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No.877
1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白話文翻譯
少發號政令,是符合自然之道的。
再強的風,這種強勢也維持不了一天。
再大的雨,這種強勢也維持不了一天。
誰在安排這狂風暴雨?是天地。
天地且不能持久,何況與人呢?
因此,遵從道的人,則會與道合一,遵從德的人,則會與德合一,失道失德的人,損失也會跟著到來。
認同道的人,道也會與之相伴,喜歡德的人,德也會與之相伴,而失道失德的人,損失也會隨之相伴。
2
希言自然。
希,少的意思。希言,就是少說話。
在這里,給統治者說少說話,意思就是少,不要經常的發號施令。
少說話,別動不動就發號施令,別搞得政令滿天飛,這就符合自然規律。
國家也好,企業也好,都是同理,如果動不動就下公告,下通知,搞的雞犬不寧,那么組織也就危險了。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飄風,指的是強風。飄風,暴雨,在這里均引申為“嚴苛政令”。
飄風和暴雨,都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這是自然現象,也是自然的規律。
那么,這個暴風驟雨,是誰安排的呢?
是天地安排的,不是人為能夠控制得了的。
天地最大,他們安排的,也都沒法持續很久,更何況人安排的事情呢。
人安排啥了?
對,就是嚴苛的政令啊。
飄風暴雨,說的都是暴力治世的具體做法,這種暴政,對老百姓來說,不就是飄風暴雨嗎。
咱說個最簡單的事情,就說生氣。
你回憶一下,你生氣可以持續多長時間?
能氣一天嗎?
別說一天了,半天都持續不下來,而且生氣是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時間長了,體力都扛不住。
同理,企業里的那些“高壓政策”,也是會消耗大量能量的,不可長久。
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因此,遵從道做事的人,要與道合一,尋求德的人,要與德合一。不遵循道,不尋求德的人,則會與失合一。
這句話,用現在的理解方式,其實就是 “你追求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愿意遵循道的方式做事,自然就能與道合一,就可能成為一個“得道之人”。你愿意以德服人,那么你就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如果不遵循道,不喜歡德,而喜歡亂來呢,那么最后肯定會失去很多東西。
這可以說是必然的。
古代都是農耕文明,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什么,收獲什么。
春耕的時候瞎糊弄,秋收的時候必然是干瞪眼。人糊弄地幾天,地糊弄人一年嘛。
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
與道方向相同的人,道也會幫助他。
等等,不是說“道”沒有偏私,不會偏愛誰嗎?為啥這又說,道能幫助他呢?
道理也很簡單,道是發展趨勢,搭上時代的列車了,自然就有收獲。
之前不是有官媒發文,說“沒有馬云的時代,還有時代里的馬云”嗎?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他做的事情,順應了這個時代的發展,自然就會很快的發展起來。
如果反過來呢,比如現在再去學數錢的技術,不明白這浪費生命嘛。
我們現在說,“同道中人”,也是同于道,同于德的一種體現。
那么反過來,失道,失德的人,最終會有啥結果呢?
被人唾棄,無人愿意靠近,大概就是這樣吧。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這一句,在第十七章中出現過,帛書版《老子》甲乙卷均沒有這句話,很可能是因為錯簡導致的。
本意是講,沒有了誠信,民眾也就不會信任統治者。
但換個角度,把這句話加上去,也是也能說得通。
為啥呢?
因為開篇就說了“希言自然”,少說話,少亂來。如果朝令夕改,一天天的動不動就發布這個政令那個政令的,民眾自然也就覺得,這個統治者信不過了。
3
這一章的脈絡,可以這么理解
老人家先說,少折騰,不要搞暴政。
接下來用暴風驟雨作為例子來形容暴政不能持久。
最后說,要按照道的規律來治國,有道有德,則有好的結果。無道無德,就會失去一切。
道理看起來似乎是非常簡單的,也沒什么難理解的。
但,越是常理,越是重要。
而這一章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 “你想要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換句話來說,就是 “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
你喜歡道,你喜歡德,那么你身邊大概率圍繞的,都是這樣有德得道的人。反之亦然。
有人說了,我喜歡錢,為啥我沒有錢呢?
如果這么說,那么就需要注意了,你喜歡的其實并不是錢,而是“假裝有錢的樣子”。
如果真喜歡錢,就會盡力去掙錢了,就像喜歡道的人,就去研究、踐行道了,哪里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
有的人,為了賺錢,掉進了無數的坑,被割了無數次韭菜,依然樂此不疲。
他們喜歡的,不是錢,他們喜歡的是“上頭”,是浮躁。
因此,就很容易被人坑,被人騙了。
這不就是“失者同于失”嘛。
4
道理挺好,咋用呢?
兩個字 “行動”。
喜歡道,就去踐行道,喜歡德,就去踐行德,喜歡錢,就用正當的方法去賺錢。
喜歡是個動詞,不是名詞。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