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月19日),業界幾乎被“元氣森林2021年銷售額達75億元”的消息刷屏了,然而這一消息很快被元氣森林否定了:“數據不實。”
的確,最近兩年,成立于2016年的元氣森林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也是整個飲品市場成長速度較快的企業之一,曾有媒體在報道中稱“在2020年,沒有一款飲料比元氣森林更為火爆。”根據胡潤最新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在中國新上榜的146家獨角獸公司中,元氣森林的估值高達950億元。
但飲品行業從來都是“瞬息萬變”的,沒有人知道一款產品能火多久,也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會流行什么。
當我們今天再度打開“元氣森林2021年銷售額達75億元”的相關報道時,不少頁面顯示“404”“頁面找不到了”……
而該新聞的出處主要源自元氣森林的一則推廣信息:1月19日,元氣森林對外稱,與全聚德推出新年年夜飯禮盒。宣稱“一口烤鴨一口元氣森林,雙方旨在聯合打入年輕人的年夜飯消費場景。”
其中,現在還能看到的未修改報道中有一段是這么描述的:“在元氣森林成立之初,就以打造國際知名的中國食品品牌為己任,2020年,元氣森林業績同比增長約270%,全年銷售額達30億元,2021年全年銷售額達75億。目前,產品已覆蓋全國超30個省、市、自治區,出口美國、日本、新加坡等40個國家。”
由于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在2020年曾對外稱,2021年元氣森林定下線下銷售目標是75億元。因此,不少報道報道宣稱“唐彬森‘吹的牛’實現了。”
不過,元氣森林對此很快作出反應,對相關信息進行修改,修改后的報道變成了“元氣森林成立于2016年,在元氣森林成立之初,就以打造國際知名的中國食品品牌為己任,2018年銷售額不到2億元。2020年,元氣森林業績同比增長約270%,全年銷售額達30億元。目前,產品已覆蓋全國超30個省、市、自治區,出口美國、日本、新加坡等40個國家。”
也就是說,元氣森林否認了2021年銷售額達75億的信息。
眾所周知,元氣森林以主打“0糖0脂0卡”的元氣森林氣泡水起家,迄今已有元氣森林乳茶、燃茶、滿分氣泡果汁、纖茶無糖茶飲料、外星人電解質水等多品類飲品。
此外,元氣森林還孵化了北海牧場乳制品品牌。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19 年 6 月成立的北海牧場是元氣森林孵化的乳制品品牌,主打 “0 蔗糖” 賣點,馬琳為其負責人。在之前的媒體采訪中,北海牧場相關人士稱,該品牌 2020 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67%,線上和線下占比約為 6:4。
除了在品類上不斷拓展,據公開報道,元氣森林還先后投資成立或參股北京追天逐日咨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滁州王辣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輕巧拿(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自然造物(安徽)酒業有限公司、元卓(咸寧)包裝有限公司、北京觀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而元氣森林的創始人唐彬森早在元氣森林之前,就開始了整個消費版圖的布局,其創立的挑戰者資本目前已投資超過100+創業公司,包括老虎證券(NASDAQ:TIGR)、家鄉互動(03798-HK)、元氣森林、活力28、拉面說、BIGOFFS、食族人、Today便利店、熊貓精釀、觀云白酒、望山楂、蜂鳥出行、KisKis、小熊駕到、戴可思等眾多優秀項目。
眾所周知,2021年將是元氣森林十分關鍵的一年。若能保持高速增長、進一步提升市占率,將鞏固其在資本心中的地位,助其在上市前備足糧草。
但隨著元氣森林否定了75億元銷售額,其業績究竟幾何也就成迷了。
不過,據36氪報道,2020年元氣森林的銷售額是23億元到25億元,其中氣泡水的銷售占比超過70%,與老牌水飲公司農夫山泉旗下茶飲料、功能性飲料等單品類的年銷售額已經十分接近。
而正是在2020年12月舉辦的經銷商大會上,元氣森林創始人唐斌森提出了線下75億元的銷售目標。
據此推算,2021年元氣森林的業績要增長300%以上,若按元氣森林旗下氣泡水5元/瓶的價格計算,要原價賣出15億瓶才能實現目標。這在飲品行業雖然不能說是堪稱“奇跡”的業績表現吧,但至少也能稱得上是“爆發式”增長,但最近幾年似乎并未出現過這種態勢,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或品牌中。
