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餐飲平臺改造餐飲供應鏈的計劃暫時失敗了。
文 | 萬珮 馬可欣
編輯 | 黃俊杰
大擴張不到一年,美團為外賣商家供貨的 B2B 業務快驢轉向收縮。《晚點 LatePost》獨家獲悉,快驢在近百個城市提供服務,目前預計暫停部分城市,僅保留一二線城市。
而就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快驢提出 “百城攻堅戰” 的擴張計劃,計劃以比自營更輕的平臺模式進行擴張。此后開拓了約 70 個城市,以三線城市為主。
一位快驢人士稱,下半年,快驢將更多以現有的合作賣家為主,增強平臺的供貨、倉儲、履約等基礎能力建設。
美團是中國最大的餐飲平臺,有 680 萬的商家通過美團提供外賣、吸引到店客流,美團為它們供貨聽上去水到渠成。美團創始人、CEO 王興在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曾表示,長遠看如果美團只做很淺的連接,那是沒價值的。美團要在各個垂直行業都做更深層次的連接。
六年過去,美團在快驢業務上的進展依然有限,業務還在少數頭部城市探索。
收縮的不止有快驢,B2B 餐飲供應鏈創業公司美菜也在全國多地停止了服務。
這一輪關城,表明快驢對下沉市場的探索暫時失敗,也意味著美團 B2B 生鮮電商業務還在比較早期階段。
對此,美團方面表示,快驢進貨將在調整后更聚焦一二線城市,美團堅定在餐飲供應鏈領域長期投入,持續為行業和客戶創造價值。
一個慢業務從擴張到收縮
和社區團購、共享充電寶、打車等新業務一樣,美團采取了在行業初期模仿對手的策略,小步試錯與迭代,等待行業窗口期到來。
一些行業人士把快驢比作 “跟隨者”。
美團對餐飲供應鏈市場的探索始于 2015 年秋,晚于美菜兩年。最初,美團上線商家后臺系統 “快驢”,通過其中的供應鏈板塊 “快驢進貨” 為美團外賣平臺商家提供食材、一次性用品、酒水飲料等進貨服務。這些商家以夫妻老婆店、中小型餐飲企業為主。
餐飲食材從農戶到餐飲門店一路要經歷層層的經銷商。互聯網公司介入的 B2B 模式下,平臺或像天貓一樣,撮合批發商與店家;或像京東自營一樣,直接從廠家或經銷商采購,再賣給餐飲商戶,省去了中間環節。
平臺提供倉儲、物流、以及商戶食材采購的線上化管理等服務,以提升交易效率、賺取收入。
快驢最開始采用自營模式。彼時美團和餓了么競爭白熱,對商家的爭奪是關鍵一步,平臺提供食材供應服務能夠讓商家體驗更好,提升商家對平臺的粘性。
2018 年 10 月,美團單獨成立快驢事業部。美團歷來是老人帶新業務,新人帶老業務。快驢經歷了兩任負責人,首任負責人是美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陳于 2019 年 4 月離職后,由郭萬懷接管。
獨立運營兩年后,快驢在全國服務的商家規模約百萬家,在全國有 5 萬個 SKU(商品品類),主要提供米面糧油、蔬菜雞蛋、時令水果、肉禽水產、酒水飲料、方便速食等在內的商品。
快驢的步子一直邁得很小。2020 年,美團將重點投入社區團購業務后,曾一度收攏生鮮戰線——快驢內部調了 10% 的產研人員支持美團優選。快驢 2020 年也沒有再開新城,整體目標是收縮虧損。截至 2020 年 12 月,快驢覆蓋的城市僅 38 個。
直到 2021 年春節,快驢決定增加平臺模式,要求 21 天上線該模式,內部被稱作 “21 天項目”。
上線后,快驢立即制定了一個 “百城攻堅戰” 計劃,覆蓋更多三四線城市。平臺模式的典型是創業公司淘大集,成立于 2016 年,是位于湖北的地方性公司。不同于直營模式,淘大集采用的是更輕的平臺模式,平臺不再直接從產地供應商采購貨物,而是將餐飲商戶的訂單直接推送給供應商加工、打包送到倉庫。
平臺模式相對靈活,把采購、加工等相對重的環節交由供應商來做,不僅能夠幫助平臺分擔一部分成本,還能夠更好地因地制宜,每個城市的情況都有特殊性,如重慶和黑龍江人喜歡的商品種類差異很大。
而在自營模式下,各個環節由平臺自己負責。快驢的倉庫不具備加工功能,由供應商自加工,按照銷售包裹數入倉。美菜則以原料的方式、按照斤數入倉。前者鏈條更短,可以縮減倉庫加工面積和人員成本,控制成本和復雜度;但后者更能保證產品質量。
年初,美菜開始用平臺模式做下沉市場的滲透。
快驢隨即跟隨,一位美菜人士稱:“美菜下沉哪個縣城,快驢就跟去哪個縣城。”
快驢不只是簡單的復制模式。快驢可復用美團外賣積累的數據,上述美菜人士認為 “快驢比美菜執行得更到位。” 他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快驢在下沉縣域簡化流程,精益化去浪費,時效和品質的管控手段更到位。
目前,美菜和快驢均是自營和平臺兩種模式并行。不過這并沒有給快驢帶來業務體量的大幅增長。
