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說:
品牌成功、企業成功的最大前提是:員工滿意+顧客滿意,員工滿意服務顧客,顧客滿意帶來收入。任何經營的成功、收入的增長都首先是顧客滿意的結果。而顧客滿意則依靠一個企業的產品成功與組織成功,產品成功是基礎,組織成功是保障,產品帶來顧客價值,組織帶來增長動能….
2014年6月12日,48歲的于東來剛完成一趟自駕游,被邀請參加某雜志社的5周年慶典。
就在當天上午,于東來還在地里摘西瓜。一上臺,他拋出一連串老“凡爾賽”的句子:
如果做企業只是證明自己優秀,你快樂嗎?你回家的時間有沒有?
后來,類似句式被許多商界大佬發揚光大。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說要向他學習、“悔創阿里”的Jack Ma先生。
于東來發言時應該沒想到,就在這年9月,Jack Ma帶阿里巴巴在紐約掛牌上市,而他本人幾乎于同一時間,發布微博要“關閉門店”。
企業并沒有做的很大,遺憾嗎?
于東來的回答很沖:
“500強有個屁用?很多企業都不把員工當人,我們現在的人都有病。”
媒體當時都沖著于東來敢于“開炮”去了,沒人注意到他提到的另一個細節,這一年,胖東來為員工推行了一年一個月休假的制度。
2021年3月,胖東來的一則休假通知再度刷屏:帶薪年假40天,強制執行!
不聽話去加班的,還要罰款。
7年了,許多行業內卷得已經不成樣了,胖東來把帶薪休假反增了10天。
3月30日,55歲的于東來一身黑色線衣,穿的和清晨健身大叔沒兩樣,登上某講臺為后浪講怎么做生鮮超市。
他講的最多的卻是“尊重”。尊重顧客的人格,尊重員工的人格,尊重自我的人格。
這位向著“996”逆行的老江湖,笑的像一尊佛。
1966年,于東來出生于河南許昌。
十幾歲時的于東來,可以說是典型的“不良少年”。
學習一塌糊涂不說,調皮搗蛋成性。
鄰居家大哥,早早輟學在家。穿著喇叭褲,和一幫小流氓吆五喝六,在于東來眼里,這種生活,可比蹲教室里看老師講天書酷帥多了。
那位大哥有部照相機,正是時髦的東東。于東來很喜歡,趁人不注意就試圖上前摸一摸,結果被甩了白眼。
行,不讓摸,我自己搞一部行吧?
回家后,把父母攢下的錢,偷了些出來。就這樣“買”到人生第一部相機。
有了自己相機的于東來,還沒來得及擺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兒,就被父親發現。
一陣胖揍下來,自知有錯的他,愣是沒掉一滴眼淚。
既然做了,就無怨無悔!
轉眼,那哥哥又拿回一把氣槍。
瞄準,射擊,一只麻雀應聲落地。
于東來看的眼饞,轉身往家里跑。父母藏錢的地方,來回就那么幾處,好找。
結果又露餡了,遭遇更猛烈的暴風雨。
久而久之,父母都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家里少了錢,那就是于東來干的。
有一次,父親又發現錢丟失了,抓住于東來過問。
這次于東來是真無辜,百口莫辯,年少氣盛,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那一年,他還沒有初中畢業。
賭氣和生存是兩個概念,稚鳥第一次飛翔,才知道摔一跤有多痛。
但回頭是不能回頭的,倔小子開始使出摸爬滾打的本事,倒電影票,賣花生、冰棍,什么事能填飽肚子,就做什么。
許昌地方小,有時看到同學,于東來就躲起來。
自卑,痛悔,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
后來進了一家橡膠廠,認真干事,竟然熬到車間負責人,結果橡膠廠因經營不善倒閉了。
下一站去往哪里?十幾歲的于東來站在許昌十字路口,不知前途。
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商小販不像后來那樣遍地開花。于東來在外闖蕩幾年后,被哥哥叫回家:父母出錢,開家煙酒店吧!