而根據元氣森林1月14日最新發布的“2021年氣泡水消費洞察”顯示,其女性消費者占比70%,男性占比30%;從區域上看,江蘇、浙江、廣東占比分別為10.82%、9.78%和9.59%,緊隨其后的是上海、北京、山東、遼寧、福建、河南和河北,整體來看,南方地區消費占比60%;從消費者年齡段來看,95后占據了50%的份額,其中,25-29歲年齡段的占比高達28.76%;從購買理由看,排名前三的理由分別是0糖0脂0卡,好喝、口味多以及氣泡足;消費最多的口味是白桃味,占比1/7;在消費者期待的口味排名中,海鹽玫瑰味、沁甜西瓜味冰糖番茄味排名前三;從季節上看,夏季消費量是冬季的1.5倍。
此外,隨著元氣森林等添加赤蘚糖醇代替蔗糖以主打“0糖0熱量”的飲品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而為這些企業提供赤蘚糖醇、三氯蔗糖等甜味劑的相關企業也迎來高光時刻。
其中,山東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元生物”)就是其中之一,近期,三元生物創業板上市成功,其為元氣森林的供貨數據也隨之披露。
2021年三元生物科技前2大客戶,數據來源:三元生物科技招股書
據三元生物招股書顯示,元氣森林從2020年的第三大躋身2021年的第一大直銷客戶,2021年上半年,元氣森林向三元生物采購赤蘚糖醇等產品的金額為18493.01萬元,占三元生物的23.5%。
而元氣森林的另一大供應商保齡寶也于12月13日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億元至2.1億元,同比增長281.05%至321.1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6億元至1.8億元,同比增長341。
保齡寶曾表示,公司于2015年左右就和元氣森林合作,主要向元氣森林供應赤蘚糖醇、聚葡萄糖(水溶性膳食纖維)等產品,目前是公司的戰略合作客戶。
收獲自然是業績的持續增長,而其爆紅也引來競爭對手的覬覦,紛紛推出同類型產品阻擊其進一步發展。從元氣森林的“看家本領”氣泡水這一品類來說,迄今凡是有一定規模的飲品企業,旗下均有相關產品,比如可口可樂、百事、農夫山泉、娃哈哈、喜茶、奈雪的茶等等。
由于競爭對手來勢洶洶,元氣森林還曾遭遇“卡脖子”。
“我們還很弱小的時候,根本沒人關注我們。但當我們發展起來之后,才發現供應鏈背后的博弈無處不在。”元氣森林生產中心總經理李炳前曾坦言,在飲料行業中部分“巨頭”的壓力下,2018年至2020年,元氣森林曾多次遭遇供應商“斷供”。
“因為這些原因,元氣森林在2018年營收才2億規模的時候,毅然決定第二年投入10億元建第一家工廠。這個價值10個億的決定,原本預備用兩個小時來討論,最終花了不到五分鐘就做出了最終決策。”李炳前說。
從2019年起,元氣森林開始布局的“5大超級城市群+自建工廠”全國戰略,分別在安徽滁州、天津西青、廣東肇慶、湖北咸寧及四川都江堰選址建廠。元氣森林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五大工廠分別對應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地區5大城市集群,重點對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川渝、兩湖中南地區市場。
去年10月26日,元氣森林對外發布稱“超級城市群+自建工廠”戰略初步完成:通過兩年的布局,元氣森林耗資55億元,完成了5家自建工廠的初步戰略布局。據悉,元氣森林五大工廠計劃總投資55億元,總占地面積超過1000余畝,全部投產后總產能超過50億瓶
除了在經營模式上“由輕轉重”,元氣森林在架構上也進行了重新梳理。
去年12月底,元氣森林圍繞組織架構進行大范圍調整。原乳制品品牌北海牧場的負責人馬琳,將分管元氣森林所有中后臺業務;創始人唐彬森則會把更多精力放到渠道、銷售管理和產品研發。
據財經新媒體報道,在過去一年中,元氣森林新增飲料口味30余種,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為5.5個月。截至2021年9月,元氣森林研發成本同比增加350%,研發總費用在同等規模飲料企業中占比最高。
另據晚點LatePost報道,目前,元氣森林的組織調整還在進行中,元氣森林的全國銷售負責人也在此輪調整中被更換。一系列變化似乎意味著,效率和成本將成為元氣未來一年關注的重點。
而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元氣森林亟待講出新故事的切實體現。
一方面,氣泡水品類已經“內卷”相當嚴重,而元氣森林的護城河并不高。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食評方表示:“氣泡水已經過了講故事這個階段了,現在講的是硬件、硬實力。那以前呢,叫做輕資產、代工,投機取巧,現在講的是規模效應、品牌效應、產品產業鏈的完整度、服務體系、客戶粘性、市場布局,團隊素質等,是全方位多維度的一個競爭,而不是說一個點的一個競爭。”
“因此,元氣森林不可能繼續延續此前的這種熱度了。”朱丹蓬補充道,規模比他大、品牌比他強,實力比他更厲害的都在做(氣泡水),怎么可能還有此前的熱度?
另一方面,雖然元氣森林近幾年培育了諸多產品,但從規模上來說,這些產品在元氣森林的整體占比并不高,亟待提升。
· END ·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