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里、美團、滴滴、拼多多、京東等紛紛加緊社區團購的業務布局,社區團購的話題熱度經久不衰。12月11日,人民日報對社區團購進行了一番評論,給大火的社區團購澆了一盆冷水。而之后關于巨頭退出社區團購的傳言四起,但隨后被證實為謠傳。(點擊閱讀往期文章:“社團大戰”:技術不是原罪,貪欲才是)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可口可樂、金龍魚、衛龍、香飄飄在內的多家供貨商陸續發布聲明,對社區團購平臺斷供。與此同時,社區團購概念股從漲轉跌,風口在降溫。
不約而同的斷供
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后一戰,一眾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話題度持續發酵。
“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在被人民日報點評之后,近日有供貨商陸續“懟”起了社區團購。可口可樂、金龍魚、衛龍、香飄飄、紫林醋業等公司紛紛下通知,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新疆)有限公司發布告知函稱,多多買菜網絡平臺低價銷售我司產品,嚴重影響市場價格。我司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后與此平臺溝通,要求立即下架我司產品。目前多多買菜已經下架所有低價的我司產品。
益海嘉里(烏魯木齊)食品有限公司對于代理商貿公司開出處罰函稱,該商貿公司未經允許私自為電商平臺提供金龍魚、香滿園傳統渠道產品,平臺補貼低價銷售吸引客源,導致我司與終端門店利益受損。
衛龍在《關于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中稱,近期公司收到眾多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于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同時在該通知中對公司明星單品設定指導價格。
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也發布了規范電商平臺銷售秩序的通知,為的是防止跨區域、低價、亂價銷售對市場造成惡劣影響,當中就涉及“美團優選”、“興盛優選”、“淘寶”、“天貓”等平臺。
通知中除了對跨區域銷售限制,還提到原則上經銷商在授權區域內的電商平臺不允許做單品的超低價特價(如2.2L單品7.99元)。如確實要做,須與區域經理協商、報備。
香飄飄也在日前發布《關于加強管控經銷商對電商平臺“拼多多”供貨行為的通知》中稱,價格是企業的生命線,為了嚴肅市場營銷紀律,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各銷售區域經銷商的合理利潤,將加大經銷商對B2C平臺(如拼多多)供貨的管控力度。
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天潤乳業經銷商公司還簽署承諾書,以此穩定市場銷售價格,保護經銷商合作伙伴的利益。
此外,還有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他們的通知內容也都是因為電商平臺的低價傾銷,并針對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做出三點要求:1、任何客戶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必須有我司授權,否則視同竄貨;2、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于我司終端零售價,否則視同底價;3、影響惡劣的,取消經銷權!
形成壟斷?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看,社區團購是互聯網電商的升級,服務更便捷,性價比更突出,客戶粘性越來越高,肯定是未來風口,“但一定是互聯網巨頭玩的游戲,中小型企業玩不了。”
不過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CEO陳郢日前曾表示,未來社區團購不會是一家獨大,至少3家至5家企業,在商品盤、用戶定位、服務體驗上實現差異化,長期存在,“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競爭會非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對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阿里巴巴、閱文集團、豐巢分別被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答記者問時稱,盡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幸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
地方市場監管局快速出手
除了官方點名、品牌商斷供,目前已經有地方市場監管局對社區團購進行規范引導。
近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在全省范圍內率先規范社區團購市場,對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企業以“菜品社區團購”模式從事經營活動提出合規告知。
《告知書》重點強調了“有序競爭”和“誠信經營”兩個關鍵詞,要求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并因此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占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者的合法利益。
同時,平臺不得虛構斷貨、搶購、優惠,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信息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尤其要審慎評估、謹慎推出先付款后進行分次消費的預付式消費模式。
據悉,截至目前,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在南京等電商社區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先后在《告知書》上簽字。
對于社區團購衍生出的新職業“團長”,即菜品社區團購的負責人,《告知書》中也明確規范,要求平臺加強對“團長”的有效管理,并強調“菜品社區團購”的“團長”(負責人)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
對于近期消費者關注的進口冷鏈食品,《告知書》提出,銷售進口冷鏈食品的,應當取得《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出庫證明》。
繼南京之后,是否會有各地更多的職能部門加入監管?可能性很大。畢竟,低價傾銷、誘導消費等諸多不正當競爭行為,雖然短期內對消費者有利,但從長遠來看,對傳統農貿市場、對消費者都存在不利因素。
經銷商掙不著錢,線下小店被“干掉”
為什么社區團購遭到了很多行業人士的抵制呢?
