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228 期
當所有商家都在削尖腦袋進商場的時候,商業體的紅利期正在縮短。
進入2017年,內參君聽到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開始醞釀殺出商業體,搶灘社區店!
這讓內參君想到一句話:多數人看到的是趨勢,少數人看到的是機會。
”
■餐飲老板內參|王新磊發自上海
1 在商場完成“修煉”后,我為什么要出走? ▼ 開街邊店,還是進商業體,一直讓一些餐飲人猶豫不決。但是,那些視商業體為新風口的品牌,卻早已完成了歷練。 商業體就像太上老君的八卦煉丹爐,經不起三味真火煉就的,都化為灰燼,經得起歷煉的,就會成為孫悟空。 比如,云南菜品牌“彩泥”的11家店全部開在上海Shopping Mall里。從不太高端的浦東金橋商業區,到堪稱上海一線陣營的萬科七寶店,隨著選址越來越高端,彩泥也完成了品牌升級、店面進化。做為“后起之秀”,彩泥已經以“一店一品”的特質,和另一個云南菜代表品牌云海肴形成了差異化競爭。 ▲第一代:彩泥-金橋國際店 ▲第三代:彩泥-七寶萬科店 但是,經過上海“煉丹爐”的嚴酷洗禮,完成品牌力建設之后,其創始人王文淵最近卻在醞釀開街邊店。 這位財務總監出身的餐飲人,從商業體“進場成本”持續升高的角度,分析了離開商業體的原因。 一方面,商業體“扒皮式的抽租”形式,讓很多餐飲品牌難以承受其重。特別是在上海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即便大品牌也享受不到進場福利,租金幾乎是最大的門檻。高昂且每年遞增的租金,加上商場按照流水抽成13%,留給商家的利潤空間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王文淵想率先抓住“下一個風口”——社區店。 2 強勢品牌的搶灘計劃 ▼ 除了上述案例,內參君注意到,一大波強勢餐飲品牌已經開始布局社區店的“搶灘計劃”。 3月12日,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在接受《餐飲老板內參》專訪時描繪了“未來的湊湊”,就是大力開設社區店。 在他看來,以湊湊目前的市場表現,再加上呷哺呷哺的粉絲量,湊湊已經不需要通過商超店來提升知名度了。“湊湊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就餐的便捷性是很重要的,而社區店就是未來。” 呷哺呷哺18年的發展,有600家店,擁有大批量的忠實粉絲。通盈中心在北京三里屯并不是一個地標,并且三樓也不是一個好的樓層。但是,湊湊開在那里,不僅自己火了,也帶動了整個通盈中心。而社區店,將是它接下來的布局重點。 另一個風向標是,星巴克早已不再把商業中心做為唯一的擴張方向,社區正成為其新綠洲。 相較于城市中心商業圈市場日趨飽和,社區的人氣較弱,但卻有著客群固定,重復購買率和客戶忠誠度較高的優勢。門面更便宜,也更符合“低投入,穩回報”的商業模式。 為此,星巴克“打算不斷提升門店的設計,讓每一家星巴克都成為獨一無二的‘第三空間’,同時投入大量資源,比如成立‘星巴克中國大學’培訓和提升星級咖啡師,滿足顧客和當地社區不斷變化的需求”,其CEO舒爾茨說。星巴克甚至打算讓員工尋找保護流浪動物之類的各色社區服務項目,鼓勵熟客們加入進來。 ▲星巴克在日本布局的社區咖啡店 而在王文淵看來,目前還只有少部分強勢品牌開始布局社區店,這個時間窗口不會很長,選擇空間不會很大。當大家都醒悟過來再去搶,就又成紅海了,他們需要走在前面。 3 社區店正成為商業高地 ▼ 為什么下一個開店新高地是社區店? 這可以從社會、行業、商業三個維度的生態來分析。 A、城市化進程造就商業新高地 經驗表明,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之后,社區商業所占消費零售總額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有的甚至占到60%。 