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椒”侵權案全部撤訴!亂象背后是“無良”律所在興風作浪?

    文 | 職業餐飲網 劉妍

    因為招牌上有“青花椒”三個字,四川十多家餐館被上海一家餐企告了!

    該餐企認為,這十幾家餐館未經授權將“青花椒”三個字的商標用于店鋪的門頭、廣告牌、菜單等處,侵犯了其商標權。
    此事一出,立馬引發了眾怒!
    四川省的火鍋協會、調味品協會、市監局紛紛出來發聲,譴責該行為!央視網直接評論:這哪是維權,更像碰瓷!
    普普通通的調味料怎么就成了注冊商標?從“逍遙鎮胡辣湯”,到“潼關肉夾饃”,再到如今的“青花椒”,為什么這類“碰瓷式”商標維權屢屢發生?

    匪夷所思!四川“青花椒”被上海公司告了

    在川渝的美食里,青花椒稱得上是靈魂調味品,當地街頭打著“青花椒”招牌的餐廳更是不勝枚舉,青花椒魚、青花椒雞、青花椒火鍋……涵蓋了各個品類。
    但是近日,四川卻有十幾家餐館,因為使用“青花椒”三個字被上海的一家公司告上了法庭,多家餐館不得不“鏟字”自保。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1、四川十幾家餐館使用“青花椒”被告!
    近日,成都一火鍋店店主唐女士收到了法院發來的傳票,被告知自己經營了多年的火鍋店因為使用“青花椒”商標而侵權了。

    (唐女士經營的店鋪)
    經證實,不只是唐女士的門店,成都、遂寧、眉山多地共十余家餐飲企業都因為侵害商標權糾紛被告上了法庭,而這些案件的原告都是“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公司”。
    有餐館關門之后依然被起訴,所以多家餐館“鏟字”以求自保。而自稱最倒霉的唐女士,已經被同樣的理由起訴了兩次,不堪其擾加上疫情影響,她被迫關停了店鋪,目前正在辦理注銷手續。
    天眼查顯示,萬翠堂成立于2013年6月,目前已注冊“青花椒”“青花椒花椒魚”等商標數十個,包含“青花椒”圖案商標、青花椒砂鍋魚以及其英文標注等。
    今年以來萬翠堂公司已起訴十余家餐館侵害商標權,涉及四川、浙江、上海、河南、江蘇等多省市。令人意外的是,目前在全國已經結案的14起訴訟中,萬翠堂幾乎全部勝訴。
    2、被訴商家:怎么青花椒還能被注冊成商標?
    生意做得好好的,突然被人告上了法庭,商家們覺得又冤枉又氣憤:
    “我們做的小本生意,十年前辦的營業執照上就是這個店名,對方注冊商標時間比我開店時間晚,怎么就侵權了?”
    “我這店本來就因為疫情掙不到什么錢,現在對方一開口就要我們賠5萬,店里現在人都請不起了。”
    “這根本就是惡意注冊,和碰瓷有什么兩樣?!”
    而在氣憤的同時,商家們更是覺得百思不得其解:
    “青花椒不是我們每天做菜都會放的調味品嗎?怎么這還能被注冊成商標?”
    “青花椒、紅花椒是我們的特產,四川人家家戶戶都不離,憑啥他一個上海公司給我們注冊了?!”
    “對方完全是在侵占我們的公共資源。”


    此事甚至還引起了四川青花椒種植大縣鹽源縣廣大青花椒種植戶們的恐慌,用一句當地老百姓的話說,“院里的青花椒樹瑟瑟發抖”。
    3、上海萬翠堂董事長回應:深感抱歉,全部撤訴!
    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公司這一波操作,引發了眾怒,也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12月25日下午,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公司董事長左正飛對此事回應稱,“所有訴訟均系第三方——正尚律和(北京)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發起,并非上海萬翠堂本意。”

    左正飛表示,他們注冊商標的初衷是,打擊惡意模仿、騙取加盟費的不良商家。但在具體的維權過程中,正尚律和已完全歪曲公司正當維權、保護品牌的初心。所以萬翠堂已責令正尚律和撤回全部訴訟,并停止與其合作,并保留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同時,左正飛還以四川老鄉的身份,表示了對父老鄉親的歉意,說“青花椒本來就是川渝地區的東西,‘青花椒’三個字大家都可以用。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把這道菜繼續做好。”
    4、央視網評:這哪是維權,更像碰瓷!
    “青花椒”商標維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
    12月26日下午,央視網微信公眾號發表評論文章,表示“這哪是維權?更像碰瓷”,指出了上海萬翠堂利用商標惡意訴訟的行為。

