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餐飲:是網紅,但不想只是網紅

    抱團、做局、跨省、玩社交……長沙“網紅城市”的B面,我們來拆解!

    總第 2822 

    餐企老板內參特約撰稿人 翟彬 | 文



    『前言』

    提起長沙的餐飲,你的關鍵詞是什么?

    是“墨茉點心局、茶顏悅色,文和友、虎頭局”,這些當紅“炸子雞”;還是“百億估值,網紅餐飲工廠,VC收割機,餐飲人大學”,這些吸睛的話題。

    “網紅”似乎都是最直白、最容易理解和最“繞不開”的一個標簽。

    不知何時,長沙的餐飲品牌們就成了網紅的代名詞,而網紅一詞也被粗暴概況為“套路化排隊”,甚至 “國潮+小紅書種草+抖音探店”的組合也被宣揚成了長沙成功的“財富密碼”。

    這些“標簽化和公式化”的認知雖然過于片面,但并不妨礙在“短平快”的商業環境下大有市場,畢竟“造星知識的懶人包”更容易滿足人們對通往財富之路的渴望。

    不過,拋開“網紅餐飲”這個單一視角來說,對于生長于斯的長沙餐飲品牌們,成功的背后其實有著另外一套商業邏輯。

    長沙餐飲品牌靠什么收割年輕人?

    最近墨茉點心局剛剛獲得了美團龍珠的數億元融資,美團龍珠創始合伙人朱擁華在談及投資原因時表示, “當第一次走進墨茉店里的時候,瞬間感受到的那種點心香味、國風環境與人潮洶涌帶來的沖擊,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第一次在深圳看到喜茶門店時的感覺。墨茉的國風品牌加產品創新,準確地擊中了年輕人的心,也讓我們立刻意識到了這個品牌未來的巨大潛力。”

    問題來了,到底是什么擊中了“年輕人的心”,年輕人的心里又在想什么?

    1.體驗第一,好吃第二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90后人數已達3.62億,占總人口的17.3%,超過80后成為當之無愧的消費中堅。這群生來就被“消費主義”包裹下的互聯網原住民,早已習慣了線上消費,“買買買”是他們的日常操作,熱衷表達成了他們的宿命。

    于是,當消費主權掌握在這一代年輕人的手中時,消費認知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更多”到“更好”,從“實用主義”到“去功能化”,新世代們越來越重視精神價值在生活中的意義,這也是潮玩、盲盒、漢服能夠盛行的根本原因。

    因此,對于年輕人來說,當超級文和友出現的時候,相當于打開了一個新世界。懷舊風、賽博朋克般的置景,沉浸式的體驗,讓消費者樂在其中。所以好玩、好拍照就足夠了,至于是否好吃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實際上,文和友在走出長沙之后,也已經徹底變為“餐飲+商業地產”的文旅項目,像是廣州和深圳的超級文和友,餐與非餐的比例接近1:1,涵蓋了大量零售業態,你很難再說文和友只是個餐飲品牌。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文和友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餐廳”,而是迪士尼,本質都是在和互聯網爭奪用戶的時間,因為吃一頓文和友沒三、四個小時根本出不來(和密室逃脫和劇本殺都是一個路子),只是文和友的方式“更高級”一些,“既要占據你的胃,也要占據你的時間”。

    而長沙餐飲的另外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

    如果你在小紅書上搜索關鍵詞“長沙+美食”,從排名最靠前的筆記中你會發現,文和友、茶顏悅色和墨茉點心局并不在達人推薦的必吃榜中,原因很簡單,因為“并不好吃”,尤其是奔著吃“地道湘菜”去的人,一般都會被安利到蒼蠅小館或者知名老字號。

    但是,文和友等網紅品牌又一定會被推薦去打卡,這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長沙的餐飲被人為的分流成“美食專享”和“打卡專用”兩種,尤其是被社交媒體不斷放大之后,文和友、茶顏悅色和墨茉點心局甚至變成“特產型餐飲”。

    未來隨著物理距離被高鐵和航空的飛速發展所打破,社交媒體的滲透率在不斷加深,移動互聯網原住民對于“口味、文化、宗族、語言、傳承” 為代表的菜系概念越來越模糊,“正宗和地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好玩、創新和刺激”才更讓人上頭。

    2.不懂玩社交的品牌,不是好網紅

    嚴格意義上來說,茶顏悅色、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等“國潮品牌”在“品牌文化”的差異上的并不明顯,甚至有些同質化。因為“國潮”是“集體認知”,并非“品牌個性”。這些品牌并非脫胎于湘菜或者老長沙這個“文化母體”,屬于“生造”或者二次創新,因此品類特征不明顯,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護城河”。

