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戶上海,星巴克前高管坐鎮,但中國還缺一個藍瓶咖啡嗎?

    Blue Bottle Coffee,俗稱藍瓶咖啡,許多咖啡愛好者的朝圣品牌。

    剛剛過去的2021年,經歷了四處選址、組建在華團隊后,2022年,首店似乎真的要開出來了——其中國區總部和烘焙廠落戶上海。

    在日本和韓國順風順水的藍瓶咖啡,在中國還能繼續創造神話嗎?

    在其總部落成之際,我們再次來聊聊中國咖啡市場的機會點。

     


    總部落戶上海,星巴克前高管坐鎮

    姍姍來遲的藍瓶咖啡,似乎在首店選址、團隊組建中,過多消耗了咖啡愛好者的熱情。
     
    繼臺灣快閃店、香港首店之后,藍瓶咖啡大陸首店的傳聞一直在坊間流傳。
     
    2021年3月份,一張來自Linkedin領英的截圖,顯示藍瓶咖啡正在招聘“品牌總監”,工作地點在上海。



    隨后,一則“藍瓶子即將在上海開店”的消息,迅速在咖啡圈里引發了討論。

    7月份,藍瓶咖啡內地首店落戶前灘太古里的消息,再一次在行業刷了屏,多個B端和C端媒體跟進,甚至不少忠粉還前去前灘太古里打探。
     
    1個月后,藍瓶咖啡
    (中國)
    有限公司于8月中旬成立,董事長和總經理分別來自雀巢和星巴克的消息,又一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董事長來自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士德,總經理則為藍瓶咖啡大中華區總經理胡駿,其中胡駿曾任原星巴克中國Siren Retail負責人,在星巴克烘焙工坊籌備中發揮重要作用。

    高配的團隊構成,又在行業引發了大量的媒體報道。
     
    同年11月,靴子終于落地了:首店選址確定在上海靜安國際中心。

    2022年新年伊始,
    藍瓶咖啡中國區總部注冊落戶上海市靜安區,烘焙廠也同時落戶于此,消息再一次登上了各大媒體的晨報。
     

    藍瓶咖啡的每一個新動作,都能引發一波關于其品牌特色、商業模式的分析,以及對大陸打法的猜測,也讓這個有著“咖啡界Apple”之稱的品牌,漸漸褪去了神秘感。
     
    而在多次的傳聞、分析、探訪中,似乎消費者和媒體的熱情,都在被消耗。
     
    甚至有媒體預測,
    “來得太晚,做得不好,都可能會讓藍瓶咖啡更快地失去吸引力。”
     
    遲到的藍瓶咖啡,在2022年正式開出大陸首店后,還能延續日本和韓國開店的神話嗎?
     


    全球咖啡館最多的上海
    還缺一個“藍瓶咖啡”嗎?

