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20年,5個國家,連續4年米其林一星,3個品牌,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福建小眾菜系起步,從騎樓下同鄉們胼手砥足的小鋪子,變成了一個超過70家門店的跨國餐飲集團,莆田生生把一個地名做成了一個餐飲品牌,靠的是背后2000個員工,而莆田這兩年企業內部最大的調整,也正是給這群人賦予新的價值、描繪新的未來。

    店長——“一家門店的主人”

    莆田近年最大的改革就是門店推行的“店長制”,即店長就是一家門店的老板、主人,而不僅僅是集團下方的一個執行者。隨著品牌進入更多新城市,莆田開始重新審視原有的各地總經理層級制度,從2018年1月開始推行扁平化的“店長管理”制度:原本各地區的總經理職銜取消,原本的營運主管也直接調整為餐館店長。門店經理就是該店的老板,一家店的決策和財務都由店長決定。原本的餐館分成樓面與廚房兩大部分,合二為一改由店長負責。每間莆田分店各有一位店長全權負責,直接匯報給集團副總裁。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對于莆田來說,店長制度帶來的是更有效的信息傳遞,和更清晰統一的管理。店長全部來自公司內部員工提拔,企業對他們有更多的信任度,愿意給予更多的試錯空間;他們更加了解企業運作,同時權限下放也更容易鼓勵刺激員工的成長,給他們許以更長遠的目標。

    但在制度剛剛開始推行的時候,不少員工和同行都頗為擔心,尤其是他們的能力是否能很快勝任,新店長自己心里也沒底。原本的營運經理只需要負責樓面的工作,成為店長后他們需要多多了解廚房的運作;在店長制的第一年,一個店長還需要顧及2-3家店,依舊無法全力投入,“過渡期”之后,方志忠認為,店長就是一店之長、只掌一店,ta必須是這家店大事小事的現場指揮官。

    在疫情期間,店長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得到發揮,他們竭盡所能從細節做好防疫、想盡辦法提升門店效能,讓莆田在困難時期也保持穩定。方志忠說,和大陸的餐飲企業不同,莆田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歷了多波疫情,各地環境和政策極度不穩定的情況下,集團不可能快速做出適應各地局面的反應,這時候各家店需要“各顯神通”,保障現金流的安全,也就是靠著這個,方志忠很自豪地表示莆田今年賬面上沒有出現過“負數”。

    除了照顧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店長還需要“帶徒弟”,這也是從海底撈處借鑒的模式,師父除了可以在自己負責的門店拿到一份分紅外,還可以在徒弟新開的店里再拿一份同等收益。這個制度也正是在前文提到的“過渡期”后確認下來的,對于店長來說,這是個潛在紅利和發展機會,也是個巨大的挑戰。莆田創始人方志忠認為,師徒制讓莆田的員工更愿意把門店當成自己的事業經營,也更愿意幫助公司培養人才。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分紅——“把員工照顧好,他們才有動力去照顧客人”

    為店長制度提供“幕后”保障,并且從頂層往下傳遞的,是更基礎的內部分紅制度。集團每年拿出30%的稅后利潤,從后勤到門店,與全體員工一起分享成果。對門店和個人的考核,則決定了分紅制度的實際執行。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店長的表現要看店面業績,其他員工也根據個人工作表現來評估,分成A、B、C級別,按等級分享給各個門店與員工。對門店的考察,則主要關注客人的評價與投訴。莆田對此主要投入在“神秘顧客”上,平均一家門店一個月至少四份報告,以此作為門店評級的主要標準,當然門店評級越高、分紅比例就越高、而開新店時也會優先考慮讓它店長的徒弟來負責(也就是說店長更有機會獲得額外的分紅)。

