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遍地撒網。
十八汆最便宜的特色涼面僅售2.99元;秦小賢的米線9.9元一碗;飯飯林的蓋飯只要9.9元……
低成本+高效供應鏈+高翻臺率,海底撈的十元店將會重構快餐行業嗎?

我查了一下,海底撈米線館離我家不遠,就在知春路附近。
這家店叫做“秦小賢”,全國僅此一家、暫無分舵。與面館“十八汆”類似,它也是海底撈的子品牌,什么時候開業的并不重要,反正一直很低調就對了。據說它是附近互聯網社畜的午飯據點,我特意挑了周末晚上過去……
與門面主打性冷淡風的“十八汆”相比,它就像一家毫無背景的小館子,默念著“不要看見我、不要看見我”,連旁邊的好利來都比它張牙舞爪得多。我很好奇,恨不得讓全世界都接受中式火鍋洗禮的海底撈,怎么開起小館子來,一個比一個低調?
進了店里,還是熟悉的半自助式點單。一條動線走到底,想吃什么自己拿,除了主食(米線)其他自取,包括飲料和小吃。一切聽起來都很正常,但是……
搞了半天,原來是個陜西館子,怪不得姓秦呢。既然是陜西米線,你就不要期待有螺螄粉啥的了,油潑辣子走起~
仔細一看,他們家主打的是紅油米線,可以這很陜西。他們家有賣甑糕(只要七塊九!),可以這更陜西。他們家還有賣冰峰汽水,這真的很陜西。
最后,就是跟小哥說你要的米線,兩分鐘不到就做好了,然后自助掃碼付錢。與“十八汆”一樣,它們家就是這么低調 + 高效。
由于之前已經接受了海底撈九塊九炸醬面的洗禮(真是便宜到靈魂都要感動哭了呢),秦小賢的九塊九米線并沒有讓我的心靈為之震懾。我只能非常理性、客氣、不偏不倚地說:
你看這米線,它順滑Q彈,剛出鍋的熱氣騰騰;你看這碗湯,調味剛好,咸鮮惹味,一勺紅油讓你舌尖跳躍;你看這豌豆,油炸入味,入口香脆,咔滋咔滋地在你嘴里爆開,那感覺,仿佛升仙。
好啦,并沒有這么夸張。實話說,這絕對是一碗水平在線的米線,畢竟100%現做、還帶著鍋氣,畢竟是真材實料、無可挑剔,而且它真的只要九塊九。
那些米線賣三十幾塊還難吃得要死的連鎖店哦,你們還要臉?
肉夾饃賣十塊九,和市面上的價格差不多,整體中規中矩,沒亮點也沒缺點。甑糕我覺得甜度略有一丟丟高,不過配著紅油米線吃倒是剛剛好,直接清盤。最后的茉莉奶凍,兩個月前在“十八汆”還沒有包裝,現在有了,感覺海底撈做周邊產品是認真的。
這一頓總共吃掉34.6,兩份主食 + 一份很頂飽的甑糕+ 甜品,非常豪橫了。如果是普通工作餐,我可能一碗米線加點配菜就能搞定。
你問我推不推薦?九塊九的良心米線,有什么理由不推薦嗎?!
那是十幾年前我在海淀讀大學,學校附近小臟街的價格。那也是我工作之后,京郊的小蒼蠅館子才能有的價格。在你口袋空空時,九塊九的蓋飯就是生命;在你口袋有閑錢時,九塊九的蓋飯就是……一盤不可名狀之物。
但它竟然在北京的四環內存在,未來可能會擴張成連鎖店,大家一起來吃九塊九的蓋飯?先不說物價指數,這幸福指數可是蹭蹭蹭地往上漲啊。
是的,這家專門賣蓋飯的“飯飯林”,就開在便宜不要錢的“秦小賢”隔壁,我昨天滿腦子都是米線,真的沒有注意到它……
有一說一,這家蓋飯店與隔壁米線有明顯不同:沒有半自助動線了。一切回歸傳統,要么座位上掃碼點單,要么去吧臺點,叫號出餐、自取不謝。
估計這就是米線和蓋飯的生產流程不同所決定的。按你胃,沒了半自助動線,樂趣仿佛就少了一半,與公司附近的齁咸蓋飯有了那么一丁點相似的感覺……
不管了,先試菜吧。九塊九的傳奇,這回輪到麻婆豆腐承擔。
但是我突然很想吃肉,所以點了泡椒仔雞套餐嘻嘻嘻,麻婆豆腐再見。反正九塊九的蓋飯,就和One Piece一樣,是真實存在的!想吃嗎,我告訴你在哪里,就在知春路,想吃的話就去找吧!
肉也太多、太大塊了吧?
單賣15.9的蓋飯,這樣合理?
米線便宜我還能理解,這滿滿一碗優質蛋白(雞肉 + 毛豆)和米飯的組合,竟然只要15.9元,這是不是真的便宜得有點過分了???若不是海底撈名氣在外,這碗蓋飯我還真得思考一下,有沒有啥貓膩……
一口下去,貓膩個鬼哦。真材實料的雞肉,煮得爛熟的毛豆,和米飯拌到一起、大勺子挖著吃,感覺特別好。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順口溜”(已經消失了)這家連鎖店,“飯飯林”稍微有那么一點點類似的感覺。
套餐里有一個茶碗蒸,和一碗番茄牛肉湯。整體也是中規中矩,沒啥特別的,就是一種飲食流水線的味道。畢竟單價這么便宜,你還想要求什么?
鑒于我不是一個很愛吃蓋飯的人(大學吃傷了……),“飯飯林”對我而言沒什么值得一提的亮點,畢竟性價比才是他家的王道。個人覺得沒必要推薦。

顯然,海底撈的野心絕對不僅僅在火鍋上。從默默營業了一年的、日系風小面館“十八汆”,再到這回好基友開店一起走的“秦小賢”和“飯飯林”,海底撈之心,路人皆知:
仔細觀察,三家店的模式是一樣的:低成本、流水線式制作的餐飲,加上統一風格、盡量從簡的店面裝修,以及人力成本的壓縮——每家店的店員都不多,半自助或自行取餐,用餐完畢后和宜家一樣,自己收。
這背后,是一個明顯的供應鏈支持。所有餐飲出品限定在一個小范圍內,統一分發至店內進行簡易制作,成本都節約在供應鏈里了,這就是為何它的價格如此低。店里雖然可以充電、給打工人們加班用(真勤奮啊),但極簡裝修讓你不會想待太久,潛移默化中提高翻臺率。
低成本 + 精算 + 高效供應鏈+ 高翻臺率,這思路很明確了,就是新零售下的新餐飲。
這三家店都沒有大規模鋪開,原因也很明顯:供應鏈建立需要時間,成本需要更高效的核算,以及擴張可能帶來的市場沖擊:如果到處都是九塊九的炸醬面、紅油米線和麻婆豆腐飯,很多連鎖餐飲業是要完蛋的。
這就是新零售的威力。誰掌握了高科技、新方法,誰就掌握了未來,哪怕只是一碗米線。
你放心,傳統餐飲不會消亡的。只是在新零售的沖擊下,傳統餐飲會被重構,以往的連鎖品牌要么變革、要么洗牌,精致餐飲則會變得更精致,也會更貴。換句話說,要么走高端精致路線,要么走低端高效,海底撈的回答很明確:我全都要。
等著吧,等海底撈憋完大招的那一天,它一定會帶來一次餐飲界的變革。也許未來有一天,我們都會吃上這種流水線式的餐廳,它不會不好吃,同時為你節約了更多時間成本,讓你能去做更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加班?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