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供應鏈眾生相:誕生了“第一股”,有的卻在收縮裁員…


    導讀:

    中國餐飲供應鏈如同餐飲門店一樣,冰火兩重天!

    9月6日上午,速凍米面餐飲供應鏈巨頭千味央廚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鄭州千味央廚成功登陸A股,餐飲供應鏈第一股誕生,上市首日漲幅43.98%!千味央廚此次發行2128萬股,發行價為15.71元,募資3.34億元。

    千味央廚此次募資主要是投入新鄉千味央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建設項目(三期),及總部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千味央廚董事長孫劍表示:“本次A股發行上市,對千味央廚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但上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起點,新開始,千味央廚將以進入資本市場為契機,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業務能力,嚴控產品質量,實現公司進一步跨越式發展。”

    01

    從思念食品到千味央廚

    賣油條上市年營收超9億

    千味央廚成立于2012年,主業為面向餐飲企業的速凍面米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千味央廚把自身定位為“餐飲供應鏈”而不僅是“速凍食品加工”。

    千味央廚稱,其致力于為餐飲、酒店、團體食堂提供全面供應解決方案;千味央廚先后成為肯德基、必勝客、德克士、真功夫、永和豆漿等餐飲企業和錦江之星酒店、富士康集團戰略合作伙伴。

    招股書顯示,千味央廚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7億元、8.89億元、9.4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867.89萬元、7412萬元、7658.83萬元。

    千味央廚2018年、2019年、2020年扣非后凈利分別為5899.27萬元、7315.31萬元、5814.44萬元。

    千味央廚2021年1-6月營收5.68億,較上年同期增長54.8%,凈利為357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47.67%,扣非凈利為3480萬,較上年同期增長110%。

    千味央廚預計2021年1-9月營收8.78億到8.93億,凈利5479萬元到5579萬,較上年同期增12.31%-14.36%;預計扣非凈利為5380萬元到5480萬元。

    千味央廚背后的掌舵者——李偉大有來頭。他是思念的創始人,可以說,千味央廚是李偉在食品行業的第二春。

    目前,千味央廚擁有包括油條、芝麻球、蛋撻皮等在內的300多個單品,已成為餐飲供應鏈領域中速凍米面方面的龍頭。

    02

    美菜網的難關

    裁員、撤城、被曝資金困難

    近日,有多位原美菜網員工對媒體透露,美菜網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CTO廖若雪已經被辭退,聯合創始人徐薛胤接手技術部門后,近50%人員被裁。

    “美菜盈利模式一直走不通,融資斷檔,資金鏈出現問題,裁員是必然的,預計9月中旬之前結束這波裁員。同時,美菜網還將縮減此前大力布局的倉儲業務,撤出部分城市。”據一位已經離職的美菜網員工王先生透露。

    與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服務C端的生鮮電商不同,美菜網則是主打農產品和蔬菜水果的B2B電商網站。“生鮮B2B的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美菜網遲遲沒有盈利與其商品、選品有關,倉儲物流先做好,商品跟不上,也很難得到客戶認可。”新零售行業專家鮑躍忠表示。

    美菜方面公開回應稱,美菜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進行正常的組織調整與優化,不斷提高組織效能和專業能力,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價值。同時,美菜所有的業務城市均在正常運營。

    同時,供貨商也賺不到錢。據報道,美菜在平臺模式下對供應商的抽成較高:米面糧油 5%,干貨 18%,調料 16-17%,酒水 6%,餐廚 10%,洗潔精 20%。

    美菜為了控制成本,還停掉了營運費用,活動費由供應商承擔,這意味著一個干貨供應商運營成本會達到 25%,甚至高于供應商開店賣貨的成本。

    但這一嘗試并未給美菜帶來盈利的曙光,據媒體報道,美菜網在半年來退出了10個中心城市和數百個縣城,加速向平臺模式轉型。“但平臺化仍不順利,由于城市之間的資源調配程序過于復雜,影響到了履約效率,近期升級為城市的區域又降級并入了原主城。”

    王先生認為:“公司戰略搖擺不定,在IPO消息傳出后,不斷招人擴張,但又在這一波裁員中將新進員工幾乎全部裁掉,不少員工連補償都沒有,這是讓員工來替高層背鍋。”

    此次離職的一位管理人員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不少消息指出這次裁員是為了給上市做準備,但從人員到規模都在縮減,要靠什么來撐起市值呢?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美菜正在與美銀、華興資本、摩根士丹利等一道籌備上市事宜,開始探尋投資者興趣,擬籌資5億美元,公司估值等細節尚未最終確定。但美菜內部工作人員明確表示這已是舊聞,并不屬實。

