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有一個很流行的工作方法叫做OKR——“目標與關鍵結果管理法”。好像不談點“OKR”,就覺得層次不夠。那么,如何確定企業是否適合使用OKR?有哪些關鍵點?OKR跟KPI到底有哪些本質區別?請看本文~~
一場疫情,讓每個人每天8小時的工作內容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發明于英特爾,興盛于谷歌,不僅是一個目標管理工具,也成為一種工作理念,被越來越多創新企業采用。
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IBM等企業在采用OKR后獲得巨大的成功,國內的優秀公司如華為、字節跳動、小米等也都引入了OKR。
今天很多傳統企業,比如金融業、制造業領域的企業,也在越來越多地導入OKR工作法。
你可能會問:OKR適合哪些企業、部門?是不是適合我們企業?員工人數多少,有影響嗎?
美國OKR之父約翰·杜爾說過:OKR適合所有公司。
因為OKR是一種目標管理工具,不管你在什么行業,OKR都是適合你的。
如果你是傳統企業,你總要轉型,要快速擴張;再比如你在研發部門,正在做一些創新的項目;職能部門同樣也適合,因為你沒有太多KPI指標。
OKR管理專家姚瓊認為,OKR工作法作為KPI的補充,作為傳統績效管理模式迭代的撬動點,不僅是對于互聯網創新企業,也能讓更多中國傳統企業,朝著創新和敏捷的方向去迭代自己。
今天的商業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設計、生產、營銷到物流、運營,各個環節都在被數字化重構,行業的邊界也在變模糊。外部環境變化越大,企業越要追求內在的張力,讓組織變化的速度快于商業進化的速度。
隨著“大廠”紛紛入局,OKR目標管理法越來越火。但是,我們調研后發現一個很尷尬的現象:
既沒搞懂OKR是什么,更沒有找到OKR的正確打開方式。
KPI是老板自上而下分解下來的,OKR由員工自己填寫;
KPI定了以后,很難調整,OKR可以雙月或季度調整一次;
KPI是老板打分,OKR是員工自己評分,更多強調的是自驅力。
對于一個成熟的業務,你用KPI去管理,大概率是OK的。因為它的模式成熟、可預期,無非是爭取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但是,當你面對一個新機會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時,如果拍腦袋定目標,就比較主觀,效果可能會很差,因為你很難去應對過程中的變數。這時候,OKR作為目標管理工具的作用就體現了。
你可能會問:定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如果做不到,拿不到獎金,那不是虧了?
如果你在季度末或雙月初,發現自己的OKR不符合實際,那么可以主動調整為更真實、更有價值的OKR。
總之,OKR是目標管理工具,而不是直接的考核工具。
不管你是總經理、董事長、合伙人還是部門員工,建議大家都要聚焦。
O(目標)不要太多,2~5個即可。寫太多,就變成了任務清單。
每個O(目標)對應的KR(key results關鍵結果)也不要太多,2~4個來支撐你的O即可。
如果你想做10件事情,需要根據優先級,選取最重要的三件事。少即是多,要把時間投注在最能產生價值的地方!
OKR要求發揮員工自主性,領導者不應代替員工思考,更不可壓制員工思考。
上級攤派目標給下級,下級員工會有一種被動感。而員工自己設定目標,就有充分的自由和動力,去完成更有難度的目標。當然,團隊領導可以根據整體發展的需要,與員工進行協商微調。
2017年,華為做過一次績效管理滿意度調查,結果發現:
開展OKR的團隊在績效管理各維度的滿意度,全面高于采用傳統績效管理方法的團隊。
OKR運用最終是三贏:員工能力提升、管理者領導力提升、組織能力提升。
OKR本身是為了應對變化而生,對于變化的及時記錄和傳遞非常重要。
如果以信息孤島的方式進行OKR的實施,不能及時讓參與者周知變化做出響應,這個OKR就白定了。
作為一家追求極致效率的公司,字節跳動是如何推動信息高效傳遞的呢?