    同日下午,四川省火鍋協會發表《聲明》,表示已經聯合重慶市火鍋協會等行業協會,將成立一個知識產權維權中心,以杜絕日后類似事件的發生。
    12月27日上午,四川調味品協會也發表聲明:將對“青花椒”商標提起無效訴訟。

    商標維權,已成“無良”律師事務所“生財之道”!
    “逍遙鎮胡辣湯”“潼關肉夾饃”的商標維權風波過去還沒多久,沒想到“青花椒”又來頂風作案。從地名到常見的調味料,離譜的商標維權事件一次又一次刺激著餐飲人的神經。
    為什么總是發生這類事件?商標敲詐怎么就屢禁不止?這背后其實是一種以律師事務所為主導的“商業模式”。
    1、商標維權“生意”,部分律所成“幕后黑手”
    餐飲品牌一直有商標維權這方面的需求,但是從前都是自己去處理這些事,花費高不說,勞心勞力還有可能收效甚微,小品牌根本就耗不起。
    連鮑師傅、鹿角巷、茶顏悅色這些知名品牌都曾吃過這方面的虧,和山寨品牌斗智斗勇多年,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如今,這種需求被一些律師事務所看在眼里,他們嗅到了機會,便“摸索”出來一種賺錢的商業模式:給有需要的餐飲品牌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品牌不用出打官司的錢甚至還能有分成。
    慢慢地,行業內就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所以無論是此前的“逍遙鎮胡辣湯”“潼關肉夾饃”,還是這次的“青花椒”,幾次商標維權事件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全權代理的第三方機構在背后推波助瀾。
    然而,真正的商標維權,是對方侵犯了自身商標的權益,然后商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商標維權”變成了一門生意,一切就都變味了。
    2、“無良”律師事務所不顧品牌死活,一切以賺錢為目的
    最關鍵的點就是,這些律師事務所他們壓根不會管原告品牌的死活。
    無論對方是不是真的影響到品牌,無論商標什么時候注冊的,哪怕是在一個偏僻的小鎮,只要能搜索到的他們就去告,絲毫不考慮對品牌有什么影響,一切以賺錢為目的。
    此次“青花椒”維權事件中,幫助萬翠堂打官司的那家第三方機構,其公眾號一篇宣傳文章,詳細道出了這類型機構的運作模式:
    文章宣稱委托方不用花一分錢,也不用出一個人。
    “全國46個城市、32家律所的調查團隊、專業律師就都是你的人”;
    “2000+員工全國范圍內地毯式排查,用時15到45天,《全國侵權報告》出爐”;
    “你說打誰我們就打誰”;
    “用時30天左右“民事訴訟or協商解決or行政查處or刑事追究,你說了算”。
    文章還稱,整個過程全墊資,委托方零成本。但是天眼查顯示,該機構經營范圍包括法律咨詢,并不包括律師執業活動。

    (文章截圖)

    3、“不想惹事”的餐飲商家選擇花錢消災,息事寧人
    而這些律師事務之所以能夠“得逞”,是因為他們摸準了那些被告商家的心理。
    許多餐飲老板這輩子都沒和官司沾過邊,一收到法院傳票就懵了,又不了解詳細的法律條文,就會以為自己真的“犯法”了。
    此時,對于這些被告商家來講,如果真的和對方對簿公堂,不僅請律師需要花錢,而且一旦輸了,3萬、5萬的賠款也不是比小數目。
    基于此,大部分商家會選擇息事寧人,少則用1萬塊,多則用幾萬塊私下和解。像此次“青花椒”維權事件中,就有被告商家透露,自己私下收到了協商電話,賠償金額從3萬談到了1.5萬。
    職業餐飲網總結:
    雖然這些律師事務所的“無良”行為,給餐飲品牌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也給餐飲人提了個醒:
    無論是夫妻店還是連鎖企業,一定要有商標意識,而一旦自己的商標權益受到侵犯,千萬不要委托給第三方全權代理,不然很可能會對品牌形成反噬!
    -END-

    主編丨陳青
    推薦閱
    客流驟降、虧損關門,商場“自身難保”,餐飲何去何從?

    后廚新寵!橄欖油賦能中餐,數位五星總廚同臺獻技解構菜品創新秘籍!

    盒馬首家“9塊9半自助小火鍋”開業!搶食呷哺呷哺?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45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8日 17:02
    下一篇 2021年12月28日 17: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