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了,吃的問題早就不是中國的困擾。
但 2019 年,它又卷土重來。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爭,不止是國家,還有每一個要吃肉的中國人。
4 月 23 日,它出現在全球重要經濟媒體的顯著位置。此前,幾乎所有人都低估了它的影響。
01
中國“豬”事不順
2018 年 8 月 1 日,一場來路不明卻勢頭洶洶的非洲豬瘟首次突破中國的邊境防線,據農業農村部通報,遼寧沈陽被迫撲殺 9595 頭生豬。
但麻煩沒有因此終止,非洲豬瘟以遠超預期的速度席卷整個中國。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非洲豬瘟一路南下,接連在 6 個省份拉響警報,被撲殺的生豬多達 2.6 萬頭。半年后,被撲殺的生豬頭數已經飆升到 100 萬。
2019 年 4 月 19 日,海南確認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至此,中國內地 31 個省份自治區均被波及,無一幸免。
雖然非洲豬瘟不傳染人,但對豬只的感染致死率幾乎是百分百,全球尚無疫苗可防治,一旦發現,必須撲殺。只要有一頭感染病毒的豬、一點被污染的泔水混進養殖場,就可以帶來滅頂之災。
從 1921 年在肯尼亞爆發首例疫情,到今天,至少有 62 個國家發生過非洲豬瘟。然而,能做到根除的國家僅僅只有 13 個。消滅非洲豬瘟至少需要 5 年時間,而俄羅斯花了 10 年時間也不能將其有效控制住,比利時將其消滅 30 年后又重新爆發。
對這個全球豬肉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而言,一場漫長而嚴峻的戰斗才剛剛開始。
02
下半年豬價飆漲
非洲豬瘟以來,豬價一度跌破成本線,但接下來豬價反而要漲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 3 月份,全國豬肉價格同比迎來了連降 25 個月后的首次轉漲,5.1%!
但是,這僅僅是預備起飛而已。
從 4 月 17 日到 4 月 23 日,短短一周內,中國農業農村部連開兩場發布會,明確釋放了同一個信號——
官方預判,下半年豬肉價格將飆漲,同比漲幅可能超過 70%,創歷史新高!
到了 2019 年第四季度,豬肉價格會達到 2016 年以來的歷史高點。
而豬價飆漲的背后,恰恰是“形勢十分嚴峻”的疫情。
豬瘟對中國生豬產業的沖擊,用官方的原話來說,“是非常嚴重的”。
一季度中國的豬肉產量 1463 萬噸,同比下降了 5.2%,供給量明顯收縮。
在中國養豬市場上,有三分之二的比例是來自小型農場。他們難以承擔控制疫情所需的成本,只能在風險到來之前加速退出。
農戶的恐慌性拋售,疊加豬瘟肆虐,這種暴力去產能的方式導致了生豬供應斷崖式下滑。
農林農村部數據顯示,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數已連續三個月同比下降超 10%,3 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 21%,創下 10 年來最大降幅。
(紅線為能繁母豬庫存同比,藍線為生豬庫存同比)
一邊是緊缺的供應,一邊卻是龐大且增長迅速的市場需求。
在中國,14 億人口一年要消費 8829.6 萬噸肉類,占了全球肉類消費的 26.8%,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有六成是豬肉產品,共計 5500 萬噸。
金十數據做了一個有趣的動畫,如果將 2018 年各國消費的肉一噸噸地疊起來,加拿大一年能堆出一個巴黎鐵塔的高度,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還疊不出一個廣州塔,而中國的消費量已經驚人地聳入云端,到達飛機所處的對流層,世界一流。可見中國人物質生活之充裕。
現在內供不夠,進口來湊?你可千萬別小瞧中國人的挑嘴程度。光大證券的研究數據表示,進口豬肉僅占中國年消費量的 3%。以前不愛吃進口豬,現在是就算你想進口,別人也沒那么多的肉——全球可供中國調劑的貿易量總計或也僅占中國年消費量的 7%,難以彌補豬肉供給缺口。
如此一來,豬肉價格暴力拉升。
在接下來的這一年里,你要么就得買越來越貴的豬肉,要么就得換一種肉吃,但豬肉還會帶動其他肉類一起漲。
總之,為了吃上肉,你將掏出更多的錢。
但是,更超出多數人想象的是,豬肉價格大漲背后還有兩大信號不容忽視,國內政經格局都會被其牽動。
03
第一,通脹擔憂抬頭,社會預期突然轉變。
豬肉要大漲價,人們對通脹的擔憂突然就上來了,畢竟豬在 CPI 籃子的權重達到 2.5%。
中國人有多少年沒經歷過惡性通脹了?
多數 80 后、90 后都是沒有印象的,因為最遲的一次已經可以追溯到 1994 年,當時中國全面放開商品限制,CPI 一度飆至 21.7%。不過,自 10 年前打開四萬億的潘多拉魔盒,中國貨幣一直處于超發狀態,其實每個人都身處通脹之中,不止房價漲,物價也在跟漲。
現在,經濟承壓,中央又下定決心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了,情況會發生什么逆轉?
