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2018 年 6 月 6 號,推特賬號 @w9maidavale 更新稱:“這是我第一次規劃委員會會議,我們很高興批準通過了海底撈英國首店,希望它能用著名的面條舞給(相當疲軟的)Trocadero 大樓帶來新氣象”,底下附上了一段海底撈舞面的短視頻。賬號主人 Geoff Barraclough 正是威斯敏斯特區議員。 在政府文件中,海底撈的代理為第一太平戴維斯(但報道英國內容的微信公眾號普遍將這一內容隱去,我們猜測是該機構向其放出的消息),他們同樣也是今年 3 月份為海底撈談下紐約皇后區法拉盛(著名華人聚居區)一處 1100 平米門店的代理。 2018年6月8日,若干個報道英國生活的公眾號發布了海底撈倫敦首店已獲政府批準,即將開業的消息。這些消息主要援引自威斯敏斯特區的政府公開文件: 從文件中我們發現,這個 988 平方米、占據了地面和地下層的新店不僅是海底撈英國首店,更將會是他們在英國的旗艦店。 一樓平面圖: 地下平面圖: 來吃飯的顧客則需要前往 843 平米的寬敞地下層,其中 590 平米的用餐區內將可以容納 280 個餐位(其中 28 個餐位會位于兩個包廂中)。 海底撈倫敦店目前提交的營業時間是上午 10 點到凌晨 1 點,當前計劃雇傭 120 名員工,一天兩班倒 (10.00- 16.00 和 16.00 – 01.00)。 這個位于皮卡迪利圓環 Trocadero 大樓臨街鋪位,處于倫敦的核心商業地帶,毗鄰中國城、蘇荷區、特拉法加廣場、牛津街。鋪位的原址為旅游紀念品店,而其所在大樓之前也以游戲城等中低端場所為主,曾經有餐廳、夜店和連鎖快捷酒店品牌入駐的計劃也均未能獲批或不了了之。 如果我們把視線拉回到 6年前,海底撈首次進軍美國,開在了洛杉磯華人扎堆的富人區 Arcadia,到現在他們在加州華人聚居的區域已經有 3 家分店。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海底撈打的都是老鄉牌、熟人牌,選址目標直接標的當地的華人聚居處,也反映了華人客群的絕對導向性。 2019年4月25日,全歐洲第一家海底撈終于在倫敦試營業。 剛開業的倫敦首店位于倫敦最核心的商圈Piccadilly Circus,緊鄰中國城、Soho、特拉法加廣場、牛津街、攝政街。
具體地址是Trocadero, 13 Coventry Street, London W1D 7AB。 海底撈租下了一棟二級歷史保護建筑(Grade II),店面裝修前是一家紀念品店。 裝修后成了海底撈歐洲旗艦店。 試營業期間一天只限定接待50桌,且不接受預訂,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到凌晨1點。 海底撈倫敦首店總面積988平方米,占據地面和地下一共兩層。 其中地下一層主要為就餐區,占地590平方米,可容納280個餐位,有兩間私人包廂。 除了火鍋,海底撈還打算搞點“副業”。 占地145平方米的地面一層將會用作零售空間,售賣廚具、茶具、食品、服裝、帶有海底撈logo的玩具配飾等周邊產品。 從試營業的情況看,倫敦的這家海底撈和國內差異不大,同樣配有甩面師、變臉師。 價格方面,鍋底13鎊,單人套餐價格23.9英鎊,雙人套餐價格為46.9英鎊,另加12.5%的服務費。 |
Part.2
海底撈一出手,就要在倫敦開兩家店。 第二家店開在華人集聚的東倫敦,目前還在裝修中。 海底撈倫敦二店坐標倫敦北格林威治,位于O2體育館內的奧特萊斯(Icon Outlet)。 具體地址是:ICON Shopping Center, the O2, SE10 0DX。 倫敦雖說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但在中餐方面確實比較匱乏,中國城內主要以香港移民開的粵菜為主,直到近幾年才在地主Shaftesbury的推動下,開始大規模引入其它菜系的餐廳。 火鍋方面,目前倫敦口味地道、食材豐富的火鍋店極少,從服務上來說,保守估計落后國內10年以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按照海底撈的開店速度,兩家開完后,一旦繼續擴張,倫敦其它火鍋店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海底撈能賺到英國人的錢嗎? 事實上,在進入英國市場之前,海底撈早已強勢出海。 2012年,海底撈首家海外店在新加坡開業,開啟了其海外市場之旅。 此后,海底撈將門店陸續開到了美國洛杉磯、日本東京、韓國首爾等地。 2019年,海底撈表示計劃新開80家門店,其中十家新店將開在海外。 根據海底撈旗下火鍋料供應商頤海國際的財務數據,2015年,海底撈海外七家店總收入為2.7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8.4億元,相較2014年增長180%。 同年,海底撈國內142家門店的營收為50.85億元。相比之下,海外門店營收情況更好。 不過,這只是剛開業時候的情況,隨著熱度下降,海底撈在海外其實不那么好過。 根據海底撈2018年上市的招股說明書,中國內地顧客的平均開支為94.6元,海外則高達179.6元。 雖然單價更高,但海底撈一部分海外店的營收卻在下降。 2017年,海底撈美國的兩家店平均收入僅為2300萬元左右,而香港則為1621萬元,單價更高但營收卻比不上內地,顯示海底撈在這些地方仍并未完全打開市場。 目前在海底撈洛杉磯店內,美國本地人只占到顧客總數的10%左右,華人消費者新鮮勁一旦過去,又打不開老外市場的話,海底撈在海外實際上不太好過。 (本文部分內容含數據,轉自“今日頭條-英倫投資客”,若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和海底撈的亞洲門店相比,歐美門店基本上刪除了美甲等在外國市場屬于“過度服務”的部分,舞面大概是唯一留下的,并且在用餐上也普遍采取了一人一鍋的小份裝。但其實在倫敦海底撈新店附近,也有一家以設計見長、便于一人食的火鍋店“爽爽”,它在倫敦本地食客市場已經有不錯的口碑。 歐洲相對分散的國家市場,外來人口占比并不如美洲、澳洲的大城市,而且本土飲食文化更為強勢,這也許是難尋國內餐飲連鎖的原因。俏江南曾經在荷航飛機餐上有所嘗試,去年噹哈驢肉火燒也在米蘭試業,還有盛傳很多年要進入英國的和合谷,這些都沒有洛杉磯、溫哥華、奧克蘭們的架勢。 |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