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要與客人進行良好的溝通,首先要正確認識客人,了解“客人是什么”和 “客人不是什么”?
01
客人“是”什么?
1、客人是服務的對象
服務人員是“服務的提供者”,而客人則是“服務的接受者”,是“服務的對象”。
所有與“提供服務”不相容的事情,都是不應該做的。特別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去“氣”自己的客人。
2、客人是最要面子的人
常見客人到前臺,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叫你們老總(經理)來。”
來干什么?來給客人一個“面子”,給了客人面子,其他事情(如價格、結賬單)就都好辦多了。
在服務中常說的一句話:“把面子給客人。”這是因為迎合了客人“求尊重”的心理。
3、客人是具有優越感的人
對此類客人,只要要求不過分,都應該盡量滿足,這體現了一個態度問題。
4、客人是具有情緒化的自由人
一位客人在餐廳喝多了,踉踉蹌蹌地走在廊道里,一位男服務生走上前問候并想攙扶他,這位客人惱羞成怒,大聲訓斥服務員說看不起他。
明明喝多了,但客人非說半斤八兩白酒不算什么,明明是摔倒了,但那位客人還大聲嚷嚷“沒事兒,沒事兒”!
事后還是服務員攙扶他走進了休息室,關好房門,等客人朋友來把他接走才離開。事后,客人成了常客,服務員經常收到不菲的小費。
在客人的行為不超越法律的范疇內,服務人員要學會寬容客人,設身處地地為客人著想,才能使服務工作做到位。
5、客人是追求享受的人
我們應該在一定的范圍內滿足客人的精神和物質享受,并不斷開發新產品來滿足他們更新更高程度的享受。
比如:延長就餐時間,以滿足客人的送餐服務;為使客人在廊道里好找服務員,在廊道的電梯旁安裝服務電話;除了客房里備有多種小食品和撲克牌外,服務中心還可按客人要求,隨時提供水果、巧克力。
02
客人“不是”什么?
1、客人不是評頭論足的對象
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客人評頭論足,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請看一位客人的經歷和反應:
當我走進這家餐廳時,一位服務員頗有禮貌地走過來領我就座,并送給我一份菜單。
正當我看菜單時,我聽到了那位服務員與另一位服務員的對話:“你看剛才走的那個老頭,都快骨瘦如柴了還舍不得吃,摳摳縮縮的……”“咋天那一位可倒好,胖成那樣兒,還生怕少吃一口,幾個盤子全叫他給添干凈了!”
聽了他們的議論,我什么胃口也沒有了。他們雖然沒有議論我,可是等我走了以后,誰知道他們會怎樣議論我?我頓時覺得,他們對我的禮貌是假的!
2、客人不是比高低、爭輸贏的對象
不要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客人比高低、爭輸贏,因為即使你“贏”了,你卻得罪了客人,使客人對你和你的餐廳不滿意,實際上你還是輸了。
3、客人不是“說理”的對象
在與客人的交往中,服務人員應該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為客人提供服務。所以,除非“說理”已經成為服務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做為服務人員,是不應該去對客人“說理”的。
尤其是當客人不滿意時,不要為自己或餐廳辯解,而是立即向客人道歉,并盡快幫客人解決問題。如果把服務停下來,把本該用來為客人服務的時間,用去對客人“說理”,其結果,肯定是“吃力不討好”。
4、客人不是“教訓”和“改造”的對象
餐廳的客人中,“什么樣的人都有”,思想境界低、虛榮心強、舉止不文雅的人大有人在。但服務人員的職責是為客人提供服務,而不是“教訓”或“改造”客人。如果需要教育客人,也只能以“為客人提供服務”的特殊方式進行。
某日,有幾位客人在休息區吃西瓜,桌面上、地毯上吐的到處是瓜子。一位服務員看到這個情況,就連忙拿了兩個盤子,走過去對客人說:“真對不起,不知道您幾位在吃西瓜,我早應該送兩個盤子過來。”
說著就去收拾桌面上和地毯上的西瓜子。客人見這位服務員不僅沒有指責他們,還這樣熱情周到地為他們提供服務,都覺得很不好意思,連忙作自我批評:“真是對不起,給你添麻煩!我們自己來收拾吧。”
這位服務員就是用“為客人提供服務的方式”教育了客人。
了解顧客,并用正確的方式與顧客打交道,顧客自然還會再來!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圖:網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多云轉晴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疫情重挫后,餐飲業會變成什么樣子?這7個趨勢猜測了解一下! 17歲開始坐牢,46歲終成大氣,月賺500萬! 為什么星巴克的員工都不太熱情?背后這4點值得深思! 被“高估”的海底撈,好服務竟然是危機所在?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