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攤大媽月入3萬”、“大爺賣燒餅8年,浙江7套房”、“山東煎餅村,家家買豪車,蓋別墅”。
對于餐飲,坊間一直不乏各種“神話”,仿佛其是無本經營、一本萬利的典范。
煎餅攤有效營業時間短、生產非標準化、客單價低、提價空間有限,經營一家小小的煎餅攤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容易賺錢,一個成熟煎餅攤(經營1年以上)經營得當,利潤基本才在5000~8000元之間。








有效運營時間短,加上現場單個制作,即使早上高峰期7:
30到9:
30點之間,老劉
的煎餅攤生意不斷,1天也很難超出200個。





煎餅本身品類比較單一、且產品差異化小,主要消費場景是早餐,滿足方便快捷需求,比較難做品牌;從業人員大多來自臨沂等村鎮,經濟實力和做品牌的意識都比較弱;煎餅攤多以路邊攤為主,沒有固定門店,穩定性差,比較難建立穩定長期的品牌形象。



由此可以看出,煎餅攤并非無本生意,房租、水電、原材料樣樣都是成本,若按照每個月的固定成本3000元,單個煎餅成本2.3元,老劉每個月至少得賣出810個(27個/天)煎餅才能保持盈虧平衡。




1有效營業時間短
2標準化程度低
3客單價較低
小結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