當時就在找合適的標的,當時包括IDG一些機構也在盯這塊的機會。
Q:當初奈雪拿錢主要也是做供應鏈升級,那主要做了哪些提升?
A:供應鏈升級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你在一定量的基礎上能不能用最好的材料,這意味著提高成本,另外用了最好的材料后還要消費者能認賬,口感上不能和六塊錢東西還是一樣的;第二個層面就是和供應商建立標準,并形成長期穩定的供應關系,比如為什么大家覺得海底撈好,因為它在供應鏈上的確做了很多工作。
Q:你們2015年就關注奈雪了,為什么最終投資到了2016年10月?
A:實際上當奈雪開第二個店時,我就和聯合創始人老趙(趙林)聊了,此后我們大概每兩周見一次持續了近半年,直到奈雪開第十一家店時,我們才正兒八經討論融資。其實奈雪在接受我們投資前很多機構都和他們聊過,因為它的經營數據非常好,但我應該是第一個找到它的投資者,或者至少是前三。
Q:每兩周面聊一次,持續了半年,你們都聊些什么?
A:這是一個驗證的過程,但老趙還是挺實在的,他講的東西基本都可以被驗證,其實這個過程我們聊得更多的不是奈雪業務,而是這個行業的現狀以及接下來的趨勢。老趙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他也在觀察我是否能合作。
Q:拒絕一個項目可以有千萬種理由,決定投資可能就需要一兩個理由,當初決定投資奈雪的關鍵理由是什么?
A:當時的想法還比較簡單,首先我覺得市場不會比鹵味市場小;其次無論奈雪從團隊、產品與商業模式等方面都很不錯;最后就是數據模型也非常好,未來能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Q:新茶飲市場這幾年迅速發展起來了,背后有什么原因?
A:市場規模取決于兩個點,首先是消費習慣的升級,大家都愿意去嘗試;其次就是滲透率的提高,體現在消費頻率與市場滲透率的提高。
Q:奈雪在往低線城市市場滲透時,可能會遇到什么阻礙?
A:低線城市的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在縣城你說要讓人花個二三十塊錢買茶喝,它要是好加上品牌上能讓他覺得值,這個錢是能花出來的,星巴克已經證明了,在我看來星巴克能去的地方,奈雪肯定也能去。
Q:你曾說當初在內部推進奈雪投資時,還有爭議,具體爭議是什么?
A:我們內部對團隊沒什么爭議,主要對品類有爭議。當時主要擔心有些人不喝或是沒養成習慣,顧慮奈雪最后如同網紅一樣,火過就沒有了。當初奈雪上會前,它的第一款水果茶叫霸氣橙子,這是市場上面沒有的,所以當時賣得非常好,內部主要在考慮奈雪未來有沒有持續出爆款產品的能力。最終我們認為公司是有出好產品的能力,因為正好在上會的前三天奈雪又上了第二款產品叫霸氣草莓,然后又爆了,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Q:如今你有沒有總結出識別長青網紅品牌的方法?
A:其實被貼網紅標簽是個好事,所有偉大的消費品類早期都是網紅,比如星巴克的第一家店都是個景點。要識別網紅的持久性,還是要看創始人有沒有從一開始就具備長期經營的意識,其次就是看他有沒有能力將事情做長久,還有就是你信不信他能將事情做長久。
02
Q:奈雪聯創彭心說你們一開始給的估值不是最高的,你怎么說服奈雪最終拿錢的?
A:他們對股東有點挑,可以說要彼此情投意合或者互相了解才行,我們當時給的估值的確不是最高的,但憑借著我們對這個事情的理解,以及在條款的設定方面我們還是有優勢的,我們跟他們一樣不那么看短期得失,加上我又持續性跟老趙溝通了近半年。
Q:不少人認為奈雪的估值太高,而且從頭到尾只有你們一家投資機構在參與,超60億的估值是否合理?