    而為了保證制度能夠順利推行,分紅制度必須統一并且透明。我曾經旁聽過莆田的季度會議,沒有想到各家門店的銷售數字、成本比例都出現在我面前……對于企業內部更是如此,方志忠認為這種透明度給企業帶來了更多便利,所有店長都會看到各家門店的數據,而數據往往能夠反映各家的管理能力,這會引起他們的比較和思考,去關注細節、互相學習、深度交流、彼此促進。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除了分紅,“莆田”組織變革后重點投入的員工福利打造,還有一項是“員工旅行”,這也是這個跨國經營的品牌與一般企業有所不同的地方。員工旅行每年一次,所有工作滿1年的員工都可報名參加,由集團統一安排,分批進行。近幾年來到過的目的地有泰國、臺灣、韓國、菲律賓等等,旅途中除了游玩放松,也安排參觀當地企業,提升員工視野,在旅游中增長知識、自我提升。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方志忠覺得“把員工照顧好、培養好,然后讓他們去照顧客人,這是做餐廳的基本點,除此之外沒有太復雜高深的方法和技巧。”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培訓——“真正的自我提升,給足員工做管理的底氣”

    隨著近年莆田新店越開越多,在完善“店長制”的同時,加快人才培養也是莆田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莆田擁有一套系統性的員工培訓制度,每一個進入莆田的員工都需要接受莆田管理學院的入職培訓,需要通過考試才能入職。在職期間也有專業的培訓師進行現場培訓或在線培訓,學習后還需參加考試,通過認證后才能擢升晉級,確保全體員工獲得公平對待。方志忠說“如果沒有這個管理學院,我們品牌都不知道應該如何發展了”,所有的晉升考核、組織培訓、人才盤點的課程,全球的門店都在此共享。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而在管理學院之外,莆田也從2年前開始建設自己的“內部平臺”,這是一個可以給門店賦能的機動部隊,他們作為督導教練,時時關注各個門店的運營狀況,了解各家門店的需求,與店長雙向聯系,根據實際情況,抽取適當人手組成專門的“行動小組”前往提供支援。目前這個平臺有30多名員工,方志忠說,這是一個“真的很平的平臺”,沒有具體的層級設置,7-8個小組均為平級,小組一定是根據門店發展階段和需求來組合的。集結擁有不同領域專長的年輕人,在靈活的組織方式下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是這個平臺的建設目標。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家文化&企業文化,它們是否有交叉點?

    莆田自創店以來倡導“家文化”,在企業內部文化中總是能聞到“家”味,比如莆田人才培訓的目標,是“提升自我價值,真正做到顧好小家、實現大家”;莆田企業文化的重要理念,是“在莆田大家庭里互相扶持、同甘共苦”。

    在新加坡創店初期,莆田就是以家庭模式經營,招攬不少同鄉與夫妻檔一起打拼。隨著企業化發展,集團一直不排斥親屬關系。許多門店里都有一起上班的夫妻一起上班,每次開拓新市場或去到一個新的國家,集團也會把夫妻一起派駐到同一地點,在陌生城市可以互相扶持,待新城市“拓荒期”后再開新店時,就能夠把夫妻分別派駐不同門店,各自成為不同門店的骨干力量。

    但這與“嚴絲合縫”的企業制度是否能夠兼容?方志忠覺得,這完全不是一個問題。他坦言,曾經對此也有過困惑,看到一些做大規模、宣揚“狼性”,或者強調“專業性”的企業后,他覺得還是應該“回歸家庭”。“一個家庭為什么能‘經營’得好,也是因為它‘組織’得好,大家互相配合朝向共同目標,這種家的文化一樣可以走到世界各地”,因此,方志忠把莆田定義為一個“有目標而且不斷超越目標的‘家文化’組織”,他認為,把每一條規則巨細無遺、白紙黑字訂立下來,不如一個被精神與情感凝聚在一起的組織方式,就像當年在農村時,各家蓋房子時總是相互幫忙、不打欠條,但是有一種“精神”在起作用,這種無形的默契與共識,比具體規則更加重要。

    海底撈副牌背后,藏著這個千億巨鱷的“接班人”!

    巴奴之邀,海底撈“輸”在沒有“話語體系”…

    七年時間,四個品牌,開一個火一個,怎么做到的?

    單品有活性,品牌有韌性,這三家企業一直沒掉隊

    單店月入30萬,10平米小店如何連鎖得又快又穩?
    “雙節”來襲,餐飲人能抓住這次“報復性消費”的機會嗎?
    外賣這張牌不會打,餐飲這盤局你恐怕要輸
    顧客吃膩了,你的餐廳到底要不要增加新菜?怎么加?

    后疫情時代,誰是下一個外賣爆單王?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APP,解鎖更多餐飲好課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05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18日 22:59
    下一篇 2020年10月19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