多少是帶著屈辱回去的。
原本衣錦還鄉的愿望落空,于東來心里憋了口氣:這次定要出人頭地。
正常渠道積累財富太慢,于東來學起他人“不走尋常路”。
也做過非法倒賣,有次,有個軍人幫他聯系許昌煙,價格超低,于東來雖心下懷疑,但受不了低價誘惑,本想賺一筆收手,結果這煙果然來路不正,引來了警察上門。
第一次從拘留所出來后,于東來覺得是運氣不好,如果能再干一票大的,挽回損失,又能有收獲,到時收手不遲。
這一次,他來西安某郊區進貨,整了滿滿一車上了高速,結果半路又被警察截獲了。
再次因倒賣煙草二進宮。
當武警冰冷的槍指著于東來頭時,這個天不怕地不怕,敢闖敢拼的青年,第一次感覺到害怕。
這一次,一次性賠掉大幾萬。
創業,虧的底褲都沒了。
于東來也沒臉再開煙酒店,他關了店面,聽人說開礦來錢快,又借了十幾萬,一頭扎進秦嶺山。
于東來在秦嶺山里,開了幾個礦洞。要么一無所獲,要么打出來的零星礦,遠不夠工人工資。
幾個月后,帶著秦嶺山的一身塵土和30萬債務,狼狽逃回許昌。
哥哥嫂子心疼這倒霉弟弟,拿出積蓄,又幫他開了一家叫做“望月樓”的煙酒店。
這一年,是1995年,于東來29歲。
負債三十多萬,在親戚朋友面前一點面子都沒有。
數著望月樓每天可憐的流水,于東來心里又打起“重操舊業”的主意。
拿起電話,想聯系一些“老關系”,但頭腦中緊接著浮現的畫面,是冰冷的審訊室,高速路上頂在頭上的槍口,以及自己這么多年來的灰頭土臉。
老老實實能不能賺到錢?非要那樣戰戰兢兢,像賭徒一樣做事嗎?
于東來由此換了個思路,沒有現金進貨,就去跟批發商軟磨硬泡。
上門的客人,他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完成簡單交易就說拜拜。
和客戶聊天。
和每一位上門的客人拉家常。
天南海北海聊一些有意思的見聞。
有的顧客貪小便宜,要求便宜五毛一塊,能讓利就讓利。
一來二去,他的爽快,吸引很多顧客,交了朋友。人們慢慢喜歡上這個年輕人。
于東來也發現,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天道酬勤,這一年中秋節之后,到了煙酒消費旺季,于東來攢下的人脈體現出了價值,銷量暴增。
年底盤算,這一年凈利潤八十萬左右,還了債務,還凈賺五十萬左右。這超出了他的預想,原計劃是一年凈賺五萬,六年還清債務。
本本分分做生意,原來也能賺大錢。
第二年,于東來變得更加沉穩老練,不急不躁。他計劃開了第二家店,把經營方式復制。
這一年,年利潤達到一百二十多萬。
第三年,于東來如法炮制,開了第三家店。
這一年,遇到了一點風波。
于東來店里的客人越來越多,魚龍混雜。有小混混見服務員態度好,素質高。就打起了歪主意,先是無故糾纏,進而語言調戲。
因為自己就做過打工人,自開店之日起,于東來就十分照顧員工。見此情況,二話不說,直接報警。
小混混感覺受到了羞辱,幾日后,竟一把火燒掉于東來的望月樓店。
這場大火直接導致八名員工遇難,直接經濟損失一百多萬。
來自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摧毀,打的見識過風雨的于東來也懵了。
患難之際的境遇,往往會成就一個人人生的最大拐點。
一些四面八方的手伸了過來,不是來自親友,而是老顧客。
商家與顧客,在很多人那里,是互相算計的;但于東來出事后,因為他開店講求人情,有老顧客提出捐錢,有人打電話鼓勵。
最令他感動的,是一位大媽:
小伙子,堅持住,錢不夠的話給我說,我跟你伯父還有兩萬多退休金,隨時拿出來給你。
這位草莽了少年、輾轉了青春,曾經的“社會青年”感到了一陣深深的戰栗:
第一次感到自己這么被需要、被尊重。人性中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
一定盡快把店重新開起來。
僅僅是重新開店嗎?
不,還要有新的思考和態度。
籌備開店期間,于東來就開始反思。
中學輟學,文化水平不高,也許會是自己以后經營企業的短板。雖然此時煙酒店已經更名為“胖東來煙酒有限公司”。可一家公司到底怎么經營,他心里沒底。
他只是隱隱覺得,要從人性出發,做符合人性的事業。
因為學歷不足,他開始自學,貪婪地閱讀。
從魯迅到柏楊,再到雨果;從基督教、伊斯蘭教到佛教,他看各種宗教書籍,也翻看哲學著作。
后來看書多了以后,他的金句也多了起來,并將這些運用到管理中去。
“我不信仰宗教,但我信仰善良、幸福和快樂。”
他認為,一個快樂善良的人,才能感染他人,首先要這樣去對待員工,員工才會以最大善意面對工作,并將溫暖帶給客戶。
首先一個原則,是尊重。
尊重員工,重視每個員工和顧客。
為激勵員工,于東來給員工分股份、分現金。
最初是凈利潤的百分之五十,到后來的百分之九十,最后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時至今天,這個沒有野心的大老板,坐擁幾十億的營業額,自己只拿300萬工資,其余利潤全部分給員工。
于東來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賺的八十萬,那個數字激勵了自己,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讓自己再不會去鋌而走險。
對人性的了解更加深刻,人就活得越是簡單,企業的管理方式也變得愈發簡單。
充分激勵之后,是精神的激勵。
信任,放權。無限制的信任,無節制的放權。
于東來曾經在公開場合說,我一年的時間有七八個月都在外面自駕游。我和我的高層領導幾個月不聯系。把權力放給他們,信任他們。
2016年,一位企業家到胖東來考察,進門的一幕讓他震驚了。
進入胖東來,營業員全部是喜笑顏開,發自內心的,和你說話沒有不喊哥不喊姐的。
你只要抱著孩子,上下樓梯,馬上有人幫你。
最讓這位企業家震驚的是,在生鮮區賣水果的區域,因為顧客人多,來回走動,地面很臟,兩個阿姨,其中一個跪在地上拿毛巾擦地,一個拿扇子扇干,二人說說笑笑很輕松。
他不禁問:老板要求你們跪在地上擦地嗎?
