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們跟大家分享了進店轉化率不是越高越好,重點在于“篩”。今天就再聊聊它的兄弟“下單轉化率”。下單轉化率這個指標可比進店重要多了,是一個外賣店鋪的核心指標,它的高低對開店的成敗有決定性作用。
商家們如果站在平臺的角度考慮一下,就不難理解了。平臺擁有的用戶流量是有限的,店鋪的下單轉化率越高,也就說明流量的利用效率越高。平臺的收益是從傭金中來的,同樣的曝光,轉化率高的店鋪能獲得更多的訂單,給平臺返利越多。這種賺錢能力強的店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店鋪質量好。
按照這個邏輯下,外賣運營又將進入下一循環。因為店鋪優異的獲得訂單的能力,平臺會更愿意給你流量,即:提高排名→增加曝光。形成一個良性運營循環。
下單轉化率低于10%,不論品類和地區,都說明店鋪內部的設計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個大部分商家都能理解。
不過,有的商家留言自己的店鋪下單轉化率高達40%,是不是很優秀?這種情況,我們要根據多方面因素來分析。
能達到40%下單轉化率,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老客占比極高。不然,在完全沒聽說過的情況下,平均每兩個新客進店就有1個人下單,怎么可能???
如果你的下單轉化率很高了,每天還只有10幾單,首先能說明你的菜品和價格是受到部分用戶認可的,不管這些用戶是來自于線下老客,還是線上的復購。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提高曝光量,來檢驗一下店內設置是否合理,能否吸引更多的新客下單。如果隨著曝光量增加,下單轉換率下降到15%以下,那么說明是店內的裝修設計有很大問題,要及時改進了。
當然,一些菜品質量穩定,價格也合適的優質商家是可以做到通過不斷地用戶復購積累,最后達到下單率50%以上的。
正常情況下,新店的下單轉換率一般在15%~22%之間。線上經營超過3個月的商家可以達到22%~35%,都算比較好的店鋪了。
上文我們也提到了,很多下單轉化率極高店鋪,都是因為老客占比過大。所以作為新店的老板們,下單轉化率普遍是偏低的,尤其是一些純外賣店,線下沒有一點知名度和口碑的商家,剛開始全部都是新客進店的時候,下單轉化率可能只有12%~15%,也是正常的。這時候很多商家會比較痛苦,因為競價花出去的錢可能比訂單收入還多。經過這個積累用戶的階段后,下單轉化率會隨之提升。
同樣是吃炒菜,快餐簡餐類店鋪比如小碗菜、大食堂這種客單價在20以下的外賣店,下單轉換率可以穩定在25%以上;正餐類餐廳的客單價可以達到30~80不等,但下單轉換率也難超過20%,平均都是穩定在15%~18%就可以有很好的收入了。
不可否定的是,外賣店鋪的整個產品線越全,產品種類越豐富,下單轉化率越高。
一是因為產品越全,能命中的下單用戶越多。還有一個原因是數量越多,用戶的復購次數也會相應增加,這樣能提高下單轉化率。
很多商家想不到,好的店鋪裝修可以把下單轉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
我們之前接了一個二線城市的冒菜店,店主完全不懂裝修這些東西,菜品圖片都是來自于美團平臺內部的圖片庫。幾乎每個菜品背景的顏色都不一樣。不過,不過由于價格比較低,所以下單還是有13%左右。
在我們接手第一個星期,還沒有開始改變產品價格和活動的時候,僅把菜單分類和名稱做了重新的布局,再把所有的菜品圖片和店內海報統一調性,下單轉化率就上漲了近5%。
后面隨著價格和活動的重新調整,最新一天的下單轉化率已經能達到35%了。

其實在商家選定外賣的品類和區域時,外賣店鋪遇到的競爭情況已經是確定的了,外部情況很難被人為控制。商家能做的只能是打出差異化,避免同質化競爭。
對于商家而言,提高下單轉化率:對于單量過低,要迅速改變的店鋪,勢必要做出一點犧牲,可以是降低客單價,選一些菜品來做引流款、特惠爆款這些運營套路,增加小單的比例來提高下單的轉化。或者,把產品先拉長,提高備貨量,雖然降低了出品效率,但是能增加復購。對于已經效率穩定的商家,靠用戶的自然沉淀,把出品做好,價格定位準確,下單轉化率慢慢就會提升。
想知道你外賣
銷量低
的原因?有哪些
上升空間
?
可以加微信:
WMWJCLUB
聊聊(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好友)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