    但這并不妨礙“國潮品牌們”對消費者心理的精準拿捏。

    因為“茶顏悅色們”為廣大女性消費者提供了“最平價的社交貨幣”。國潮風的品牌形象——讓大家看出我與眾不同的審美;高顏值的包裝與產品——太適合發朋友圈和小紅書,拿著奶茶還能拍到剛做好的美甲;親民的價格——比起曬包包和lamer,拍一杯十幾塊錢的奶茶發圈,簡直是良心商家。所以我們看到,文和友的海量自拍承包了2018年的大眾點評和抖音,而茶顏悅色、墨茉點心局則接續霸屏這兩年的小紅書。U1S1,長沙的餐飲品牌在軟實力的打造上確實下了真功夫。

    摸透了年輕人的心思,提供好充足的“彈藥”,剩下的就讓年輕人自由發揮。所以,“茶顏悅色們”早已不是單純的餐飲品牌,而是為年輕人提供“新生活方式”的“快時尚餐飲品牌”。
    本地短兵相接
    出省抱團發展

    說長沙品牌喜歡組CP一點都不為過,從黃興路到五一廣場一線,炊煙和費大廚、虎頭局和墨茉點心局,董順桃和黑色經典,門店基本都挨著開,競爭都是“直給”,從不含蓄。在外人看來,這樣的競爭也許過于“霸蠻”,但實際上品牌通過組團的方式造勢,很容易就把“場子”炒熱了。
    尤其是新品牌,或者新品類在某個場域同時開店,很容易就把該品類的市場份額放大,因為“胃口就這么大”,到底該吃啥取決于這條街上能看到的品牌或者品類密度,當你滿眼望去都是奶茶、麻薯、臭豆腐的時候,做出“就吃這個得了”的決策就顯得非常的自然。

    不過類似的打法并非長沙獨有,KFC和麥當勞才是原創,只不過在長沙被發揮到了極致。由于本土餐飲品牌過于強勢,外阜的品牌想在長沙核心商圈立足就會很難,除非是非常強勢的品牌(海底撈),或者是互補性很強的(咖啡),否則很難適應長沙餐飲的競爭節奏。

    另外,與同品類貼身肉搏齊名的,是長沙品牌的“抱團出海”。
    今年4月,茶顏悅色借著超級文和友深圳店的開業做了家“快閃店”,原本只計劃開3個月,后來因為過于火爆就延期到9月。對于在外阜開店極為謹慎的茶顏悅色,其CEO呂良給出的開店理由也很獨特:“投奔文和友去深圳玩幾個月,支持一下湖南老鄉”。

    如果說茶顏悅色在深圳開店有“試水溫”的意圖,那炊煙和費大廚同時選擇在上海開店,則更能彰顯長沙品牌抱團的傳統。今年的5月和7月,炊煙和費大廚在上海星月環球港相繼開出了各自品牌的省外首店,更夸張的是炊煙在環球港的三樓,費大廚在四樓,長沙兩大排隊王比鄰而交,同時在上海開店,一時間在上海灘掀起了“湘菜熱”。


    用便利店的邏輯開店
    在長沙你會有一個錯覺,那就是滿大街都是茶顏悅色,尤其是在黃興路等核心商圈,幾乎三五步就能看見一家。

    但實際上,長沙奶茶市場里,門店數量第一的是書亦燒仙草,全市有456家;而全長沙的茶顏悅色排名第二,只有273家,那為什么我們會覺得茶顏悅色到處都是呢?

    秘密就在于茶顏悅色的開店邏輯,即在核心商圈里密集開店。以五一廣場+黃興路步行街為例,不到10平方公里范圍內就有超過40家茶顏悅色。因此我們看到,在黃興路上茶顏悅色有各式各樣的店型,“旗艦店、店中店、街邊店、商場店”,茶顏悅色把能拿下的門店都拿下來。相比較于瑞幸的一流商圈二流位置,和喜茶的優中選優不同,茶顏悅色這種 “我全要”的選址邏輯略顯“激進”。

    不過這種優質商圈密集開店的邏輯,某種程度上與星巴克非常類似。以北京某排名前五的商圈來說,一個商圈竟有五家星巴克(一家甄選店、一家地鐵商業店、三家商場店)。如此密集的開店,可以達到三個目的:第一,讓喜歡喝的人唾手可得;第二,幫助不知道喝什么的人快速進行消費決策;第三,就是迅速形成品牌認知,尤其是在品牌初期。