而在中國,即便是最發達的上海,社區商業也僅占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30%左右。據國家有關統計顯示,未來10年,我國社區商業的消費將逐漸占到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1/3,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社區正在成為下一個商業高地。我們能看到的是,社區店已經被便利店率先搶灘登陸。 B、餐飲行業下半場,拼內功無需“圈養” 餐飲競爭進入拼內功的下半場,越來越多的大品牌開始自帶IP而不是依賴商場。 正如一位餐飲老板說,商業體讓他們在既定條件下,重塑了品牌競爭力。“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能承受‘三高一低’,還實現盈利,再殺回到街邊店,幾乎可以沒有對手了。” 也有一些一開始就走IP路線的品牌。比如巴奴,和很多著名餐飲品牌不同,它的選址很多是街邊店或社區店。 在創始人杜中兵看來:進mall的大多數品牌,收獲的客群大部分是隨機性消費;路邊店大部分是目的性消費,是沖著你品牌來的,你的品牌力會越來越強。 在他看來:“我沒有依賴它(周圍環境),完全是山上的老虎,野生,靠搶食吃,這樣我的生命力就越來越強。” C、社區店比商場店想象空間更大 彩泥創始人跟內參君交流,除了租金相對低、營業時間不受限制、客流主動性大這些傳統優勢,如今的社區店已經今非昔比: 城市里檔次分化的社區,本身對客流做了很好的篩選;很多新建社區自帶商業街,形成了消費生態;如今的社區配套齊全,解決了傳統街邊店停車難等弊病…… 此外,相比商場店的“圈養”式經營,社區店留給品牌的想象空間更大:夜宵,外賣,線上O2O……所以他的計劃是:彩泥商場店維持現狀,正在研發的火鍋和燒烤走街邊店模式,主打外賣和夜宵。 4 新一輪競爭,你準備好了嗎? ▼ 當然,大品牌搶灘社區店,并不意味著放棄商業體。搶灘社區,是品牌集中度從商業體向社區的延伸。而高端社區,將會成為第一階段的戰場。 高端社區店滿足幾個條件: 1、相對優質的客群; 2、商業規劃相對合理,比如預留相應的停車位; 3、環境跟品牌相匹配。 這一階段的社區店競爭已經不是街邊店拼價格了。 一拼品牌力:比如,便利店的競爭,就是7-11和全家碾壓小品牌。其實,最先捕捉到社區店機會的,就是便利店。莊辰超把“去哪兒網”賣了,今天拿出30億,要開1萬家便利蜂。 一位活躍在資本界的人士說,他在一周之內碰到兩個投資人,他們見面第一句話就問:你可認識合適的便利店企業介紹給我,我們要并購。 二拼供應鏈:未來餐飲的競爭,得供應鏈者得天下。有的互聯網企業投資經理更是直言:“我們賬上趴著數十億資金等待收購合適的標的企業”。產業互聯網+資本推手的玩法,都是供應鏈體系默默做支撐!因此,新零售,人家玩的是資本,供應鏈,金融,政策。 而未來的餐飲社區店,也是這樣的“宿命”。正如呷哺呷哺董事長在接受內參君專訪時說:“呷哺600多家店,我們有最強大的供應鏈做支持,我們進行全球采購,能拿到最好的食材,我能讓消費者以最具性價比的價格吃到最好的產品,其他品牌怎么跟我拼?” 顯然—— 這一輪的社區店競爭,是拼品牌、拼系統競爭力的。 這一輪的社區店競爭,早已今非昔比,不是誰都玩得起的。 你準備好了嗎?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卻愛得認真!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每周至少兩期我的個人分享音頻內容 參加我發起的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饅頭大王|起死回生|選址邏輯巨變 餐飲業學霸|供應商開餐廳|爆品的秘密 直擊店面升級|海底撈新logo|新匠心派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