字節跳動從成立伊始,就在不停尋找好用的協作工具,幾經折騰之后,仍沒有找到滿足協作效率要求的工具,于是自己上陣研發了飛書。
目前,整個字節超10萬名員工,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工作都是通過飛書來進行協作、通過飛書OKR來完成目標管理。
內部信息透明能帶給你兩個好處:一方面,溝通成本被極大地降低,每個人都很容易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另一方面,大家目標一致,公司的文化認同和信任更容易自發產生。
在字節跳動,大家的OKR都在飛書上公開,即使是入職第一天的員工,也可以直接看到其他人的OKR。
再比如跨部門合作,開會坐在一起卻不認識對方是誰的情況很常見,但是你如果用了飛書,拿起手機,打開他的(飛書)頭像,看一眼他的OKR,半分鐘就知道他的主要職責和工作重點是什么。
如果下屬只是被動接受上級分配的目標,他們會認為自己只是完成上級目標的一個棋子,從而缺乏主人翁意識。
這種情況伴隨企業規模的變大、組織層級的加深,問題會更加嚴重。一層層的目標分解,到了員工那里,已經看不到這件事背后的意義。
物聯網行業獨角獸公司G7的創始人兼CEO翟學魂,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其公司2019年收入增長超10倍,收入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正是得益于飛書OKR的引入。
“原來我們沒有用大量的時間對齊目標的時候,不知道組織里有多少人在空轉,多少人在做根本跟這個組織的戰略、使命、核心,最實質性的目標無關的事情。使用飛書能夠在非常短時間內,比如在一個季度里面調整,重新使所有人聚焦最重要的路徑,最重要的目標!”
在很多行業當中,CEO們往往有過成功的經驗,尤其在公司早期成功過,且CEO沒有上級,很少被人挑戰,容易覺得自己英明神武。但是大家忽視了一點,行業是不斷發展的,你所具有的知識雖然豐富,但在行業不斷變化中依舊是有限的。
這時就需要更多員工自下而上的信息輸入,做好目標管理,避免因為個人的盲目自負錯過了好機會。
比如在飛書OKR中,你能看到項目的“進展”、“風險”等,幫助團隊追進度,拿結果,及時糾偏。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孫波教授提出一個觀點,我很認同:
KPI的執行一般需要依靠外在激勵因素的牽引,包括基本的薪酬、績效等。KPI的設計以自上而下的形式為主。
你達成了,就給你這些;你超過了,就多給你一些;你沒達成,就少給或者不給你。
這導致員工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個人意志無法得到體現。
??OKR則更強調員工基于自我價值的驅動去實現績效目標。??
舉例,如果一個優秀的同事坐在你旁邊,你看到他的目標特別有挑戰性,你的內心就會受到刺激,內在驅動力就被激發了——我要加油,不能比他差。
從2020年8月1日起,多點整體開始正式啟動OKR項目。通過一個周期的OKR實踐后,多點員工可以獲取團隊、二級部門、一級部門、公司目標與重點項目的一手信息,告別“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激勵員工不斷自驅。
談及OKR在多點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多點總裁張峰說,OKR成功實踐主要來自于以下幾點原因:
1. 高層重視+心態開放:團隊Leader以開放的心態接受這個工具,是可以真正幫助解決管理中的問題,來自各級 Leader 的重視和支持是實施OKR成功最關鍵的因素;
2. 打消員工顧慮:反復強調OKR不與業績掛鉤,不對OKR自評打分進行評價,鼓勵大家設置有挑戰的目標;
3. 全員參與:OKR周會(飛閱會)之前,確保團隊成員都已經更新了進度,填寫了問題及風險,開會時聚焦重點問題,邀請員工分享他的review和progress,提升了員工的參與感。
對于多點這類快速增長的創新企業,走出舒適圈,OKR的長期價值將在實踐中繼續顯現。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提出“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充滿活力”。
如今,企業對OKR如此關注,正是源于自身對組織活力的追求。
在劇烈變化的不確定環境中,管理模式的迭代幾乎是一種必然趨勢!OKR無疑將改變組織的行為方式和效能。
通過管理工具讓OKR落地,不僅提高內部協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給所有員工帶來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的轉變。
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干快餐22年,我悟出的7個真相
國潮當下,600歲的天壇開了一家“福飲”咖啡
必吃榜流量翻升11倍!最后三個月,如何贏得必吃榜?
如何在近3000種小吃中突圍崛起?中國小吃產業大數據分析報告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