    “用門店密度占領消費者心智”,這點其實跟便利店很像。比如山西太原的“唐久和金虎”,上海的“7-11和全家”,廣東的美佳宜,都是門店數量比公交站點還多。“方便、快捷、密集”,讓品牌融入生活,成為其無法分割的一部分,這才是品牌最終想要達到的。
    “借勢,做局”
    從高勢能的地方往下打
    今年上半年,麥當勞實現110.13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30%;凈利潤較去年翻番增長至37.5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加136%。6月底,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已經超過4000家。

    曾有人問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成功的原因,其自謙把原因歸功于地段好,就是那段最有名的話:“一個好碼頭,狗屎都賣錢”

    話糙,但理不糙,當2018年5月7日,IFS(長沙國際金融中心)正式開業的那一天,五一路商圈的最后一塊拼圖就此完成。從此,黃興路-五一廣場-國金中心一線就組成了長沙核心的商業中心,沒有之一。

    另外,隨著長沙躋身新一線城市后,城市也釋放出了巨大的紅利——更低的物價水平、更年輕的消費者,更旺盛的購買力,比肩一線的消費習慣,由此也讓黃興路-五一廣場-國金中心商圈快速成長為與成都太古里、重慶解放碑、南京新街口齊名的國內頂級商圈。

    而茶顏悅色的首店就是開在這么一個“用流量堆出來”的地方,從高勢能的地方往下打,自然水到渠成。不僅是茶顏悅色,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等這些“后生晚輩”也都循著前人的路走,紛紛把首店開在了寸土寸金國金中心商圈。

    這種高舉高打,借勢做局的策略也受到了VC們的認可,徐新在投資完墨茉點心局后曾說:“我覺得Vicky(墨茉點心局創始人王瑜霄)這小姑娘不簡單,洞察力很強。小小的公司就懂得高舉高打,敢把4家店都開在長沙步行街,拿下制高點,特別有品牌勢能!”

    不僅在長沙是如此,本土品牌走出長沙,同樣是高舉高打,炊煙和費大廚把品牌的成人禮放在了品牌勢能最高的城市——上海,而且選取的還是是流量NO1的月星環球港。

    在文和友和茶顏悅色的帶動下,長沙逐漸成長為國內建立品牌勢能最好的地方,并吸引著越來越的品牌來此開局、創業。注冊地原本在上海的虎頭局渣打餅行,一開始就確定在長沙開店布局的策略;而帝都大眾點評面包甜點熱門榜第一名的三里屯網紅品牌“塔撻”,更是把第二家店直接開到了長沙國金街。

    如今打造品牌的“長沙模式”正在各地被如法炮制,做咖啡一定要去上海(全球咖啡店最多的城市),做奶茶到廣州(全國奶茶店數量排名第一),做酒館到深圳(全國第一家酒館上市公司所在地),做燒烤的要到北京(排名前十的燒烤品牌,六個在北京),做火鍋的要到重慶,明星做餐飲非成都不可。
    小結
    以前長沙餐飲品牌偏安一隅,對中國餐飲影響力的輸出功率有限。而現在只要提起餐飲,長沙似乎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動輒數十、百億的估值,被頂級VC環伺,對于光環傍身的長沙餐飲品牌來說,似乎做什么都是對的,長沙餐飲從未像今天這般榮耀。

    而自信心爆棚的“文和友們”對長沙餐飲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深。品牌的國潮化,讓長沙本土的烘焙品牌在產品上模仿墨茉點心局,在logo上山寨茶顏悅色;商業地產的“文和友化”,讓越來越的商場熱衷造景,仿造“老長沙”(比如剛開業的東塘里);甚至連打法都開始“茶顏悅色化”,比如檸季在長沙太平街幾百米的距離就開出了4家門店。

    看好長沙的人,說文和友們代表著餐飲的未來,是“餐飲新物種”,未來可期;而看衰的人同樣理由充分,“資本擊鼓傳花的游戲,估值脫離現實,全都是泡沫”。

    如今彈藥充足的長沙餐飲品牌們已經要開始要舍命狂奔了,但隨著走出去,異地的離場管理難度將會越來越大,跑的太快,如何管控風險,將是擺在長沙餐飲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據說,合興發茶冰室在融資路演中被投資人問的最多的兩個問題是:“你能火多久,你怎么能管理那么多的店”?

    同樣的問題,期待長沙餐飲人的完美答案。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對于餐廳來說,門頭是吸引流量的第一入口,但顏色卻是餐飲品牌的第一吸睛點,你怎么看呢?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餐企老板內參”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97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4日 17:03
    下一篇 2021年9月4日 17: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