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前天的兩篇文章讓很多老板看得很過癮,因為覺得覺得選址終于有章可循了,以后選址就簡單了。別慌,有這種想法就是把選址這件事情想簡單了,如果你拿著那些算法來選址,你可能還是會很糾結,甚至發現無位置可選。
因為收集數據并且把數據間的聯系搞清楚是一種靜態思維,而非動態的,最重要的是把自身這個最大的變量給忘了;同時,也是一種局部的思維,沒有把線上線下流量通盤考慮。算賬,只是我們在選址時的考慮的其中一個維度,而非全部,切記。
先說第一個,選址要有動態思維,而非靜態,根據門口的人流量來判斷以后的營業額水平,是把人流給靜態化了。實際上,一條街上的人流不僅會根據周邊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也會根據這條街的變化而變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記得自己的店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變人流走向和顧客消費習慣。
我有兩家店在我接手的時候,已經空了很長時間,有一家空了一年多,大家都已經忘了之前這里做什么了。我接手以后,搞得很不錯,一家店已經四年多了,一家店三年多了,這就是改變了一部分人的行為軌跡和消費習慣。
我們生活中也經常會見到這樣店鋪,一個店把一條街給帶火了。我以前開店的小城市,在一條河邊有一排三四層的民房,以前這里就是民房,沒有任何商業。我朋友覺得這里環境不錯,關鍵是房租便宜,四層樓加一個大院子,只要5萬一年,決定試一試。一試不得了,生意非常好,每天的營業額至少一萬吧,已經四五年了。這些年,這個店讓他實現了人生飛躍啊。而且,他把那一片全帶動起來了,家家生意都還可以。
如果你按照我之前說的算法,這個地方是不能開店的,沒人流啊,沒人流怎么有營業額呢。換個思路,把自己就當做一定的流量因子,是吸引人的地方,選址就會多一條思路。
當然,這是一種更高階的思考問題方式,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基礎。這篇文章和前面的矛盾嗎?本質上不矛盾,而是使用的范圍可能會不一樣,因為不同規模的生意,不同的消費場景,對人流的要求不一樣;適合的人群也會有差別,有些老板還是新手小白,能力還不足,對于生意的理解還不夠深,還沒有 “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底氣,就應該保守點。但,我們一定也不能忘了,還有一種更加高級的做法,等待著自己去升級。
再說第二個,就是光考慮門口的人流量,是一種局部思維,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等客上門的思維。一個店的人流量是立體的,不僅包括線下,還包括線上,不僅包括被動人流,還包括主動人流。這個概念也說過多次,門口的自然人流就是被動人流,你通過自己的宣傳和推廣爭取來的顧客,就是主動人流。
現在開實體店是離不開線上經營的,未來的店鋪很難說得清是線上生意還是線下生意,因為線上和線下會融合得越來越緊密,邊界越來越模糊。現在很多店鋪幾乎就沒有線下流量,都是靠線上的訂單,比如純外賣店,寫字樓里的各種美容美甲理發店按摩店。當我們明白開店做生意的運營本質就是經營流量的時候,就會明白門口的一點點流量其實只是我們流量的一部分。
包括我自己的店鋪也是如此,外賣占比都在30%以上,最高的店鋪甚至達到了50%,換句話說,如果不做外賣,忽略線上的流量,營業額就要至少減少30%。我店里線下毛利65%左右,外賣毛利50%左右,外賣利潤雖然比不上線下,但是畢竟有利潤啊。實際上,做得好的店,包括絕大部分大品牌,線上的宣傳和推廣都做得特別好。
這篇文章想了好長時間要不要寫,因為怕很多人理解不過來,不過,覺得還是要寫出來,因為即使現在不理解,以后也會的。
………………………………………………....
拜師學藝:有個靠譜師傅,開店少走彎路
東北餃子店:
—第一批正在報名中
報名了解請點擊:拜師學藝:餃子項目
現撈鹵味店:
—第一批正在學習中
報名了解點擊:拜師學藝:現撈鹵味項目
后面還會上線更多項目。
想報名的,可以微信里私信老陳,沒微信的可以加:kaidianbiji8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有興趣的老板加老陳微信:kaidianbiji8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