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社群里一位老板分享的案例,看起來很美,邏輯上也沒有毛病,而且對我們開實體店的老板確實是有很多啟發。
里面的很多理念跟我的開店的理念相吻合,雖然很難相信這么一家100分的店的存在。不過這不妨礙我們借鑒其思路,把自己的店做到60分。
在案例后面我會說說這個案例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們先看這個案例:
有一個老板用北歐的風格搞了一個咖啡館,經營咖啡和餐點,從裝修的風格到咖啡館的產品原材料都是原裝進口的,包括一些桌椅啊,燈具,咖啡,甚至是烘焙的技術等等都。主要面對的是中高端的人群,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的用戶。
那么這就是他們把產品做到極致的第一步,僅靠這些就能吸引一部分的用戶,按照正常的傳統模式來說,他們就應該靠咖啡和餐點賺錢,或者是通過低價的咖啡吸引用戶消費餐點賺錢。反正地面店就應該靠店里產品賺錢,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模式了。但是他們并沒有這么做,并不滿足于店面產品的利潤,而是引進一些北歐的產品,比如一些北歐很有特色品牌杯子餐具,家具,水晶飾品,甚至是手表,包包等等。把這產品直接陳列在咖啡館里面,當用戶看到喜歡的可以直接下單購買。
所以,有些人本來是進來喝杯咖啡的,結果出來的時候花費了上萬塊,因為一邊喝咖啡一般看這些北歐的產品,越看越喜歡,最后直接買了。即使你第一次看不上任何的產品,也沒關系,因為這里的咖啡和餐點吸引著你,來的次數多了,最后還是會產生購買。
所以,后來他們發現,專門來這里喝咖啡的人最多,占50%以上,來這里吃餐點的和直接購買產品的人不多,但是營收剛好相反,商品的營收竟然超過了50%,因為很多喝咖啡的用戶直接購買了產品。甚至有時候遇到爆款產品,商品的營收超過90%,非常讓人震撼的一組數據。這個是很多實體店經營者根本沒有想過的事情,一個賣咖啡的竟然靠其他的商品營收超過50%。這就是一種把空間最大化,把用戶價值最大化,因為一個喝咖啡的用戶一定還有另外的需求,圍繞著這些用戶的需求,你給他們提供對應的產品滿足他們。 到這里你說他是開咖啡館的好像不對啊,他賣商品賺的錢比咖啡多啊,但是你說他是賣商品的,好像也不對啊,他店里面明明賣的是咖啡和餐點的。那么,到這里就結束了嗎?如果說到這里,那僅僅是線下的一種玩法,而且不能達到店鋪關門了還能賺錢,所以還有一個線上的結合。
那么,他們是如何把線上和線下完美結合的呢?他們在線上搞了一個公眾號,然后不定期分享一些北歐的生活,各種各樣北歐的文化,為你輸送各種各樣的北歐干貨,通過這些干貨不斷轉化用戶購買產品,同時建立一個線上的微店,上面賣什么呢?賣家居家具,沙發,潮品,一些音響,耳塞數碼,杯子盤子,咖啡豆咖啡杯,甚至是包包和襪子都有,甚至還要保健品等等太多了,完全一個北歐控的風格。但是如果把這些產品都放在實體店不太現實,所以,線上就是一個完美的平臺。所以,他們不僅線下賺錢,還把線下流量導入到線上,結合公眾號+商城的模式繼續賺錢。所以,你可能看到他的生意并不是很火爆,但是他卻能輕松賺幾百萬。 即使實體店今天不營業同樣可以賺錢,因為用戶在線上就可以下單購買產品啊。所以這就是一整套線下和線上結合的賺錢模式。線下為線上商城導流量,同時線上也為線下地面店導流量。很多人搞地推,不就是讓線下為線上導流量么?很多實體店在線上的公眾號做廣告,不就是線上為線下導流量么?所以,為什么現在有有一些線上的巨頭開始不斷的開線下實體店,因為這兩個是可以完美結合的。
對于他們來說線下的咖啡是一個重復消費的產品,可以為他們持續不斷的帶來用戶,但是真正賺錢的卻是后端的商品。即使某一天他的咖啡店不干了,他們仍然可以賺錢,因為線上的公眾號有大量的用戶啊,這些用戶持續消費就可以持續賺錢,但是很多實體店的老板,請問你自己,如果明天你的實體店關門了,后天你還能賺錢嗎? 所以,你會發現,他們的咖啡店不僅僅是咖啡店,也是一個品牌的代購店,同時也是一個品牌的展示店,還是一個品牌的專賣店,甚至還是一些北歐的文化社群店。這就是用一種平臺的思維做一個咖啡店,用一種平臺思維經營一個實體店。把門店變成一個流量的入口,就像很多人燒廣告費獲取用戶,而他們就是燒實體店獲取用戶,一般來說用戶在實體店消費完以后就結束了,但是,他們的玩法竟是讓你在實體店消費完以后,回家坐在沙發上繼續消費,365天每一天都有可能賣給你產品,而后端的產品全部都是凈利潤,不需要花費一分錢做廣告吸引用戶。 你看不懂了嗎?雖然對于很多的實體店來說不能做到都是進口對吧,但是你只要尋找和用戶相關的或者目標客戶相關的產品就可以了。 所以他們這種就是一種經營用戶的思維,用極致的產品來吸引用戶,再結合其他的產品滿足用戶其他的消費需求,在有限的空間里做到營收最大化。
值得借鑒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開實體店一定要線上和線下結合起來。兩條腿走路,會比一條腿走路走的快,走得穩。我店里的基本上所有顧客也是我店里的微信好友,因為長期互動,我們的顧客回頭率很高。我的店是在半封閉的園區,幾乎所有顧客都是回頭客。提高顧客回頭率就是很有價值的事情。
2,實體店是一個流量入口,而不是一個流量終點站。傳統店面是希望找個好位置,人流量大,到店消費的顧客就多,然后就完了。但其實如果能把顧客引流到線上顧客,那后面的產業鏈其實很長。我曾經就想過在我們店的微信號里發起一次蜂蜜團購,或者賣我自己做的辣椒醬,這是完全可行的。做得好,一年鋪子租金說不定可以找回來。
3,要經營用戶,而不是僅僅是需求。“經營用戶”和“經營需求”是不一樣的運營思路。經營需求就是我們一般的店做的事情,通過店里單一的產品,服務或者業務來滿足顧客。而經營用戶是為了滿足一個顧客多方面的需求,由點帶面,營業額做到最大化。
4,無論后期如何運營,早期通過很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來吸引顧客是不變的,而且是基礎。如果咖啡做得不好,高端人群就不回來,后面的消費就無從談起。
5,無論怎么樣,各位老板有沒有做這個工作:就是把線下顧客先變成你店里的微信好友呢?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筆記社群成立已經兩年了,里面有將近8000位各行各業的老板,歡迎加入,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可以進入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