A:每個人的認知都不一樣,星巴克市值一千多億美元在中國大概有20%的市場,但它的單店業績比奈雪差多了,用傳統眼光來看新事物,當然會覺得貴。大家對市場長期的看法會有些不一樣,比如美國一年咖啡的人均消耗量是400杯,日韓是200杯,中國大概現在是2到5杯,但中國飲用習慣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茶,如果你把茶算上去,那中國還有巨大的滲透率,這當中完全有誕生新頭部品牌的機會,而且這個品類還沒巨頭,這樣來看我覺得奈雪真的還挺便宜的。
Q:你是在為未來的高增長付溢價。
A:是的,我們看現在的營收,即使沒有增長,也能撐得住這個公司,實際上新茶飲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當市場巨大時我們就慢慢來,加上如今消費市場的基礎環境更好了一些,新品牌進化的速度普遍會比老品牌要快,星巴克可能十年的變化成果,奈雪兩年就做到了。
Q:為何奈雪當初沒有引入更多的基金?畢竟喜茶的股東結構就多元一些。
A:其實有很多外部機構想投奈雪,也提了各種優惠條件,但消費品公司一旦走上商業模式形成閉環后都還比較掙錢,會有很好的現金流,所以奈雪沒有很大的融資動力,也沒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在這塊,我們經常說這是佛系融資。加上我們長期跟奈雪保持比較高密度的交流,也確實看好這家公司,即便我們是它的單一機構股東,還是覺得拿的股份太少,所以一旦奈雪需要融資我們都照單全吃了。
Q:最近傳出奈雪在準備上市,這是真的嗎?
A:上市首先要看緣分,但我了解他們當前沒有考慮過,畢竟公司成立才4年,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業務,思考怎么讓消費者體驗更佳。原來賣好一杯茶就可以了,現在進入到了更深度的狀態,需要在供應鏈與運營等方面積累更多數據,如此才能創造更佳的消費體驗。
Q:但聽說奈雪有一部分新店紛紛在關店,像副品酒吧做得也不是特別好,如果茶飲這部分足夠好為什么要涉足其他的副品?
A:信息有誤,首先奈雪從開業到現在沒有關過一家店,其次奈雪的酒吧做得挺好的,一直在開新店也能證明肯定是經營好才會持續開。茶飲一定是奈雪最重要的產品和標簽,但還有另外一個維度的思考,奈雪最終是想讓消費者獲得更美好的體驗,茶飲+酒的組合能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和更有趣的體驗,只要是和茶飲相關的品類,又能讓消費者的體驗更好,我們都會去嘗試。
Q:你認為現在新茶飲市場處于發展的什么階段?
A:我覺得市場在快速增長,新品牌機會在變少、變小,頭部品牌還在不斷前進。但消費品牌不可能由一個品牌完全壟斷市場,比如說星巴克這么大,一千多億美元,像Costa、雀巢這些品牌也都有超百億美元市值,可口可樂、紅牛也持續擁有自己的市場地位。
Q:像呷哺呷哺、瑞幸等也開始推新茶飲品牌,奈雪的防御壁壘在哪里?
A:任何一個消費公司都不是單一的壁壘,產品優勢背后是供應鏈與運營等多方面優勢。后來者想要實現追趕,除了要少犯錯誤以外,還要不停進行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創新,因為跑到前面的品牌,不是只有一個點比其他品牌強,而是它的每一個點可能都強很多,所以才會獲得市場認同。
Q:如今奈雪、喜茶都將店開到了海外,中國消費品牌出海會不會有挑戰?畢竟供應鏈、飲食習慣等都會不同。
A:你說的這幾個點都可解決,最主要驗證的是產品在海外有沒有需求,世界上三大不含酒精的飲品咖啡、可可、茶,所以茶的需求是存在的。像海底撈也不只是中國有需求,它在全世界也開了不少,奈雪說實話比海底撈需求更廣,海外有在中國被淘汰的茶飲品牌活得也很好。所以到海外去開店,需求是戰略,然后再想能不能做好,有沒有能力做好。
Q:原來的茶飲都是從街邊開起來的,但奈雪選擇在Shopping Mall開店,這背后是什么邏輯?