行業參與者還處在模式探索中。在平臺模式下,很難深入把控每一個環節。供應商對商品的品質、價格把控不到位,導致用戶體驗感不好。
同時,供貨商也賺不到錢。據自媒體《食材榜》報道,美菜在平臺模式下對供應商的抽成較高:米面糧油 5%,干貨 18%,調料 16-17%,酒水 6%,餐廚 10%,洗潔精 20%。美菜為了控制成本,還停掉了營運費用,活動費由供應商承擔,這意味著一個干貨供應商運營成本會達到 25%,甚至高于供應商開店賣貨的成本。
一位熟悉美團的人士稱,美團在決定大力投入一個業務前,都需要能把賬算清楚,或者看到一個確定的機會,快驢至今還處在模式探索期。
僅 8 月 24 日一天,快驢在一個省份就關掉了 3 個城市的業務。一位快驢人士表示:“撤得很突然,早上說撤,中午就開始拉物資。” 但他認為,這一步還是走得太晚了,根據快驢第二季度的銷售數據,已經可以判斷 2/3 新開的城市業務需要關掉。
分散、不標準化
難以改造的中國餐飲供應鏈
快驢日單量和交易額在行業內僅次于美菜,但若以整個市場規模而論,兩家公司仍然只是起步。《晚點 LatePost》獲悉,2020 年快驢交易額接近百億元。頭部創業公司美菜在 400 億元左右。若以萬億市場來計算,美菜嘗試 7 年后的滲透率只有 4%。
根據《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為 4.27 萬億,其中 30% 為食材。據此推算,中國餐飲供應鏈市場規模可能超過萬億。
在美菜創始人劉傳軍的構想中,這是一門有廣闊前景的生意。C2C 和 B2B 兩種模式的市場規模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 C2C 或 B2C 模式是指一次將 1.6 元 / 斤的白菜送到用戶手里,B2B 模式則意味著一次將一車白菜送給足夠多的餐廳。”
傳統的餐飲供應鏈也的確存在優化改進空間:價格不透明,主要采購途徑依賴于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在經過一系列的物流環節后,采購成本高且食材損耗大。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手段,可以提高傳統供應鏈的效率,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規模效應。
全球最大餐飲食品供應商,Sysco 市值超 400 億美元。1969 年,這家美國公司最初由一批小食品供應商合并組成,第一年就將銷售額做到過億美元。此后靠并購整合逐步壯大,服務于全球 90 多個國家,有超 60 萬用戶,毛利率穩定在 18-20% 之間。
中國供應鏈業務起步會更難,形成規模化的平臺也更難。Sysco 以大客戶為主,中國餐飲市場大多是中小商家,市場難以集中。根據美團發布的《2020 年中國餐飲外賣中小商戶發展報告》,中小商家占比 8 成。
而 Sysco 面對的供應商也更少,當地主食牛肉 85% 來自四家肉類加工商。而中國前四大養豬供應商的市場占有率剛過 30%。
理論上,在供需均分散的市場里,平臺的話語權會更大。根據國盛證劵在去年的《美團的第二曲線》報告中提及,“理論上中國的(食材供應鏈)市場比歐美的市場更好,上下游相較美國都更加分散”。
但過于分散的中國農業生產也意味著農產品生產效率低、品控難。中國中小商家對價格敏感,如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等,他們往往會在價格低廉的基礎上去要求質量,平臺可以從中盈利的空間也低。
不同于淘寶、京東,一個商戶可以對應全國性市場,餐飲企業需要的商品更多來自本地。這意味著餐飲供應鏈電商所建立的平臺往往是分散在不同城市的獨立市場,平臺難有規模效應。
再加上 B2B 餐飲供應鏈行業是個重運營、管理和資本的慢生意。餐飲供應鏈涉及的環節眾多,重要的節點包括招商品類的豐富度、品類寬度、履約能力、銷售對市場需求把握的精準度、物流的配送時效、商品質量等。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效率提升,改造難度極大。
短期內,市場參與者在倉儲、物流成本、業務管理方面的支出高企,這些為行業內公司盈利帶來了壓力。
一位快驢人士表示,目前的行業毛利,僅夠支撐物流成本,有些城市甚至都無法覆蓋物流成本。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本地市場需求有限,另外本地供應商提供的商品品類不全,需要從上百公里外的城市調貨,物流成本高企,這些導致企業的收入無法覆蓋成本。
一位行業人士指出,目前互聯網平臺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效率,還不及本地的小供應商。