    據了解,由于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內生鮮電商虧損已是行業普遍現狀。今年5月,餓了么旗下B2B食材配送平臺“有菜”就因為種種原因宣布停止運營。

    03

    美團快驢

    一個慢業務從擴張到收縮

    大擴張不到一年,美團為外賣商家供貨的 B2B 業務快驢轉向收縮。據悉,快驢在近百個城市提供服務,目前預計暫停部分城市,僅保留一二線城市。

    而就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快驢提出 “百城攻堅戰” 的擴張計劃,計劃以比自營更輕的平臺模式進行擴張。此后開拓了約 70 個城市,以三線城市為主。

    一位快驢人士稱,下半年,快驢將更多以現有的合作賣家為主,增強平臺的供貨、倉儲、履約等基礎能力建設。

    美團是中國最大的餐飲平臺,有 680 萬的商家通過美團提供外賣、吸引到店客流,美團為它們供貨聽上去水到渠成。美團創始人、CEO 王興曾表示,長遠看如果美團只做很淺的連接,那是沒價值的。
    六年過去,美團在快驢業務上的進展依然有限,業務還在少數頭部城市探索。


    這一輪關城,表明快驢對下沉市場的探索暫時失敗,也意味著美團 B2B 生鮮電商業務還在比較早期階段。
    對此,美團方面表示,快驢進貨將在調整后更聚焦一二線城市,美團堅定在餐飲供應鏈領域長期投入,持續為行業和客戶創造價值。
    和社區團購、共享充電寶、打車等新業務一樣,美團采取了在行業初期模仿對手的策略,小步試錯與迭代,等待行業窗口期到來。
    一些行業人士把快驢比作 “跟隨者”。
    美團對餐飲供應鏈市場的探索始于 2015 年秋,晚于美菜兩年。最初,美團上線商家后臺系統 “快驢”,通過其中的供應鏈板塊 “快驢進貨” 為美團外賣平臺商家提供食材、一次性用品、酒水飲料等進貨服務。

    餐飲食材從農戶到餐飲門店一路要經歷層層的經銷商。互聯網公司介入的 B2B 模式下,平臺或像天貓一樣,撮合批發商與店家;或像京東自營一樣,直接從廠家或經銷商采購,再賣給餐飲商戶,省去了中間環節。
    平臺提供倉儲、物流、以及商戶食材采購的線上化管理等服務,以提升交易效率、賺取收入。
    快驢最開始采用自營模式。彼時美團和餓了么競爭白熱,對商家的爭奪是關鍵一步,平臺提供食材供應服務能夠讓商家體驗更好,提升商家對平臺的粘性。
    2018 年 10 月,美團單獨成立快驢事業部。美團歷來是老人帶新業務,新人帶老業務。快驢經歷了兩任負責人,首任負責人是美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
    獨立運營兩年后,快驢在全國服務的商家規模約百萬家,在全國有 5 萬個 SKU(商品品類),主要提供米面糧油、蔬菜雞蛋、時令水果、肉禽水產、酒水飲料、方便速食等在內的商品。


    快驢的步子一直邁得很小。2020 年,美團將重點投入社區團購業務后,曾一度收攏生鮮戰線——快驢內部調了 10% 的產研人員支持美團優選。快驢 2020 年也沒有再開新城,整體目標是收縮虧損。

    截至 2020 年 12 月,快驢覆蓋的城市僅 38 個。
    直到 2021 年春節,快驢決定增加平臺模式,要求 21 天上線該模式,內部被稱作 “21
    天項目”。
    上線后,快驢立即制定了一個 “百城攻堅戰” 計劃,覆蓋更多三四線城市。平臺模式的典型是創業公司淘大集,成立于 2016 年,是位于湖北的地方性公司。

    不同于直營模式,淘大集采用的是更輕的平臺模式,平臺不再直接從產地供應商采購貨物,而是將餐飲商戶的訂單直接推送給供應商加工、打包送到倉庫。
    平臺模式相對靈活,把采購、加工等相對重的環節交由供應商來做,不僅能夠幫助平臺分擔一部分成本,還能夠更好地因地制宜,每個城市的情況都有特殊性,如重慶和黑龍江人喜歡的商品種類差異很大。
    而在自營模式下,各個環節由平臺自己負責。快驢的倉庫不具備加工功能,由供應商自加工,按照銷售包裹數入倉。美菜則以原料的方式、按照斤數入倉。前者鏈條更短,可以縮減倉庫加工面積和人員成本,控制成本和復雜度;但后者更能保證產品質量。

    一位熟悉美團的人士稱,美團在決定大力投入一個業務前,都需要能把賬算清楚,或者看到一個確定的機會,快驢至今還處在模式探索期。
    僅 8 月 24 日一天,快驢在一個省份就關掉了 3 個城市的業務。一位快驢人士表示:“撤得很突然,早上說撤,中午就開始拉物資。” 

