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呷哺二品牌轉向:丟掉孤獨感,放大火鍋社交需求

    這是星探挖掘的第02期內容,感謝關注“hgxgc007”。
    作者|張藝婷
    編輯|星探
    來源|火鍋星觀察
    部分攝影|王彩霞
    上市一年有余的呷哺呷哺終于有了新動作,推出了旗下第一個子品牌湊湊,直打中高端火鍋市場。

    曾經的一人一鍋讓呷哺呷哺滿足了人們的空間需求,如今當孤獨感退去,社交聚會成了當下人們新的追求。

    一個“湊”字更蘊含了更多相聚的含義。

    高端火鍋市場仍然是片藍海
    去年年底,拿到呷哺2016年優惠年歷時,星探君赫然發現了上面關于其新品牌宣傳的消息。湊湊,一個看似二次元的火鍋品牌名稱,整個調性似乎和一人式休閑火鍋的定位再無聯系。
    在此時推出新品牌,難道企業遇到了發展瓶頸,需要自身制造一個競爭對手進行推動和平衡?
    抑或是所謂的地域說,因為難以走出華北區域,而選擇改變品牌定位方向目的覆蓋更廣的市場?
    帶著疑問,我們見到了湊湊負責人張振緯:“呷哺在好幾年以前就是奔著上市而去,并且它在整個火鍋的供應鏈上已經非常規模化,所以企業希望發展稍微高端一些的品牌來覆蓋整個產業鏈,同時,證明它有多品牌運作的能力。”
    可以看到目前的火鍋市場,40.6%的火鍋消費客單價集中于50-75元,中高端火鍋市場看起來并未真正起勢,尚屬一片藍海
    而對于火鍋品類的堅持上,呷哺董事長希望它成為一個全球化的餐飲集團,所以在思考新品牌的定位時,他們放棄了僅僅在味型和技藝上有所區別的八大菜系,仍舊選擇了更能夠代表中華餐飲,變化形式多樣的火鍋品類。
    “火鍋+茶飲”成為又一顛覆性商業模式
    01
    如何界定火鍋的邊界?
    打造品牌時,他們思考了大概一兩年的時間:如果只是單純做火鍋,還是在紅海里競爭,所以要重新劃定界線,顛覆現有模式。
    經過大量調研,得出幾個結論:第一,大型購物中心將成為餐飲行業的必爭之地。第二,在未來五到十年間中國將出現一個比肩星巴克的連鎖茶飲品牌,來補足連鎖茶店的市場空白。
    由此,火鍋+茶飲的顛覆式模式誕生,湊湊希望通過它的全新體驗重新界定火鍋品類的邊界。
    02
    湊湊解決了哪些火鍋或餐飲的痛點?
    從近兩年的餐飲市場狀況分析,購物中心成了餐飲品牌普遍依附的商業綜合體。
    然而餐飲普遍被集中規劃在購物中心的四五層,甚至更上面,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非餐時期所有的客人都不會進入,造成坪效較低,盈利模式受到挑戰。
    同時透過香港或新加坡等購物中心發現,目的性消費已不在,休閑化風格開始突顯。消費者不再有針對性地前往購物中心,而更多是為了約朋友聚會玩耍。購物中心在這方面卻很難滿足人們能坐下來享受閑聊時光的需求。
    湊湊希望借此解決兩個痛點:一是購物中心休閑餐飲的推進,二是消費者在購物中心的消費需求。
    面對坪效的局限,和消費者行為習慣的改變,增加客單價或營業時間已很難實現突破。傳統餐廳幾乎都存在這個問題,用餐高峰期超負荷運轉,過了餐點便門庭冷落,大量資源空置。
    因此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是在正餐之外提供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產品,實現錯位經營。不談局限性較強的下午茶,“茶飲概念”成了他們進行時間和空間重新嫁接的品類。
    “未來我們希望外賣和堂食占到1:1的比例,而火鍋和茶飲則控制在7:3。這樣才能脫離掉商業地產對我們的限制,同時通過外帶茶點擴散出品牌的知名度。”
    進入火鍋市場3.0時代,感性需求被挖掘
    火鍋1.0時代,是市場利用招牌效應,特色食材和湯底來吸引顧客,火鍋2.0時代將核心競爭力聚焦在行業三要素,即產品、服務和環境上。
    張振緯先生表示,“湊湊”火鍋力圖引領火鍋的“3.0時代”——在以產品、口味和優質服務基礎上,深耕火鍋文化,深挖情感元素、獨特的臺式文創風格和顧客之間的情感鏈接。”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前年年底呷哺呷哺上市時,曾有媒體說中國人的孤獨感上市了,而如今拋棄了一人一鍋的便利,呷哺二品牌開始著重強調聚會的概念,改走三五好友的大火鍋形式。

    調查顯示,對于消費者來說對聚會功能的需求至少要占到全部需求的30%以上,相比其他功能需求成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湊湊火鍋和茶飲的消費場景都更偏重好友聚會,整個品牌調性都集中為了解決聚會功能,他們甚至喊出口號:立志成為你的聚會專家!

    其特有的所謂甜而不膩,懂分寸很優雅的臺式服務將體現于其中,門店內更為人們特別準備了專為聚會打造的游戲和道具,火鍋的聚會功能被挖掘深化。

    高差異化定位下,湊湊能否通過檢驗?
    據悉對快速擴張深有心得的呷哺呷哺,目前每年新開門店一百多家,最新數據顯示門店已達557家,已連續三年蟬聯北京十大商業品牌金獎。
    有如此巨頭企業背書,湊湊可謂一出生就帶著先天的“富二代”基因,呷哺在供應鏈端多年的積累以及高翻臺率帶來的競爭力,都將為“湊湊”的誕生提供良好的先天優勢。
    而和呷哺相比,湊湊的精致產品及服務使得他們在臺系風格方向的定位上更加明確。
    “我們不希望和呷哺呷哺的顧客定位做比較,而是在呷哺基礎上做延伸,延伸到目前呷哺沒辦法接觸到的部分顧客群的需求。”
    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產品風格,裝修調性,空間概念,湊湊幾乎是在各方面都采取反向打法,力圖找到火鍋市場的差異化定位。但這其中是否也會面臨一些無法避免的問題?
    比如
    非餐時間性價比較高的茶飲是否會影響正餐的上座率或翻臺率?
    較為精致和精細的產品和服務所打造的重模式,是否會降低餐廳運營效率和實際體驗的品質?
    在呷哺背書的過程中,重新定位的餐廳究竟能達到多少客群的轉化率?
    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是否真正已經開始轉變?
    4月份其三里屯通贏中心門店將正式對外營業,一切還要靜待消費者的檢驗,但這樣的嘗試,終歸是對市場最好的推動。
    湊湊方面表示,希望未來開店數量保持在每年三四十家的節奏,預計今年將會在北京市場開設七家門店,并在未來兩三年內鋪向全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連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017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3月2日 07:53
    下一篇 2016年3月2日 10: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