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段文字是社群里一位老板的探店體驗,在群里分享出來了,寫得很詳細,給大家還原了一個很有借鑒價值的案例題目:一碗重慶小面讓我吃了一斤鹽時間:昨晚10點半 地點:某某地鐵A口 餐館名:重慶小面 產品:紅燒牛肉面小碗 價格:14元 環境:1個人吃面途中和老板娘聊了起來,通過聊天,大概知道了這個店的生存情況。以下是還原我和她的對話。她: 那里人啊?我: 四川人。她: 那你還不吃辣椒?在這邊多久了?我: 一般不吃辣椒,最多只能微辣,這個是家族遺傳吧,吃了有些過敏。來廣州十幾年了,也比較習慣這邊的口味兒。(從她的臉上我讀懂了吃面不吃辣,貌似是原罪)她:我來這邊也十幾年了,也還是喜歡吃辣的。之所以要在前面這個辣椒上說這么多,因為我明明叫的不辣的紅燒牛肉面,沒有叫菜單上那些帶有辣椒的面,并且她還問了我,要不要辣,結果最后還是放了辣椒,最后師傅把上面的辣椒舀出去,但是吃起來還是有辣味。好了,重點來了……我: 你這個店房租不便宜吧!她: 1萬3我: 那是挺貴的,現在生意怎么樣?她: 店開了有小半年了,開始生意還行,最近一個月生意越來越差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是不是都回家了?我: 哪有這么早,離過年還有兩三個月呢。她: 你看嘛,房租貴,人工4個,水電氣,夏天開空調更貴。我: 那也是呵,營業額下降,沒有找過原因,想想辦法,做做活動啥的?外賣平臺運營的怎么樣?她: 剛開始都上了,現在餓了么下架,美團一周賣出去1份,面不合適走外賣,時間久了,面就不好吃了。我: 那也是呵,回頭客多不多?她: 這是地鐵口,哪有回頭客啊。(我感覺做好了,是有回頭客的,附近居民,好幾個大的批發市場)我: 那你現在盈利情況怎么樣?她: 除了自己的工資,凈利潤1萬多點。我: 那你這個得做做活動,想點法子才行啊。她: 也有想過送優惠卷啥的,但是還是沒做,沒有人啊,想招一個專門送外賣的,不好招。以前深圳那個店,比這個小很多,是個社區店,比這個賺的還多。唉.……看得出來,她開這個店,是想通過重新選址來增加利潤,結果卻與她的初衷背到而馳。我之所以要這么詳細的寫出來,是真受不了了,服務產品傷我很重,并且是內傷。說了兩次不辣,結果還是給我加了辣椒,要的小碗,感覺份量十足。鹽放的太多了,牛肉鹽多,面條本身鹽也多,當時吃起來有點辣味,勉強吃了下去。晚上我回去,還特地吃了水果,想稀釋掉胃里的鹽,結果,我半夜起來了兩次喝水,整個食道火燒火燎的,很難受,起碼5年沒有吃過這么咸的東西了,打死賣鹽的了。我是消費者,不是你仇人呀,這么對待。想罵人……此處省略一百字。看得出來,她也是有過幾次開店經歷了,店是夫妻店形式。為什么一直開,一直關,周而復始。總結:1,人不行,也就是老板本身不行,運營,營銷,管理,這些都沒有跟上,沒有學習進步。2,產品不行,這個面條吃了確認讓我難忘,只不過是負面的,再也不想去嘗試第二遍了,屬于那種倒貼100都不敢吃的水平,太咸了。3,沒有人說你行,也就是沒有回頭客了。先不說服務,這個產品怕是很難讓顧客有第二次的消費欲望。4,定位不行,價格還是太貴了,想通過價格來提高利潤。5,生命力不行,沒有持續發展的理念,產品沒有持續創新,沒有根據消費人群變化改變經營策略。6,那店就真不行了,我會持續觀察,看能不能熬到過年。這個案例可以有很多分析的角度,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老板說,他估計就不能熬到過年,我覺得是有道理的,這種店的生命周期通常熬不過一年。今天我就不說我的想法,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開店是沒有現成的教材的,生活就是我們的教材,開店人的學習材料是無處不在的,學習從在評論區寫下你的感想開始。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