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也怕巷子深。如何將鮮為人知的食品,帶到廣大消費者面前,打通產銷渠道,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快速生長的短視頻
短視頻,無疑是2020年最火熱的詞匯。
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日前,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報告》將2020年定義為中國視頻社會化元年。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7.92億,短視頻用戶滲透率超70%,成為互聯網第三大流量入口。
巨大的流量,也讓短視頻成為了食品企業新的增長極。
知識類短視頻供不應求
短視頻行業經歷爆發期,內容創作開始跟不上速度,內容低質化、同質化、結構性過剩、優質內容稀缺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也讓商業變現變得愈發困難。
對于傳統食品企業來說,現在入局短視頻已然失去先發優勢,想要突出重圍愈發困難,只能另辟蹊徑或劍走偏鋒。
以抖音美食大V為例。
李子柒的視頻描繪了一個人們向往的生活。在這物質不太匱乏的時代,在這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時代,李子柒獨樹一幟,開創了一種視頻風格。
而大LOGO吃跨北京的「常規探店」系列內容反響平平,直到連續五期「土豪探店」視頻推出后,才開啟了真正的大號之路。
他們的視頻內容都有一個共性:脫離了純娛樂、純資訊范疇,偏向知識類內容,更具用戶價值。
而縱觀2020年,抖音、快手、B站、西瓜視頻、百度、知乎、小紅書等平臺都在持續發力知識類短視頻內容,2021年也將繼續這一方向。
但由于創作門檻較高,知識類短視頻將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對于新入局的食品企業來說仍將是重要機會。
知識類+短視頻+食品=新增長極
知識類短視頻的范圍很廣,其中尤以生活科普類占比最大,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知識類短視頻內容類型。由于其兼具知識的專業性和實用性,適合短視頻這種短小輕簡的內容形式和碎片化的觀看場景,所以在PGC節目和KOL紅人兩大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受眾,以及較好的傳播效果。
應用到食品行業上,就有以老爸測評為代表的食品安全測評,以鄒小和為代表的傳統美食制作,以及美食探店、飲食文化、匠人匠心、食品機械化生產流程等等。
但是對于食品企業來說,要避免弄巧成拙,把視頻拍成企業宣傳片或是用枯燥乏味的方式講解。
以老爸評測為例,這個賬號的所屬人魏文峰是國際化學品法規專家,擁有十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實驗室檢測工作經驗。

他把多年的工作經驗運用到了對食品等生活物品的評測當中,用專業的設備、技術,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測評食品的安全問題,精煉實用,又有實驗室檢測結果證明和紅人自身的多年行業經驗背書,所以深受觀眾喜愛和信賴。
以鄒小和為例,作為四川省樂山市級非遺項目“夾江豆腐乳”制作工藝的第六代傳承人,鄒小和七八歲就開始接觸灶臺,對各種川味美食的制作都得心應手。

鄒小和的視頻配樂多以古風為主,畫面精致,隨便點開一條視頻,川菜的鮮香麻辣、街巷滋味呼之欲出。視頻標志性的開頭“老話說”是鄒小和的爺爺、爸爸常常對他念叨的口頭禪。
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
對于食品企業來說,除了在短視頻內容上下功夫以外,還可以在平臺上。
2020年,短視頻行業集中爆發,形成“兩極多元”的競爭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每6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就有5個在使用抖音或快手,二者壟斷了國內短視頻行業56.7%的市場份額。爭奪“短視頻第一股”,或將成為抖音、快手與對方拉開差距或縮小差距的關鍵一步。
而2020年還有一條“大鱷”入局,微信視頻號憑借后發優勢、微信生態和快速迭代,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在內容和商業生態上的布局。
如今,似曾相識的場景再次出現——日活用戶突破從0到2億,快手用了8年,抖音用了2年,而視頻號只用了半年。

而在爆款內容上,目前視頻號的爆款內容依然較少,內容豐富度相比抖音和快手數年的積累仍然遠遠不足,這很影響用戶留存和體驗,而這需要長期積累,并非短時間能追上。這也為新入局的食品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快速、高質量地搶占視頻號內容的空白區。
可以看見,視頻號正在逐步追趕,與抖音、快手一起形成短視頻領域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是毋庸置疑的。
正因如此,食品企業更加要拓寬眼界,避免競爭過于激烈的賽道。無論是內容還是平臺,都要選擇適合企業當下發展的需要。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雙雙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琳琳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