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上線的《深夜食堂》嗎?小編在當時是非常期待的,但當中國版的上線后,小編看了20多分鐘便關閉了電腦。相信看過的朋友內心也有相同的感受,中國版的里面劇情照搬不說,吃食和我們的真實生活也差的天南海北。對于這種情況網友們在豆瓣上的評分是相當一致的,到目前評分已經降至了2.8分。
早些時候也看過日本原版的,從片中可以體會到日本的居酒屋文化所反映的在當時日本的社會現狀。而在中國的“居酒屋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哪里才是最中國風的深夜覓食處?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是各種燒烤大排檔,跟一幫好友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場景。
在最近有部紀錄片《人生一串》火了,大家都直呼這才是中國的“深夜食堂”。通過走進中國30個城市的500多家傳奇燒烤攤,把中國最具“煙火氣”的人間美味搬到了大屏幕前。
該片由bilibili出品,總共分為六集。分別為:“無肉不歡”、“比夜更黑”、“來點解藥”、“牙的抗議”、“骨頭骨頭”、“朝圣之地”。截止到目前該片豆瓣評分已經高達9.0,播放量已經超過300萬,在紀錄片領域里,已經屬于相當不錯的成績。
在以往的美食紀錄片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該紀錄片從各個方向來詮釋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缺少一種“煙火氣”,在《人生一串》里,呈現的都是街頭小巷里面最隨處可見的人間美味。以至于能夠一邊看片子,一邊把外賣叫到面前來。
《人生一串》所講述的燒烤為何成為了中國深夜文化的主角?
如果讓大家回想夜宵一般會選擇吃什么,很多人都會想到是燒烤。中國人喜歡熱鬧,在晚上難得的空閑時間就會約上三五朋友一起嘮嗑。在中國有遍布路邊小巷的燒烤攤,再加上燒烤的出食特別快。晚上吃燒烤,便成為了夜宵的不二之選。
各地的燒烤文化有什么特點?
在東北,根據地域的關系總共分為三大流派。黑龍江緊鄰俄羅斯,烤串放在燒烤架前都會腌制,以牛羊肉串為主,俄羅斯大肉串最為出名;吉林省靠近朝鮮,深受朝鮮民族的文化影響,在做燒烤時擅長用蒜,輔以朝鮮族的辣醬;遼寧東邊臨海,西邊臨內蒙古,所以在海鮮和牛羊肉的燒烤做法上都有獨特之處。食材極為豐富,醬料更是一絕,當地城市錦州更是打出了口號:“我們的重工業就是燒烤”。
根據東北人的習慣,一般都會在館子里吃一頓,之后再到燒烤攤吃一頓。第一頓是說正事,第二頓就開始掏心窩子說話,放開的喝酒大口的吃肉。所以真有事第二頓更容易解決問題。
云南的滇式燒烤與北方燒烤就有很大的不同,其特點就是花樣百出無所不及。燒烤的菜譜豐富且奇特,例如:苦瓜肉卷、蔥串肥腸、蘑菇包肉等。通過葷素的自由搭配,造就了在外地人看來都無法想象的名詞。
深藏在四川大涼山的西昌火盆燒烤跟全國大部分地方的燒烤方式不同,當地彝族人信奉火焰為火神,火盆燒烤就是在篝火晚會衍生出來的燒烤美食。顧名思義,使用炭火放在火盆里進行燒烤。燒烤的肉塊都特別大,邊烤邊吃。相比于韓國的烤肉,更加的原生態。
木屋燒烤如何成為深夜燒烤文化的重要角色?
現在木屋的營業時間一直持續到深夜兩三點,已經覆蓋到大部分人的夜宵時間。那么,最基本的條件我們已經達成,還有那些地方值得細究才能吸引客人。
1.味道是關鍵
許多來吃夜宵的人,基本就是在附近工作和居住的人,流動人口很少。俗話說要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必須先得抓住他的胃。注意目標客戶的特質,就會在當地區域形成口碑效應,抓住一大批的穩定客流量。
2. 速度是要求
顧客之所以選擇夜宵吃燒烤,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速度快。到了深夜時間出來覓食的除了應朋友之邀意外還有個很根本的原因就是餓了,但主食做得慢又吃不下太多,水果是冷食也不解飽,燒烤剛好就可以成為中間的角色。所以,在速度上是越快越好,而且一定是要把握節奏的上菜,例如先上涼菜,再上葷菜和素菜,或者讓顧客自定義上菜方式等等。
3.氛圍是加分項
吃燒烤的客人最害怕的就是夜晚的孤寂感,本來就是尋酒言歡來排解生活的壓力,安靜的場合會讓客人倍感壓抑。適當的放上音樂,推出更多的深夜活動絕對是上佳之選。
“干杯,每一天都值得慶祝”是木屋一直秉承的文化理念,但不是靠這幾句口號就能成功的。視覺上、味覺上等等感官上的也特別需要注意。從現在做的干杯文化墻、吊瓶設計已經開始慢慢的越來越有“味”。但這僅僅是視覺上,更多的方向還需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例如從選擇燈光,酒杯大小等等一些細節入手。
中國的深夜食堂一定要是熱鬧的,正如《人生一串》所說:沒了煙火味,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木屋燒烤是才滿15歲意氣風發的少年,相信在未來的成長中,會慢慢成為更多人的深夜食堂。
注:部分圖片源于網絡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