與其說是他們抵制社區團購,倒不如說是在抵制互聯網巨頭。問題就出在巨頭掀起的價格戰上。
作為后來者,為了搶市場,美團、拼多多、滴滴無一例外采用了價格戰打法。烏魯木齊當地的一位社區團購從業者告訴深燃,多多買菜12月初進入當地市場,他連續多天觀察了多多買菜的定價策略,發現很多產品的價格都要比市場價低,而且有些產品的售價甚至低于進貨價。
一位熟悉當地酒水市場的廠家對深燃說,一款當地產的白酒,傳統渠道正常進貨價一箱550元,多多買菜賣549元,正好比進貨價低一元,除去給團長10%(54.9元)的傭金提成,他猜測多多買菜每賣一箱要虧55.9元。
這種燒錢玩法會帶來很多問題。社區團購無疑給疲軟的零售市場帶來了一些活力,看似刺激了銷售增長,但這門銷售增長是業績的“虛假繁榮”。
因為本質上不是做了銷售“增量”,而是做了存量生意的短期增長,也就是說通過“低價促銷行為”達到了一個“短期動銷增長”的假象。舉個例子,一個超市一個月的某品牌的醋,正常價10元,平均月庫存備貨200瓶,月銷量90瓶。現在通過社區團購方式,促銷價格5.9元,銷量增加了一倍,達到180瓶,但是這種商品的消費是有周期的,原來1個月買一次,現在多囤了,變成2個月買一次。從短期來看,銷量增加了,從長期來看,基本保持不變,變的是,銷售總額下降了,業績就下降了。
社區團購的量上去了,但超市的量必然是下降的,對于供應商來說,損壞的是其的“大盤”,超市的庫存積壓了,社區團購的貨賣的再多,也要填補這些因為積壓造成的臨期和退貨等問題。
為此,有經銷商表示:“如果說這些社區團購平臺是通過正常的銷售渠道,統一零售價賣貨,不攪和市場,那我們是歡迎的。但現在我們好多經銷商是不掙錢的情況下把貨供給這些平臺,經銷商不但掙不到錢,還影響線下商店。好些夫妻店投訴說他們的貨本來賣挺好的,平臺現在賣這么便宜他們就賣不動了”,長此以往,最后結果就是經銷商掙不著錢,線下小店超市都被“干掉”,影響實體經濟生態。
有經濟學者認為,互聯網巨頭們大多是投資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不是送外賣就是賣東西,不是擠壓商販空間就是擠壓菜販空間,基本邏輯思維就是通過燒錢形成壟斷。
目前眾多資本涌入社區團購,各平臺都采用超低價補貼形式瘋狂搶占市場,這對于市場、企業及其經銷商體系都是巨大的沖擊,而受沖擊的大部分是個體創業者、菜販,反彈不可避免的,“不排除后續會有更多類似的斷供情況。”
·END·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社團大戰”:技術不是原罪,貪欲才是 “辛巴帶貨假燕窩”事件再發酵,明年起國家還將重典整治食品市場 豐富多彩的食品飲料市場,應該少點“灰色” 鄭州萬商大會今日結束,看看有哪些新品? 洽洽質造硬實力再獲權威認可,喜提18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多項殊榮 2020年,資本追過的食品品牌長啥樣? 2020年中期營收、凈利雙增長,中國旺旺做了這些 琳瑯滿目的堅果行業,為什么每日堅果成為了爆品? 銀鷺“離巢”,會是涅槃重生嗎?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風口與巨頭都來了,社區團購開啟下半場混戰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