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昆明市民胡先生向當地媒體反映,自己在白云路的“楊榮聞氏兄弟酸菜魚”餐館點了一份田螺,可是在吃的過程中,發現這份田螺跟平時吃到的有點不太一樣,看著就很像是福壽螺。
胡先生點的田螺
于是,心有疑惑的他,就將這份田螺拍了一些圖片發到朋友圈和抖音,向其它認識的朋友詢問自己吃到的到底是什么。結果,幾分鐘后胡先生的心里更難受了,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剛剛吃的是福壽螺。
福壽螺?胡先生心中對這個詞還是有點了解的,聽說福壽螺是吃不得的,想到這里,胡先生立即撥打了餐館的電話,向對方反映情況,可不料店方卻一口咬定這就是田螺,還說要追究他誹謗門店的法律責任。
無奈之下,胡先生只得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反映給了當地媒體。隨后,記者前往該餐館向工作人員詢問此事,但工作人員表示,自己對這件事不是很了解。記者表示想點一份同樣的炒田螺,結果被告知這款田螺已經不賣了。
于是,記者便嘗試在外賣平臺訂一份這樣的田螺,卻發現餐館的菜單上也已經沒有這道菜了。
隨后,記者便自報身份,采訪詢問該店的廚師,可廚師卻說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是不是買的福壽螺,因為食材采購都是同一個供貨商。
可笑的是,這位廚師竟然說:“到底是田螺還是福壽螺,他也不是經常會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他能確定的就是,店內進貨的就是田螺,要是被確定為福壽螺的話,那也是供應商方面的問題。”
廚師還表示,事情發生后,他們也積極的聯系了供貨商,供貨商說那天給他們送的100%是田螺。
而記者根據廚師提供的供貨商聯系方式,聯系上了對方,可當記者表明身份之后,對方便立馬以“有事要忙”為由掛斷了電話。
點擊觀看視頻
▼
福壽螺
是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
公開資料顯示,福壽螺原產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本身含有大量寄生蟲而不能食用。據統計,一只福壽螺中含有寄生蟲少的有3000條,多的達6000條。
如果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感染此病,線蟲幼蟲會入侵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可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癥狀,嚴重者可致癡呆,甚至死亡!
而每年的5月至8月是福壽螺的繁殖旺季,一只雌性福壽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
福壽螺“禁令”
數年前,福壽螺在中國出現了最大的負面新聞。
當時北京一家很火的川菜館,推出了一道涼拌螺肉,本來用的是海螺,但是顧客反映海螺貴,所以餐館換成了福壽螺。
按照食用規定,螺肉是要在沸水里煮20分鐘的,但福壽螺肉煮的時間長了會變硬,所以廚師只煮了3~5分鐘。
結果,160多人吃了這道菜后,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此事轟動全國,該餐館既要賠付顧客,又要接受衛生局處罰,最后損失了2300多萬元。
此事件一出,福壽螺在全國一夜成名。北京、上海都禁止了福壽螺的銷售,西安也禁止餐館烹飪半生的福壽螺。但是近些年,一些不良餐廳、供應商用福壽螺冒充田螺,又讓其出現在餐桌上。
需要注意的是,廣州管圓線蟲并不是廣州特產,它只是我國學者陳心陶1933年在廣州的老鼠體內發現的,所以用廣州來命名。
人如果吃了沒煮熟的感染螺,幼蟲就會在體內爬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你會感覺頭極度疼痛,不能受到任何震動,脖子也變得僵硬,皮膚不碰都會疼,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如何分辨田螺和福壽螺?
那么,到底胡先生吃到的是田螺還是福壽螺?
相信很多廚友是能分辨出來的,特別是那些在農村撿過的人,一眼就知道了,田螺不是長這樣的。
其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福壽螺個頭很大;田螺則個頭小,多為1厘米-1.5厘米。
2.田螺的殼比較硬,而福壽螺的殼比較薄、脆。
3.一般屁股短、螺口大的是福壽螺;而屁股尖、螺口小的是田螺。
4.福壽螺的外殼呈黃色;田螺的外殼呈青褐色。
5.肉色較淺且多為黃白色的是福壽螺;肉色深且多為青褐色的是田螺。
看胡先生點的那份螺,很明顯就是尾巴短的福壽螺,這一點是真不能推脫責任,估計是貪便宜進貨的,供貨商雖然明面沒說,但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要說分辨不出田螺和福壽螺的區別,這話就更加的不靠譜了,作為廚師,連田螺和福壽螺都分不清楚,那不是天大的笑話嗎?還當什么廚師呢?
說到最后,這下大家應該知道,田螺和福壽螺該怎么分辨了吧?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