    據悉,藍瓶咖啡2002年創立于美國加州,創始人來自于音樂領域,從周末市集上的咖啡車起步。

    這個品牌將“精品咖啡”這個模糊的概念,做成了有明顯差異化的視覺體系、門店服務和產品體驗,并穩定地推廣到所有門店內。
     
    這個很多國內消費者沒喝過、卻聽說過的品牌,在咖啡界名聲斐然——
    只有不到100家店,卻擁有和星巴克相近知名度。
     

    藍瓶咖啡門店,圖源大眾點評


    2017年9月,雀巢宣布斥資約4.25億美元收購藍瓶咖啡68%的股份,
    當時僅有50家門店的藍瓶咖啡估值7億美元,令全球咖啡界咋舌。
     
    這樣一個充滿光環的品牌,如果在5年前進入大陸,伴隨飲品業整體的市場紅利,藍瓶咖啡憑借知名度和獨特產品體驗,或許能收獲更多資本、商業、消費者的青睞。
     
    而如果在3年前進入大陸,彼時咖啡市場正在冉冉升起,整個咖啡賽道存在大量空白,因為瑞幸咖啡帶來的關注度,新品牌能迅速占領心智,建立起品牌。
     

    瑞幸咖啡


    在商業領域,有個著名的
    “時光機理論”
    ,通俗解釋就是,
    把一個已經在某地區流行起來的商品/模式,快速復制到一個空白地區,賺取時間差。
     
    曾經在美國硅谷最早引發精品咖啡消費潮流的藍瓶咖啡,有很好的品牌基礎,但現在進入中國,
    時光機理論中的“時間差”,藍瓶咖啡幾乎已經錯過。
     
    當下的中國市場,早已今非昔比。
     
    上海,已經是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數量遠超紐約、倫敦、東京等咖啡文化輸出地,大大小小的連鎖品牌跑馬圈地,各具特色的獨立小館盤踞街頭。

    從定位、風格上看
    ,和藍瓶喝法一樣講究的arabica,已經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開出幾十家門店,早早占據了“朝圣打卡標簽”。
     

    arabica門店


    還有成立于北京的的蘭熊鮮奶、Blueglass等品牌,從視覺上看,和藍瓶咖啡的主題色、極簡風格都有一拼。
     
    而在模式上,
    國內的連鎖品牌Seesaw、M stand,已經開出近百家門店,在千店千面、門店造景、跨界玩法、產品創新上,絲毫不輸藍瓶咖啡,且更懂得中國消費者,已經讓不少國外品牌借鑒。

    來到零售戰場,
    藍瓶咖啡還將會遇到已經“超越雀巢”的三頓半,以及永璞、隅田川、時萃等品牌,在包裝、技術、玩法上,有的已經做到全球領先。
     

    三頓半


    甚至在最擅長的品牌塑造方面
    ,國內短視頻的崛起、咖啡外賣的普及、社交平臺的種草玩法、社群的運營等等,高高在上的藍瓶咖啡能不能玩得轉,還是未知數。
     
    首店開業后的藍瓶咖啡,
    能不能真的撼動上海這個全球咖啡的“競技場”,充滿了不確定性。
     


    網紅打卡路線,還能走得通嗎?

    眾所周知,咖啡有三種屬性:
    提神、品鑒和社交。

    一個販賣咖啡的商家,很難同時提供三種屬性。
     
    提神的咖啡需要便宜,品鑒的咖啡需要精品,社交的咖啡必須要好看。
     
    曾經的中國咖啡,以小眾的品鑒型咖啡館,和第三空間式的社交咖啡為主,而在
    最近兩年,提供功能性的剛需咖啡越來越流行。
     
    Manner,以及全國各地的Manner模式追隨者,在全國范圍內把平價咖啡做起來了。而幸運咖、打工人咖啡、3立方等品牌,則把咖啡的價格做到了10元以下。
     

    Manner Coffee


    好咖啡不應該那么貴、20元也能喝到精品豆,早已在行業里成為共識。15~25元成為了咖啡領域消費基數最大的價格帶。
     
    國內從業者開始放低姿態,傾聽消費者的需求。

    要足夠日常,油餅蘸咖啡、中式燉咖啡安排上了;
    手沖要加糖,“好,我給您拌勻了”;
    喝不慣苦的,那就加水果加黑芝麻加椰漿……
     
    藍瓶咖啡作為精品咖啡代表品牌,曾以個性聞名:比如只售賣48h的咖啡豆、不提供Wifi、沒有電源接口、門店的桌椅也很有限。
     
    價格也很堅挺,在日本的門店,最基礎的意式濃縮也在人民幣25元/杯。
     
    藍瓶咖啡品牌創始人認為,
    這里不是讓顧客來辦公或社交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顧客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
     

    讓顧客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圖源大眾點評


    藍瓶咖啡的模式,本質上是“少而精致化”的網紅打卡路線,與國內當下高頻、平價、本地化的咖啡主流趨勢,并不相符。
     
    而在不缺首店,更不缺網紅餐飲的上海,藍瓶咖啡從網紅變長紅的路,將充滿挑戰。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購票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飲力學院VIP

    飲品店新員工培訓10講: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73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5日 11:03
    下一篇 2022年1月5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