    但他認為,這一步還是走得太晚了,根據快驢第二季度的銷售數據,已經可以判斷 2/3 新開的城市業務需要關掉。

    03

    分散、不標準化

    難以改造的中國餐飲供應鏈


    快驢日單量和交易額在行業內僅次于美菜,但若以整個市場規模而論,兩家公司仍然只是起步。據悉,2020 年快驢交易額接近百億元,美菜在 400 億元左右。若以萬億市場來計算,美菜嘗試 7 年后的滲透率只有 4%。
    根據《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為 4.27 萬億,其中 30% 為食材。據此推算,中國餐飲供應鏈市場規模可能超過萬億。
    在美菜創始人劉傳軍的構想中,這是一門有廣闊前景的生意。
    傳統的餐飲供應鏈也的確存在優化改進空間:價格不透明,主要采購途徑依賴于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在經過一系列的物流環節后,采購成本高且食材損耗大。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手段,可以提高傳統供應鏈的效率,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規模效應。
    全球最大餐飲食品供應商,Sysco 市值超 400 億美元。1969 年,這家美國公司最初由一批小食品供應商合并組成,第一年就將銷售額做到過億美元。此后靠并購整合逐步壯大,服務于全球 90 多個國家,有超 60 萬用戶,毛利率穩定在 18-20% 之間。
    中國供應鏈業務起步會更難,形成規模化的平臺也更難。Sysco 以大客戶為主,中國餐飲市場大多是中小商家,市場難以集中。根據美團發布的《2020 年中國餐飲外賣中小商戶發展報告》,中小商家占比 8 成。


    而 Sysco 面對的供應商也更少,當地主食牛肉 85% 來自四家肉類加工商。而中國前四大養豬供應商的市場占有率剛過 30%。
    理論上,在供需均分散的市場里,平臺的話語權會更大。
    但過于分散的中國農業生產也意味著農產品生產效率低、品控難。中國中小商家對價格敏感,如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等,他們往往會在價格低廉的基礎上去要求質量,平臺可以從中盈利的空間也低。
    不同于淘寶、京東,一個商戶可以對應全國性市場,餐飲企業需要的商品更多來自本地。這意味著餐飲供應鏈電商所建立的平臺往往是分散在不同城市的獨立市場,平臺難有規模效應。
    再加上 B2B 餐飲供應鏈行業是個重運營、管理和資本的慢生意。餐飲供應鏈涉及的環節眾多,重要的節點包括招商品類的豐富度、品類寬度、履約能力、銷售對市場需求把握的精準度、物流的配送時效、商品質量等。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效率提升,改造難度極大。
    短期內,市場參與者在倉儲、物流成本、業務管理方面的支出高企,這些為行業內公司盈利帶來了壓力。
    一位快驢人士表示,目前的行業毛利,僅夠支撐物流成本,有些城市甚至都無法覆蓋物流成本。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本地市場需求有限,另外本地供應商提供的商品品類不全,需要從上百公里外的城市調貨,物流成本高企,這些導致企業的收入無法覆蓋成本。
    一位行業人士指出,目前互聯網平臺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效率,還不及本地的小供應商。
    中國餐飲供應鏈企業中,除了像美菜、一畝田、淘大集等創業公司,還有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傳統餐飲企業海底撈、新辣道等。
    目前,國內最大的 B2B 餐飲供應鏈公司是美菜,成立至今仍未實現盈利,最新估值下滑到約為 50 億美元。劉傳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菜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農產品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標準化生產。
    行業參與者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商業模式以支持繼續投資,美菜推出面向消費者的社區團購項目美家美菜,阿里旗下的菜劃算也曾在杭州、寧波、蘇州上線類似叮咚買菜的前置倉項目。
    后來者的處境更加艱難。一位快驢人士表示,快驢的單量少,訂貨量只有美菜的幾分之一,對供應商的話語權弱,經常需要湊供應商的存貨。

    小結:

    無論如何,餐飲供應鏈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需要從業者披荊斬棘,本著“長期主義”,一定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END-

    來源 | 晚點LatePost、財聯社、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9月9日,“數據重塑餐飲,智慧再造加盟”餐飲O2O論壇在深圳舉行!

    延伸閱讀

    • 火爆出圈的湘菜,破局關鍵到底在哪兒?

    • 海底撈再添勁敵?撈王火鍋赴港上市!

    • 20%顧客貢獻80%收入!看西貝如何玩轉會員營銷?

    • 重慶為什么出不了“海底撈”?這幾點原因值得深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09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8日 04:06
    下一篇 2021年9月8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