A:主要考慮品牌與產品的升級,奈雪是2.0版。要知道不是所有品牌都適合將店開到Shopping Mall,有些品牌在街邊與Shopping Mall都開店,那這算1.5版的升級。1.5與2.0版主要區別是場景不同,奈雪更像一個做產品+品牌+空間+體驗的一個綜合場所,街邊店更偏向于一個產品+品牌。這兩個場景都有機會,所以我們投了茶顏悅色覆蓋街邊,投了奈雪覆蓋ShoppingMall。
03
我們觀察到消費正在往兩極化走,一類是滿足功能性需求的,比如電視空調這類,大家偏向越來越便宜的產品;另一類是精神愛好性需求,比如買潮鞋等,大家花錢的上限越來越高了,甚至能為此花掉工資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以下Q為作者李曌,A為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潘攀
Q:有人說當前中國的消費市場正處于30年一遇的時期,你怎么看?
A:現在至少是新品牌崛起的十年,它的出現和消費需求、經濟結構與消費人群的變化都有關。中國現在的消費格局可能還需要30到50年才成熟,現在有很多品牌都值得重做,日本、美國的品牌都很固定了,就很難有新品牌出來。為什么如今中國有大量新品牌出來,就是因為我們的品牌還停留在1.0狀態。
Q:但我們看到競爭變得激烈了,變得立體了。
A:是的,新品牌機會這扇門在打開的同時也在逐漸關閉,領跑者正在全速前進,但好在中國市場非常大,如果你能滿足一個很細分的需求,都會有很大的市場。像美國那么大的咖啡市場,它也是分層的,一千多億美元市值的星巴克在美國也只是一個中高檔咖啡的領跑者,比它更高的有小藍瓶等品牌經營狀況也都很好。
Q: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你認為打造一個好的單店模型和連鎖模式需要注意些什么?
A:首先是產品與供應鏈的持續迭代;其次是品牌與消費者連接的持續創新;然后是商業模式上的持續提效;最后是組織力的提升。
Q:你們投資的項目如奈雪、茶顏悅色都是直營,為什么沒有加盟?
A:加盟與直營都是品牌運營的方式,沒有對錯,只是每個階段公司有不同選擇。另外直營的管理系統和加盟的管理系統有些不一樣,當公司在發展初期時,直營管理系統會讓產品服務穩定性和消費者體驗更好,加盟也是公司的一種能力體現,但這種能力早期公司不一定要具備,而且不是必須要具備的。像星巴克也沒讓個人來加盟,而是給了每個國家運營餐飲能力最強的集團來做代理。
Q:你之前一直都強調打造偉大品牌,那偉大的品牌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A:首先是受消費者歡迎的,要能覆蓋全球;其次是有機會成為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最后必須能持續創新和變化,像可口可樂、星巴克等都是偉大的品牌。它們就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在全球實現廣譜性需求,第二個就是不斷在產品上創新,第三個是成為大家的生活方式。
Q:怎么理解生活方式?
A:生活方式意味著高頻和不可取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一旦定下來了后,其實很難改變,所以能融入到很多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品牌都是大品牌,生活方式的品牌沒有高低之別,但好的生活方式品牌能做到廣譜性。
Q:品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這很不容易。
A:可以先努力成為選擇題型品牌。我覺得品牌有兩種,分為填空題與選擇題型品牌,填空題是指當我沒有選擇時,我會選擇你或者你能滿足我的基本需求,選擇題是當有ABCD選擇時我會選你,不言而喻做選擇題型的品牌更有價值。要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ABCD中選你,意味著你要在產品供應鏈、商業模式效率與品牌營銷等方面有優勢,并且要能讓消費者從消費體驗上感受到價值。
Q:了解到你們有調研的習慣,最近調研有沒有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A:我們觀察到消費正在往兩極化走,一類是滿足功能性需求的,比如電視空調這類,大家偏向越來越便宜的產品;另一類是精神愛好性需求,比如買潮鞋等,大家花錢的上限越來越高了,甚至能為此花掉工資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Q:造成趨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這和人群變化有很大關系,新一代消費者對錢與物的認知是不一樣。我們有一個企業家分享說,如今一些90后花很多錢買東西,他們的邏輯是我的錢其實并沒有花出去,而是換一種方式來陪我,所以他們可以花很多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兩類的機會我們都在看,并相信接下來這個趨勢會更加明顯。
/ 更多文章 /
從0到60億估值,奈雪的茶做對了什么?
星巴克、奈雪跨界開酒吧,背后有哪些營銷邏輯?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