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婷小館”,便是由女兒張潔一手打造的業界新秀
。這家開在成都大慈寺路54號附12號的餐廳,距春熙路站地鐵口僅有六百米,對比開在外曹家巷的老店而言,可謂擁有絕佳的位置優勢,張潔告訴小編,
這家“小館”的籌備工作歷時兩年
,選址、裝修、團隊培訓的要求都與老店截然不同,以期在
地理位置、就餐環境、菜品設計和服務水準等方面做出一次“質變級”的提升,從而將無法適應“蒼蠅館子”風格的客群也“納入麾下”
。
餐廳開業僅一周就需排隊用餐,生意火爆到一個餐時就能發出180個號碼牌。


每天午、晚在此各有一次持續1小時的表演
,包括琵琶、古箏、川劇變臉等,
或端坐臺上演奏,或走到用餐區域與食客互動,為門店營造出一個和諧、歡悅的就餐氛圍
。
有一張長約8米的實木餐桌
,它的靈感來自四川農村的流水大席,
最多可容納30人一同用餐,接待過不少小規模團建活動
;在平時,這張長桌則充當吧臺的作用,三三兩兩的食客散落而坐、吃完就走,頗有快餐店的灑脫隨性之風。



,分批請服務員去這家餐廳吃飯,讓她們轉換成消費者切身體會無微不至的服務,總結經驗、竅門在培訓大會上交流學習,
例如現在“小館”服務員統一配備的圍兜,靈感就來源于此。
七夕節時,服務員免費為就餐情侶獻上玫瑰花


時,張潔也并沒有將老店的旺銷品一股腦全部照搬,而是對標客群、精益求精,甄選出
腦花豆腐、荷葉醬肉、青椒魚片
三道最火爆的經典菜品,走菜時或
添加干冰、或改換盛器
,不再沿用過去粗獷隨意的風格。
張潔與廚師長吳錦考察了很多暢銷網紅單品
,一方面在烹飪時
減油去膩
,推出“熗香魚”“青椒鱔絲”“龍眼蝦球”等包含嗆辣、鮮麻、煳辣荔枝的多元化菜品,使外地食客能夠品嘗到川菜中豐富的味型;另一方面,
將“牛奶麻薯”“五谷遇見團子”“提拉米蘇”等網紅甜品搬上餐桌
,豐富菜品結構的同時,改變消費者“川菜館子只做得好辣菜”這一印象。
這道“小館毛血旺”走菜時將湯底、食材、熱油分開上桌,在食客面前烹制,創意新穎、賣相大方、氣氛熱烈、好評如潮



這是一款溫拌菜,以其別致的造型和酸辣微甜的味道在泰國街頭夜市突然爆紅,吳錦將其略作改動,搬上“明婷小館”的餐桌:其一,鹵制排骨時僅加入三種香料,最大程度保留肉香;其二,去掉原版調味汁中的魚露,使成菜免于那一絲腥味;其三,減少辣椒用量,突出蒜香與酸甜,使其更加開胃解膩。

制作
檸檬調味汁:
泰國香菜切成細絲;鮮紅小米椒入料理機絞成細末;檸檬對半切開擠出汁水,濾渣待用。煮排骨的原湯1000克倒入保鮮盒,添泰國香菜絲300克、小米椒末100克、蒜米100克、檸檬汁50克、白糖10克、鹽8克、味精5克、雞精5克攪拌均勻即成。
此菜所用香料較少,燉煮時可先將姜、蒜過油炸香再使用,祛腥效果會更好。
不會,上述香料足以祛腥除異,且能夠更好地保留肉的原香,后續淋入的檸檬調味汁也能起到補味的作用。
不會,長時間小火煮制可使其肉質疏松,更易吸附料汁的味道。








制作此菜需用到五種辣椒




此菜靈感來自“粵式避風塘”,以避免食客對反復出現的辣味產生審美疲勞,吳錦對其稍作改動,不再用辣椒和豆豉,只以金蒜制成干料突出蝦的鮮甜,同時加入咖喱葉提味,使成菜別具泰式風情。
鍋入底油燒熱,下咖喱葉略炒









干紅二荊條辣椒段煸出煳辣殼,倒酸甜汁熬至冒小泡






牛奶麻薯憑借其軟糯Q彈的口感和奶香濃郁的味道,在甜品圈一夜爆紅,吳錦將其帶回“明婷小館”,作為女性食客和小朋友的解辣神器,甫一推出便廣受好評,被辛辣打敗的小編,也憑借這款甜品重新“叱咤”餐桌。




網紅半仙××的招牌甜品“白玉厚制漿撞茶”,以豆漿、茶底、咸奶蓋、黃豆粉和糯米團子的獨特搭配火遍全網,小編親測感覺噱頭有余、口味不足。吳錦根據食客需求將其做出三點改進:首先,以五谷磨漿作為飲品基底,符合當下的養生潮流;其次,僅添少許白糖提味,以免口感甜膩,食客也不會顧慮因糖分攝入過多而影響健康;最后,舍棄厚重的奶蓋,改用小團子蘸取薄薄一層咸奶油,再裹黃豆粉,起點綴作用,豐富口感的同時保證飲品整體香而不膩,老人、小孩以及女性食客都非常喜愛,火爆到桌桌必點。

2021年1月《大廚》“招牌菜”欄目還收錄了“石鍋生焗兔”“回籠醬肉”“媽媽土豆雞柳”三道旺菜,感興趣的朋友抓緊查看吧~
點擊圖片,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付款后請及時添加小盈盈(ID:18963082176),并提供你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以便我們盡快發貨~

微信掃描二維碼,付款后請致電
18963082176告知收件信息。
咨詢電話:
0531-87065151
18963082176(小盈盈)
原創文章,作者:大廚微閱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