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個學生合伙盤下一家串串店,原本生意還不錯,如今卻被夜市攤逼到關門,咋回事? 本文轉載自商業街探案(ID:bustanan),作者夏志。 2021年3月某日的傍晚五點,上海的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原本已經開始轉暖的天氣,也因為這一場雨再次變得寒冷起來。
此時,望著正在給店里唯一一桌客人數簽子的服務員,還在讀書的大學生王多余的心好像也因為這場雨變得冷起來,腦海中不斷響起自己合伙人兄弟的話:
“要不算了吧,我們也快實習了,實習之后我們是顧不了這家店的,張三要上班,沒有我們看著,他一個人顧不過來的。而且我們已經虧了5個月了,再虧下去更難受,就當創業失敗了吧。”
△受訪者供圖
失敗了嗎?可能吧,理智讓王多余勸自己放棄,但心里有另外一個聲音一直在反駁:
“聽說劉強東在大三的時候開了家小餐館,什么都不懂,因為缺乏管理和監督,錢被員工貪光虧了20多萬 。
而自己把
五毛錢一串的串串,曾經干到過7萬(月入)的營業額,可比劉強東當時強多了。
要不是旁邊突然殺出來一個夜市攤,營業
額也不至于會差到現在一個月才兩萬左右。
只要再等等,等今年(2021年)10月夜市攤結束,生意就會
再回來的,到時候掙錢了,當老板不比打工香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王多余又覺得自己可以堅持了,但仔細想想,2020年11月的時候自己不也是這么想的嗎?
明明自己當時聽到的消息是說,這個夜市只在這里開1-2個月就走了,但實際上到了2021年3月還開著,周圍的餐飲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說是10月份一定結束,可萬一不結束呢?
而且即便結束了,生意就一定回得來嗎?
2020年7月初,王多余和張三、王二盤下了一家串串店,試營業的第一件事兒是熱情的邀請認識的同學們捧場,結果卻被很多同學拒絕,有同學告訴王多余,他曾經因為吃那家串串店而拉肚子,很多同學都跟他有相同的遭遇。
聽到同學們的解釋,王多余心里咯噔一下,“壞了!莫不是被老板娘坑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王多余原本是上海某醫學院大學的學生,大一的時候應征當兵入伍,和張三、王二成了很好的戰友。2019年服役結束后,張三選擇了去上班,而王多余和王二則選擇繼續回到母校學習,繼續之前沒有完成的課程。
王二在當兵之前,曾經在學校里面承包過一個快遞業務,后來因為當兵把業務轉給了別人,回來后還是想再做點生意,就拉王多余入伙。
機會出現在2020年疫情之后,在家憋了幾個月、成功返校的王二和王多余在一家串串店吃串串的時候,打聽到店老板娘想轉掉手里的店。
老板娘告訴他們,這個店已經開了4年,但自己家里面小孩子要上小學,自己的老公又一直在外地,她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想把店轉出去。
后來王多余猜想,這個老板娘真正轉店的原因可能是當時生意不是特別好,但當時他們三人并沒有想那么多,就決定把店接下來了。

△圖文無關,紅餐網攝
這家串串店,在王多余學校附近的商業廣場的一樓,位置就在王多余大學的兩個學院中間,人流量比較穩定。
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店鋪的運營情況,王多余特意去查詢了串串店的名字,發現這是個四川的品牌,雖然不出名,但好歹是個連鎖,所以三個人當時的心里都是高興的。
經過和老板娘、商場的各方討價還價,王多余三人最終以18萬多一點點的價格拿下了整個串串店,包括轉讓費和該店的加盟費,最后再加上一個給商場的5萬塊錢的押金。
所有東西都辦好以后,開店已經是7月份的事情了。
簽好合同以后,王多余三人就開始著手開店了,但這店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
在邀請同學們來串串店捧場的時候,發生了之前那一幕,王多余三兄弟才發現這家店是進了學生黑名單的死亡串串店。
王多余回憶起來,串串店的衛生問題其實一開始就有跡可循。
盤店前的幾天,王多余三人去店里找老板娘聊天,突然有客人問王多余有沒有酸梅湯?
王多余到后廚問老板娘還有酸梅湯嗎?有客人需要。老板娘非常豪爽的說了一聲“有”,轉身就拿起原本裝酸梅湯的水壺把酸梅湯粉倒進去,然后直接在水龍頭上面就自來水就沖好,再拿出去給客人倒好,整套動作行云流水,王多余當時就滿臉震驚的呆在原地。
后來,再經過同學們的反應,王多余覺得有問題可能不只是兌自來水的酸梅湯,包括腌制菜品,碗筷這些東西,可能都需要整改。王多余二人告訴同學:“等我們開業以后,你盡管來吃,保證衛生!”
7月中旬開始,王多余三人正式接手店鋪,把門店各個角落都重新打掃了一次,任何衛生死角都沒放過。三個人整整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把店里面所有衛生搞干凈,并且進行了重新布局。
同時加強
員工衛生
管理,
堅持
給
洗碗、弄菜等崗位
的阿姨提供一次性手套。
這之后三人就聯系了曾經說吃完拉肚子的同學來吃,再次詢問他們有沒有拉肚子,得到正面反饋后,三人就放心的正式開店了。
門店正式開業后,三個人輪流看店,平時王多余和王二比較有空就他們負責,等王多余和王二需要期末考試的時候,張三就會抽時間過來看店。
基本上每一周都會總結一下問題然后去改善。在他們自身上也找到很多問題,比如王二平時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幾個兄弟自然是知道他,但是做生意,王二老是拉個臉,客人肯定會不高興。

