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推廣費花了93元,才來了23單,平均每單4元推廣。想問怎么做才省點?
關于外賣推廣的各個功能以及怎樣出價更省錢,我們有兩篇舊文大家可以參考: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聊怎么規劃我們的推廣預算,花錢更少,來單更多!
以下都是我們運營部的純干貨,各位商家拿好小本本記好。
1、如果是日常經營穩定的店鋪,每日的推廣預算總額應該在10%~15%之間。
推廣占比低于10%,店鋪容易曝光不足,長期積累下來會單量逐漸減少,營業額下降。
推廣占比高于15%,由于現在大部分外賣的毛利(每單只扣除平臺扣點和食材成本)都低于35%,高于15%的推廣預算使訂單過于微利,沒有盈利空間可言。
根據我們日常的運營經驗,多數店鋪都會控制在12%以內。
2、在沖銷量階段的商家,預算會在20%及以上,連續1個星期不間斷。
有很多店鋪本來就沒單,一天的營業額才200元,按照上面的比例來講,那一天豈不是才花20~30元錢。如果你真的這么去花了,你會發現已經花了10塊錢了,還沒來一單。平均下來每單的成本高的嚇人。
因為,那些銷量的不好的商家的真實下單轉化率天然就低。銷量過少,評價過少本身就非常影響顧客的下單心態。所以,那些銷量好的商家花10元能買2.3個訂單,銷量差的商家也就能得的0.7個訂單,也就是30元只能轉化2個用戶。
其次,平臺給你推送廣告位的用戶是通過你過往的經營的大數據計算得來的。本身店鋪自然曝光量不夠,買的流量也太少,這樣轉化數據太少,平臺很難計算你的目標客戶,也造成你的廣告推送不精準,導致下單轉化太低。
很多商家不自覺會忽略平臺“千人千面”算法對營業額、毛利等的影響。
“千人千面”是平臺為了提高用戶的下單率,通過用戶過去的消費習慣來推送給他最可能下單的商家。
反過來說,外賣店鋪會被平臺推送給最可能在你的店鋪下單用戶。比如你是優質川菜館,平臺會給你推送愛吃辣并且消費高的用戶。
如果這個邏輯得到驗證(即給你推送這類用戶的下單轉化率很高),平臺就會繼續給你曝光給這類用戶。
如果這個邏輯被否定(即給你推送這類用戶的下單轉化率很低),那么平臺會擴大曝光范圍,再去測算你的店鋪的精準客戶群是哪類。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商家都不相信這個理論。其實這個很好得到驗證:
驗證1:現在很多新商家用推廣做起來的單量,只要一開新店特權就就單量下降。這是因為推廣流量是千人千面的,新店特權給的流量是新店流量,后者推送不夠精準,所以下單轉化率拉低,單量下降。
驗證2:超級流量卡雖然每1000曝光量的價格比點金低,但是帶來的新增單量少。這是因為超級流量卡只保證商家第6的位置,不會精準推送。
過去系統會商家一個推薦出價,從這個推薦金額就能看出你的店鋪在平臺眼里是個垃圾店鋪還是優質店鋪。平臺給你的價格越低,說明你的店鋪越好。現在改版后,這個地方改成其它商家平均出價了,商家就沒辦法精準知道自己店鋪應該出多少。
那商家可以拿50元先試試水,按照同行平均出價略低2~3毛出價。在自己來單的高峰時段進行測算,看看能帶來多少進店量(注意:不是訂單數)。
以上圖為例,商家基礎出價1.5元,昨天全天的單次進店收費是1.55元,說明商家的出價是比較合適的。
圖中商家是一家燒烤店鋪,5點前訂單平均占每天總訂單的1/4。那么商家就要控制5點前預算花費的速度慢一點,花費也占總推廣的1/4。
可以看到,5點前這家店鋪的點金單次花費是1.1元,商家可以在5點前降低自己的出價金額。
從用戶上,新用戶的下單轉化率更低,需要我們出更高的價。老客的下單轉化率一般是新客的兩倍,可以減少加價。

從區域上,美團的定向推廣是可以按區域加價的。不過,很多商家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去選擇區域。
商家可以從電腦版的后臺,看到店內的顧客多數來自于哪個區域,那么商家就可以適當進行定向增加10%~20%。

如果你的店鋪經常有大額訂單出現,比如附近某個高檔小區,這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區域的加價更多一些。
一般出現這種愿意的商家基本上就兩個原因,一是進店太少,二是轉化太差。
1、因為商家的預算太太太少了,第一個星期真的別太摳,100元/天至少的。你銷量本來就差,新用戶進店打退堂鼓太正常了。
2、出價太太太高了。花50元,只買進店不到20次,不到1小時花完。出價精準的意義在于同樣的花費,更多的進店!
如果你推廣部分的進店數據還不錯,依然沒單。那就說明是你店鋪本身產品結構、圖片裝修、定價活動里有很大問題。這是外賣店鋪的本質,就不要再傻傻的花冤枉錢了,先把內功做好,再去推廣。
想知道你外賣
銷量低
的原因?有哪些
上升空間
?
可以加微信:
WMWJCLUB
聊聊(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好友)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