中國餐飲供應鏈企業中,除了像美菜、一畝田、淘大集等創業公司,還有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傳統餐飲企業海底撈、新辣道等。
目前,國內最大的 B2B 餐飲供應鏈公司是美菜,由于融資不順利,最新估值下滑到約為 50 億美元。這家公司成立至今仍未實現盈利。劉傳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菜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農產品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標準化生產。
行業參與者一直在探索更多的商業模式以支持繼續投資,美菜推出面向消費者的社區團購項目美家美菜,阿里旗下的菜劃算也曾在杭州、寧波、蘇州上線類似叮咚買菜的前置倉項目。
后來者的處境更加艱難。一位快驢人士表示,快驢的單量少,訂貨量只有美菜的幾分之一,對供應商的話語權弱,經常需要湊供應商的存貨。
無法放棄的新業務
快驢是美團探索最長的新業務,美團創始人、CEO 王興曾在 2021 年 3 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稱,將繼續加大對快驢的投資,開拓這一重要且碎片化程度較高的市場。
目前,快驢團隊也達到數千人規模。一位快驢人士說,“快驢是屬于即使虧損也要做的業務,需要長期有耐心。”
中國農業和餐飲業都在標準化的初期,這是一片尚待開墾之地,難以進入。單者也意味著互聯網平臺還有機會參與進來,幫助供應鏈完成數字化改造。
快驢服務的是美團上的餐飲商家。王興在第一季度財報會上說,快驢 “是美團為飯店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一部分”。抓住餐飲供應鏈的機會不但能為美團提供新的增長來源,也能鞏固原有的餐飲業務。
快驢也幫助美團積累了此前欠缺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一位美團優選人士說,如果不是快驢、買菜等業務先行探索了倉儲、供應鏈等相對重的環節,以及內部培養了一批生鮮電商的人才,美團開辟社區團購業務會更為艱難。
餓了么也曾想進入 B2B 餐飲供應鏈,推出同樣定位的 “有菜” 業務,不過該項目一度在 2016 年停止運營,而后在 2018 年重啟。在 2021 年 5 月,有菜又宣布關停。
一位外賣人士稱,“或許需要等待整體供貨效率提升,或者整體餐飲從業者的年輕化。”
一位熟悉美團的人士曾對《晚點 LatePost》表示,理想狀態下,美團和拼多多等公司將有可能會和沃爾瑪一樣,不僅控貨入倉,還會控制貨如何從原產地被生產、運輸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更高效率、更低成本。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要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的進化,從中尋找增長機會,或許只能越做越重,比今天的美團外賣更重。
更多精彩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上)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下)
資本搶食2000億鹵味藍海,紅杉、騰訊下場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新希望半年虧了34億,為啥還要癡心養豬?
餐飲+超市鼻祖:EATALY成功秘訣
餐飲B端電商一片藍海 誰會是中國的Infomart?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三井物產、Infomart戰略投資奧琦瑋子公司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曾就職于正大集團、吉野家、新希望六和、美團快驢等,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CIPS)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等,致力于幫助食品和餐飲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合作|咨詢 請加微信 18610542110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