在 2019 年的前兩個月,中國經濟已經在通縮的邊緣徘徊。生產者價格(PPI)環比跌入負增長,同比在 0 的邊緣線上試探。
現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形勢好轉,社會情緒突然樂觀。
其中,3 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指數同比從 1.5% 躍升到 2.3%,升幅為一年來最大,僅豬肉價格一項就推動 CPI 上漲 0.12 個百分點。
中金分析師梁紅在研究中預計,2019 年全年生豬價格可能都面臨上漲壓力,漲幅或達到 30%-60%,可能直接推高 CPI 50-90 個基點。
當豬價在飛漲時,CPI 籃子里的另一個大頭油價也在起飛了。
沙特、俄羅斯要減產保利潤;美國要制裁伊朗,打擊它的石油出口;委內瑞拉的石油產量已經頹了……供給量的收縮支撐了油價一路上漲,布油已經突破 70 美元的大關。
如果豬油共振,對中國的通脹壓力會很快顯現。不過,油價要在高位撐住也難。現在全球經濟轉弱,需求量不樂觀,再加上美油增產,進一步打壓油價。
通脹前景若隱若現,但中國經濟要企穩還需進一步刺激,政策會不會陷入兩難困境呢?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是,貨幣寬松之路還會走多遠。
4 月中旬以來,政治局會議、中央財經委會議、以及兩次央行深夜辟謠“降息”、“定向降準”的操作,都在釋放一個越來越清晰的政策信號——貨幣政策出現邊際收緊。
中金分析師梁紅認為,中國央行不會僅僅因為食品價格短期波動而改變政策取向,但是持續廣泛的通脹壓力將對貨幣政策放松構成一定的制約。
不過,彭博對經濟學家所做調查顯示,中國經濟 2019 年料將在通縮邊緣徘徊,生產者價格(PPI)可能會在下半年出現萎縮。
此時,不該只盯著央行政策,既然已經說好了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我們不妨也將目光轉向財政支出調整的節奏。
中國的政策工具箱,豐富得很。
04
第二,全球“豬”共振,中國因素又一次在改變全球的游戲規則。
4 月 23 日早上,中國非洲豬瘟出現在 FT、NYT 網站的顯著位置上。
全球主流媒體開始發現, 必須要認真評估這場史無前例的豬瘟對全球產業的沖擊波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荷蘭合作銀行的分析師預估,非洲豬瘟可能造成中國生豬存欄量收縮近三分之一,數量可達 1.3 億頭。
“這是一件大事。中國擁有世界上一半的生豬,但卻要損失 30%。”
她甚至預測,中國攻克非洲豬瘟的漫長過程可能要持續 10 年以上的時間。
而疫情還在進一步蔓延。
據新華社引述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研究結果,傳入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屬基因Ⅱ型,與格魯吉亞、俄羅斯、波蘭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 99.95% 左右。這波起源于格魯吉亞、擴散至東歐及俄羅斯的疫情,現在不止傳入了中國,連同中國周邊的蒙古、越南都發現了感染案例。
中國的豬肉大缺口,正在重塑全球的肉類供應市場。
歐洲領先的豬肉加工商丹麥皇冠集團 CEO 雅伊?瓦勒對 FT 表示:
“這是一起改變市場格局的事件。我們才剛剛開始看到非洲豬瘟的真正沖擊。”
從 2 月份春節以來,丹麥皇冠對中國的冷凍肉發貨量已經翻番。以前,中國只從這里進口豬蹄、豬耳朵、豬內臟這些在外國便宜到沒人要的東西,現在,只要是豬,中國就要。
在巴西,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商 JBS 的股價今年已經漲了 50%,依然還是中國因素。中國正從巴西進口的豬肉正在“快速增長”,同時牛肉和雞肉也在上升。不止是豬了,中國人還需要更多的蛋白質。
就連貿易戰打得火熱的美國,也開始向中國出口豬肉了。去年,中國將美豬的關稅提高到 65%,導致后來中國國內幾乎再無進口美豬。但是近兩個月來,中國開始加大對美豬的采購量,現在總量已經超過 127000 噸。在之后的貿易談判中,取消對美豬的關稅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中國在全世界搶肉,對那些同樣依賴肉類進口的亞洲或拉丁美洲國家來說,算噩耗一個。肉類供應短缺,價格必然要被推高,而且還不一定買得到。這是前所未有的貿易轉變。
中國買盤的超強潛力抬升了全球的豬肉價格。
從 3 月以來,芝加哥豬肉期貨一度漲近 60%,3 月無骨火腿(boneless hams)零售價格也達到每磅 4.31 美元,為 2015 年 3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豬紊亂,全球豬共振,大國又要讓世界顫抖了。
只是這一次,中國是靠吃。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和新零售生鮮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掌柜攻略旗下的【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吉野家、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鏈農、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關注公眾號后臺留言歡迎探討和咨詢餐飲供應鏈。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