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范圍:品牌定位、高效門店模型打造、品牌策略,品牌VI,營銷,產品結構優化
必點海鮮,是天津最近兩年快速發展的一匹“餐飲黑馬”。因其差異化的定位、高維打低維的品牌打法、高效的門店模型,必點海鮮成為天津海鮮名副其實的頭牌。
2019年,創始人蔡言國邀請【餐飲時報】品牌升級團隊對必點海鮮進行第一次品牌升級,搶占天津海鮮市場大機會,定位為“天津海鮮美食名片”,優化產品結構和顧客體驗,必點海鮮成為天津最受歡迎海鮮品牌。
目前,必點海鮮,200多平方米的店,平均日營業額4萬;600平方米的店,平均日營業額7萬元,成為天津現象級餐飲。
2020年,創始人蔡言國想開一個“必點海鮮旗艦店”,利用供應鏈優勢,進一步夯實“天津海鮮美食名片”的地位。于是,再次和【餐飲時報】合作,對必點海鮮進行二次升級。
天津背靠大海,是天然的海鮮大城。但是,像極了國內大多數海鮮城市,整個城市街頭散落了大大小小的海鮮店數量極多,既有廚師出身、做了幾十年的傳統老餐飲品牌,也有開了十多家門店的海鮮連鎖企業。
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創始人蔡言國大學老師出身,既沒有廚藝技術上的明顯優勢,也沒有占市場的先發優勢,怎么突圍?
近些年,海鮮城市不斷曝出海鮮餐廳宰客事件,前有“三亞天價海鮮”,后有“青島38元大蝦”,把海鮮這個品類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餐飲時報】品牌升級團隊和蔡總一起深度溝通探討,找到海鮮品類有三大痛點:
一、 以死充活;二、缺斤短兩;三、顧客覺得在餐廳買海鮮比在市場貴。
【餐飲時報】相信,有問題,就一定有解決的方案,有問題就有機會,問題越大越痛,機會就一定越大。
海鮮行業這三個根深蒂固的顧客痛點,一直沒有一個品牌徹底解決過,誰解決了誰就有機會跑出來。
蔡總是碩士研究生學歷,做過大學老師,對機會的把握,有很強的洞察和前瞻性。一聊到這三個痛點,蔡總立馬覺察到:這是機會,找到行業痛點、解決痛點,才是高維的思路!
同時,【餐飲時報】2年前服務必點海鮮時,定位為“天津海鮮美食名片”,我們認為,每個城市都需要一張美食名片,而且這個機會有唯一性,誰搶占這個機會、坐實,誰就占據了原點城市這個大IP的制高點。
創始人蔡總及其團隊,經過3年的海鮮企業經營,解決了產品力和運營力等基礎問題,加上蔡總本人對品牌的高維認知,占據美食名片,必點海鮮責無旁貸。
天津海鮮美食名片,客單200元—500元之間(高彈性,與海鮮品類特殊有關)
必點海鮮 鲅魚水餃—— 天津海鮮美食名片 CCTV央視專訪品牌 大眾點評天津必吃餐廳
通過對品牌機會和品牌定位的梳理,【餐飲時報】團隊向蔡總建議:
(1)以死充活,廚師當場下崗,發現以死充活現象獎勵10000元;
(2)足斤足兩,少一兩賠十倍,發現缺斤短兩現象10倍賠償;
(3)批發價銷售,買貴了補差價,比其他足斤足兩的海鮮餐廳賣的貴,補退差價。
【餐飲時報】認為,只有不斷解決行業痛點,升級用戶體驗,消費者才心甘情愿完成買單行為
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第三方機構的認證來為自己獲取信任背書,目的都是為了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品質保證。品牌借此再度強化先前對消費者的承諾,并與消費者建立一種可持續的、可信任的品牌關聯。
【餐飲時報】團隊為必點海鮮策劃建立了強大的品牌背書,并將其設計成一面榮譽墻,放在顧客一進門就看到的第一眼位置。
【餐飲時報】認為,產品是品牌的載體,無論多好的品牌戰略,一定通過顧客直接購買的產品來實現。
所以,【餐飲時報】團隊服務品牌定位,首先從梳理產品結構入手。以下是我們為必點海鮮梳理產品目錄、優化產品結構。
小爆款:蔥燒遼參、九秒蒜爆海腸、必點四大拌、梅菜紅燒肉、官府佛跳墻、辣炒十頭鮑等6款
大爆款為鲅魚水餃,有助于塑造必點海鮮的親民形象,拉近品牌與顧客的距離。
【餐飲時報】團隊貫徹品牌五感營銷理念,在顧客到前、進店、購買、結賬、離店等五個環節,以文字釘和視覺錘的方式,持續對顧客進行品牌價值輸出。
門頭是最好的廣告位,每一寸面積都利用到極致,因此在門頭設計上,用明亮的燈箱增強傳播效果。
細看外立面,全部用“三大承諾”做燈箱,形成巨大廣告傳播效應
海鮮池價格廣告牌:
本項目地址:天津必點海鮮(梅江店)
面積:900平
平均日營業額:12萬左右
節假日:15萬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