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和很多連鎖從業者交流,發現大家對于數字化在行業中的價值與實際作用并不是特別清晰,只知道這是個方向和趨勢。
在這個趨勢下,企業數字化發展的目標以及具體的實現步驟和路徑,大家在自己的品牌運營落地過程中,卻并沒有相對清晰的思路。
這就容易導致部分企業對數字化期望太高,面臨高投入低回報的難點,甚至在數字化轉型中半途而廢。
為此我總結了三大模型,來幫助企業更有效地打造專屬的數字化資產。
在數字化時代,整個行業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
因為它是用新的消費者溝通方式和高效運營方式來重構行業及品牌,讓連鎖品牌在經營中徹底從經驗決策升級為科學決策。
我們如何科學決策,這就需要我們在連鎖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自己品牌的三個關鍵的基礎模型:消費者畫像模型、加盟商(店長畫像)模型、單店盈利模型。
一個優秀的品牌連鎖,實際就是在不斷復制自己優秀的單店模型。
優秀的店長(自營體系)、加盟商(加盟體系)是連鎖品牌拓展邊界的重要伙伴。
我們從1-10、10-30、30-100、100-1000、1000-10000家店的拓展過程中,應該在不同的階段來持續優化這三個模型。
在我們100-300家門店規模發展的過程中,這三個畫像模型能夠達成相對精準,就能幫助我們快速跨越千店規模走向萬店規模。
未來沒有完善這三個畫像模型的品牌將很難跨越千店規模。
這三個畫像模型對于一個品牌來說,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相互關聯的,和品牌的戰略、產品策略、服務方式密切相關。
如若沒有這三個完整畫像模型,品牌在未來發展中將被時代拋棄。
我們先從單店模型開始聊起。
今年四月份,在我們的一次行業沙龍中,有創始人問我在100家店規模時,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當時意見就是單店模型,如果存活下來100家門店規模了,自己的單店模型還不清晰,那品牌未來的發展一定會存在巨大的障礙。
那么單店模型到底是什么?
品牌的單店模型應該由一組客觀的指標和標簽組成:
指標:
投資回報率、盈虧平衡點、各成本與收入比率、市場影響、門店不同生命周期經營數據(新客數、復購率、坪效、人效、客單價、前五SKU)、基礎標準執行數據等。標簽:
有效覆蓋目標用戶人數、周邊商業特征等等。
不同的品牌、這個指標的定義會有所差異,根據自己所屬品類的屬性和行業基礎情況來分析。
每個品牌一般都不止一個單店模型,可能會有社區店模型、校區店模型、mall店模型、交通樞紐店模型等等,現在很多品牌還發展出來純外賣店模型。
每種單店模型的指標都會有差異,這個完全根據自己品牌的戰略確定。
投資回報快的單店、市場影響力不一定大;市場影響力大的門店、投資回報可能很低,但能夠建立更大的市場影響。
不斷梳理和優化自己的單店模型,最核心目的是在自己品牌戰略確定后,能夠更加精準的開拓市場。
在需要盈利的階段,盡最大努力先開發投資回報快的單店;
在需要市場影響力的階段、盡最大努力先開發市場影響力大的單店;
在穩定發展階段,根據現金流情況發展,不同類型的單店需要達成一個平衡。
我問過不下100個品牌的創始團隊,只有一個團隊能夠給我一個比較精準的自己品牌門店的投資回報周期。
一般告訴我說,我們的單店投資回報周期在10個月左右,差的是18個月、好的在6個月。
但沒有特別準確的數據,多少店在18個月、多少店在6個月,平均線到底是多少?低于平均線的是多少?高于平均線的是多少?
一個月前我和一個市場中相對強勢的品牌創始人交流,得知他們的外賣店收入和盈利狀況都不錯,我直接詢問這種店型的準確投資回報周期,他還給不出準確的數據。
我當時給出的意見是馬上落實和確定投資回報周期,看看這個店型的具體數據模型,是否可以一個大店帶四到八個外賣店的模型來擴展市場。
試想當我們自己都不能夠清晰自己品牌門店清晰的投資回報周期,如何制定對應的策略呢?
現在回過來看,還是整體的市場紅利太好了,精益運營的能力稍微弱一點還能夠活下去。
今天我們先聊到這里,后續幾周我們將圍繞這三個畫像模型展開深度的交流,歡迎各位拍磚。
文章來源:承睿聊連鎖
ARTICLE
文章
陶承睿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單純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