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營銷前線(ID:MarketingCase)無論品牌是選擇跨界營銷,還是聯合營銷,基本上都是為了強化品牌符號,增加品牌的記憶點。
近年,品牌逐步開始業態多元化的發展,以求突破自身行業的限制,拓寬品牌的產品和業態。全新的業態,以尋求更多的消費者和謀求更廣闊的消費市場。
今年,像星巴克、奈雪的茶紛紛跨界開酒吧。品牌涉足酒行業的背后,有哪些營銷邏輯?
當咖啡界第一品牌星巴克開始不務正業,開起了酒坊。將其品牌兩大熱門概念「臻選咖啡」和「Bar Mixato」相結合,咖啡與酒相融合,旨在給消費者帶來慢生活和微醺的體驗,這也是星巴克營銷開始向社交場景轉換。星巴克在延續自身品牌特點的同時,融入了酒吧元素,試圖打破品類原本的邊緣,也是品牌在開始新業態的探索。
除了星巴克,奈雪的茶「Bla Bla Bar」酒吧奈雪酒屋也開業了。
粉紅裝潢,柔美燈光,以及「大帝雞尾酒」「邂逅雞尾酒」「摯愛雞尾酒」等等產品的開發,可以看出奈雪的茶并非要去打造傳統意義上的酒吧,而是想要為年輕人提供區別于傳統酒吧的社交場景,將目標受眾瞄準了以90后為主體的新一代年輕消費者。
像奈雪的茶這樣的茶飲品牌尋求新產品研發,力求吸引到年輕消費,去搭建新的場景營銷。在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和提升消費體驗的同時,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
品牌涉足賣酒背后,有哪些營銷邏輯?
無論是星巴克還是奈雪的茶,他們選擇「咖啡+酒」「奶茶+酒」,都想要區別于傳統酒吧,遵循微醺的原則,做到了推新,吸引消費者目光的作用。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咖啡+酒」「奶茶+酒」能否獲得消費者青睞,這是品牌考慮的次要因素。
星巴克和奈雪的茶的跨界操作,為的就是要保持品牌的新鮮感,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并想要去打卡,為品牌迎來新鮮流量,打造出品牌特有的記憶點,避免被市場淘汰的可能,這才是品牌進行跨界操作的最終目的。
咖啡和奶茶、酒業務,可以說是在營業時間上的互補。品牌在選擇拓展產品時,是在原產品業務時間上的延展。
衍生的業態,與品牌原本的業態可以共用營業場地和供應鏈,營業時間增長并多增加了一項產品,為品牌節省成本的同時,也讓品牌有了獲得更大利益的可能。據《中國咖啡行業消費現狀及消費前景》報告顯示,我國咖啡銷量保持著10%-15%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我國咖啡市場有望達到439億。且《2019年中國酒吧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我國酒吧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長至438億,并在今年有望突破500億。從廣闊的市場前景可以看出,酒與咖啡、奶茶業態的融合,可以為品牌帶來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咖啡+酒」「奶茶+酒」都是品牌為拓展市場,打造新的消費場景,旨在同質化的市場中尋求新突破,為消費者營造出全新的體驗感。在咖啡館、奶茶店引入酒元素,顛覆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固有認知,打造了全新的體驗感,固化了品牌形象。將咖啡、奶茶和酒元素相聯結,讓消費者能感知到品牌重新定義的「微醺」,并向大眾傳達了休閑娛樂的品牌理念。能讓那些整天忙碌的職場人,在燈火闌珊中去體驗靜靜的夜,也讓靈魂得到了片刻的自由。品牌跨界營銷,并不是什么新鮮之事。而像星巴克、奈雪的茶這樣的品牌,這樣的品牌為什么會選擇跨界餐飲行業呢?在筆者看來,至少有這3方面的原因。
無論市場變化與否,市場對餐飲業的需求一直存在。無論是小酌還是聚會的消費場景,都需要不同場景的店面去承載,面對如此廣的受眾,品牌衍生產品就運營而生,特有的場景和來自市場的需求,讓品牌看見了餐飲行業的紅利。受眾廣和高頻率的消費,讓品牌同時囊括喜歡咖啡、奶茶和酒的品牌受眾,讓品牌達到受眾更大化的目的。
在餐飲行業中,標準化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在品牌升級中也可以做到快速復制,節省人力成本。
品牌選擇跨界餐飲行業,也是看中了容易標準化的特點,其目的是在運營成功后,方便復制其經營模式,以達到組合最優的目的。
品牌搶流量,是營銷的目的之一,而最終目的是想要是實現銷量的轉化,保證經營的現金流。
品牌跨界花式營銷,能保證品牌營銷的新鮮感,去占領消費者的心智。而高頻率的剛需消費,能保證品牌的現金流,快速回收成本。*本文經營銷前線(ID:MarketingCase)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
- 星巴克賣酒了?!快來看看這家“星巴克酒吧”的空間設計!
- 玩轉“集合空間”,這家1500㎡的咖啡館如何吸引顧客?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