△圖片來源:攝圖網
王多余勸王二說:“你可能覺得你沒什么,但是人家看到你拉這個臉就心里不開心,人家是來消費來了,花錢消費買的就是一個開心。”
王二也覺得王多余說的有道理,自己去吃飯也會更喜歡笑臉相迎的,后來王二也就改了,面對男客人就笑嘻嘻的叫大哥,問大哥幾位,美女幾位。
本來因為疫情,王多余三人心里很擔心,但可能是同學們在疫情期間都憋瘋了,也可能是他們的努力起了作用,在剛開始的三個月里,店里的生意還是令他們很滿意的,多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有7萬的營業額,4萬的純利潤。
想想自己不到半年就可以回本,三人做夢都要笑出來,但沒想到,竟然被突然冒出來的夜市打進了塵埃。
2020年10月底,商場的夜市正式開始營業,11月份開始,各種小吃在夜市開出,商場原本的餐飲店普遍受影響嚴重,王多余三人的串串店,營業額一下子縮水過半。
這時候的壓力就出來了:店面每個月支出人工8500元、房租15000元、水電1000多元,成本沒變,門店的營業額卻越來越少。
夜市最火的時候,
門店
的營業額每個月只
有1萬多
。
眼看著賬面每個月都在虧錢,流動
資
金肉眼可見
的減少,王多余三人非常著急,想出各種方法試圖拯救自己的店,
但都收效甚微。
比如之前門店沒上過美團、大眾點評,王多余他們就出了5000塊錢做宣傳,項目沒什么起色后,又上了外賣,
結果外賣的成本又太高了,味道和麻辣燙差不多,但競爭力遠不如麻辣燙。

△圖片來源:攝圖網
王多余分析:“這個東西不好弄,因為你一個菜品一根簽子一塊錢,但是要上外賣的話就得三塊錢,因為這三塊錢我拿到手其實就一塊錢,其他兩塊錢你交平臺費、騎手配送費、打包盒,還有宣傳的所有的那種費用……總之,客人點五十幾塊錢,吃麻辣燙能吃好多菜,但是我們的50塊錢就沒幾個東西,給人家客人的感覺就不太好。”
王多余還告訴探案:“像我們鍋底那種油,煮一次就倒掉了,堂食一個鍋底可以涮很多串串,但外賣,客人點個五十幾塊錢的菜,就得用一包料,非常不劃算。”
后來,王多余聽說商場沿河的一家店虧了90多萬,人家直接不干了,不要了,給了自己巨大的打擊。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王二對王多余的勸說,和王多余自己的糾結。
但好在大家心態都比較好,有盈利大家一起平分,虧的時候一起都虧,倒也不傷感情,王多余也不曾后悔接手這家店,無論盈虧可以和朋友個自己的地方聚聚總是開心的,就是不知道如今這家店還能不能經營下去
王多余沒有那個信心,也不敢拿自己的未來去賭,最終還是決定把店轉讓出去,即便最后轉不出去,合同到期也可以拿回5萬的押金,算是及時止損,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畢業實習去,或許比在這里看店好。
創業6年,3家經營不錯的面館全關了
開了3年的網紅銅蛙火鍋,終結了
踩過4個大坑后,火鍋店開始盈利了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