她們搖頭說不是。
那為什么要跪著擦地呢?
“因為這樣擦著干凈!”
企業家說我也要求員工這樣做,可我們員工是咬著牙干的。為什么有人跪在地上還能開心地擦地?家里人,只有擦自家地板才會這樣啊。
于東來的做法,得到了回報。
胖東來走出許昌,在新鄉開了分店。最多的時候,開了幾十家分店。
營業數據突破50億元,穩居國內民營企業第一位。
早在2008年,他的企業人均銷售額和利潤、按面積算的平均銷售額和利潤,就高居全國第一。
你見過顧客排隊嗎?炎炎夏日下,婦女頂著太陽,打著遮陽傘,推著電動車排15分鐘,前面出去一輛,這邊才能進去一輛,大家就“吊死在一棵樹上”,非這家店不去。
這不是一二線大城市,就是許昌,這個人口400多萬的城市。
這就是胖東來。
2016年,胖東來經過一陣調整期后,一些關閉的店重新開業。
一個小時內,方圓數公里水泄不通。交管部門不得不出動交警維持秩序。
于東來自己,也不得不親自到門口,對顧客高喊:人流量太大,只許進不許出!
做企業是為了什么?
一如很多年前那個夜晚一樣,于東來拷問自己。2016年的“王者歸來”,仿佛他又一次站在許昌十字路口。
早年,他也像許多企業家一樣,注冊了房地產公司。他甚至給當時如日中天的王石等在內的地產商寫信。
但了解過房地產商的運作內幕后,于東來掉頭走開了。
他的企業不“大”,做了20年還沒有“出走”河南,總部位于許昌,百貨超市也只是分布于許昌、新鄉等屈指可數的幾個城市。
他的企業又已經很大,從馬云到雷軍,許多企業家都在不同場合,向他的理念致敬。
他要做的事,就是做一家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企業,能夠“傳道”的企業。
企業做大后,于東來“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更多了,盡管生意可謂區域內最火,但他學習一些發達國家,“每周二閉店”:
我們深知零售行業辛苦,每周閉店一天一定會影響業績,但做企業僅考慮創造物質財富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員工生活品質。因為員工不是機器,而是企業最大財富。
他逆許多企業家追求“控制流”的思路,在員工大會上對員工說:傳統文化中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培養人要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聽領導的話,從來都沒有培養人是不是最該聽自己的話。如果連自己人格都不能正確認知,只把自己活成他人附屬品,怎么會了解什么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
胖東來做企業,是用理性方法抵御奴性,成就個性!
他感慨人最重要的是“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他甚至時常冒出金句:“我們講真善美,最重要的就是真。如果人沒有了真實,體現出更多的就是邪惡!”
如今,在他的理念中,企業不只是銷售場所,而是學校。“一個人不買東西,來逛店,但是在這里,能平和內心,都受到善待,感受真誠和溫暖,他內心的結也會釋懷,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播與影響。”
希望更多人因為它(企業)感受生命的美好。
去年疫情期間,這位“東哥”的表現也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正月初六,超市開業第二天,人流量比初五銳減70%左右,于東來很高興:“太好了,今天大家理性了很多,這樣大家才能更安全!”
疫情期間首批捐款,與許多房企并列自不待言。
配合政府安排提前開業后,于東來宣布“凡參與本次抗擊疫情,堅守崗位造成犧牲的員工,公司給予至少200萬元補償金;暫時不營業的部門員工發放正常工資。”
全面恢復后,還有人看到他和妻子倆一身便裝,在路邊攤上擼串。
于東來曾注冊個人賬號,名“傻壞蛋于東來”,足見他的頑童本色;而在剛剛參加的培訓課上,媒體曝光的照片顯示,PPT上卻顯出非常文青的四個字:
向愛而生
這些年,我們經濟一直在說“脫實向虛”問題。
看了于東來的故事,我以為我們所追尋的“實”,不僅是狹義的行業屬性,更應當是務實、踏實、真實的價值觀。
我們所追尋的是,有朝一日,于東來這樣真實做著“商業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家,從“非主流”成為主流;我們所追尋的是,更多普通人從社會經濟進步中收獲最大尊重;我們所追尋的是,人們在工作與生活中越來越多感受真實和友善的快樂。
就像于東來所說,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愿我們都積極傳遞這樣,真正的正能與善意。
共勉。


》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