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9
期
細分里仍有藍海!
餐飲專家余奕宏認為:
“新進的創業者、普通的創業者、中小微企業,
當下中國餐飲業依然充滿機遇,各個細分賽道、細分客群與場景,遠遠沒有被滿足。
”
尤其是在政府的推動下,河南燴面開始申遺,南昌舉辦米粉節等等,各地細分的品類里,仍存在新入局者的機會。
炒雞外賣
小店真挺小,后廚最多容納3個人,但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天就能有近兩百份的外賣訂單。
辭職半年之后,他已經加盟了7家炒雞店,收入比上班時翻了好幾倍。
定客群:
銀發經濟是暗趨勢!
“客群重構”是當整個商業市場面臨的主課題。目前來看,主流可群可以分為:Z世代、新中產、銀發族。
2020年我國的出生率降至8.52%,部分地區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2021年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8.8歲,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13.5%。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銀發經濟是人口結構的潛在趨勢。
相對于我們經常探討的Z世代,以及新中產,銀發族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重要部分。
內參君與一位從事老年餐10多年的餐飲人交流后,發現這仍是一塊處女地。
魯小鋒從2006年就開始從事老年餐廳,“剛剛做老年餐的時候一直是自己貼錢”他介紹,“堅持用心做好對老年人的服務,老年餐廳的口碑也滿滿積累了起來,生意開始越來越紅火。目前我們已經有50多個就餐點。”
魯小鋒的老年餐廳營業中
談到老年餐廳的生意經,他提到了非常多經營細節。比如,為了照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個別食堂檔口還會一分為二,一邊是5個無糖素菜,一邊是正常口味的菜品。他認為根據老年人群體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發菜系,是老年餐廳能深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老年人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又要求他們對食材的新鮮度質量等格外重視。魯小鋒表示,為了保證食材的品質,他現在每天都是在快驢上采買蔬菜,每月的采購金額達到一百萬左右。一方面省時省力,保證了所有餐點的供應量,另一方面還能幫他清晰明了地控制成本,他能有更多時間思考怎樣更好地服務于老年人。
重運營:
不要過度依賴營銷,用好工具提升顧客體驗!
今年兩會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嚴琦提到:“當前,越來也多餐飲企業面臨著人力成本逐年增長,人員流動性增大、服務人員加速流失等棘手問題,行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要支持傳統餐飲企業迭代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
當下新入局的餐飲從業者,在經營起點上就占據了一定的優勢。在疫情偶發的情況下,線上化運營不可或缺。比如通過數字化工具,沉淀會員,運營“私域流量”已經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以前很多門店之所以有時間沉淀老客戶,但是現在競爭激烈,顧客精力被分散,私域工具可以幫忙提升顧客體驗,加速顧客從普通用戶到忠實粉絲的轉化。
紫光園社區店
位于北京的老字號紫光園,在疫情前只有30家店,如今已經開出了100多家新店。逆風翻盤的故事里,離不開“私域流量”的作用。疫情期間,紫光園圍繞附近3公里是搭建社群,3個月時間服務了近6萬人,不僅給門店帶來了直接的收入,挺過了疫情,也為后續開店儲備了流量大軍。
穩供應鏈:
高效采購,解放后廚壓力!
同樣是在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洪明基礎提出了緊關餐飲成本的提案:“經濟下行與剛性成本上漲加劇了企業經營困難,連鎖企業呼吁房租減免多舉措政策應隨疫情常態化、固定化。”
成本壓力讓疫情下的餐飲人,愈加不堪重負。一面開源,一面節流,是餐飲人接下來要面對的長期問題。其中,房租、人力這兩大成本不斷攀升,反而食材成本的可控性更強。
以前餐廳大多是一家家的比價,摸索好多年才有個穩定渠道。內參君發現,當下餐飲人基本上都采用互聯網采購平臺來提升采購效率、壓縮成本。包括前文提到的小朱和魯小鋒,都是與美團快驢合作,緩解了門店采購壓力。
“炒雞這個品類需要現炒現做,進貨、原材料是重頭。主要是沒有時間跑去市場,挨家挨戶挑那些東西,可以在線上一站式買齊全。”
炒雞店正從美團快驢進貨
據小朱介紹,他使用的美團快驢進貨平均每天能夠節省2-3小時的采購時間。他作為餐飲新手,剛剛接觸使用,也非常省事兒,從登錄商城、官方審核、選購食材一氣呵成,幾分鐘即可完成一天的食材采購;下單后有專業配送人員送貨上門,店員只需到點兒收貨即可。趕上商城促銷天天有低價商品,性價比算下來比菜市場還要高;而且還有專業售后服務,不用擔心食材質量問題來回“扯皮”,比較省心。
“比瞎跑亂跑方便多了。”小朱告訴內參君,他每天都會在美團快驢進幾百塊錢的單,價格透明、公道,品類也全,關鍵是送貨上門,不用像老一輩那樣,沒到天亮就早早去菜市場,一家家地比貨拿貨,用2、3個小時才能買完菜。
小朱正從網上下單食材
他現在只用一個手機,在美團快驢上花幾分鐘加購下單,就能搞定幾乎所有的食材,從主材料的整雞,到青紅椒等配菜,再到大料花椒等調味,一應俱全。“店里忙,互聯網買菜給自己省了不少時間和人力開銷,這才是小店能快速運轉的秘訣。”小朱說道。
采購線上化只是一方面,為了全方面“減負”,小朱從管理、人效、銷售各個維度,盡可能地線上化:經營上側重外賣,把線上增量做成了主營業務,更大化削減人力與店鋪租金;為了小店盡快達到收支平衡,他還將人員嚴格控制在3人,不進行無意義的擴張,聚焦在小店的靈活與穩健。
現在,他在杭州、南京、武漢連開了7家沂蒙山炒雞店,基本人員配置僅2-3人,外賣日訂單量穩定在170-180單,月銷售額能達到15萬元,這得益于人效的提升、線上平臺和數字化工具的應用。
總結
盡管疫情的不確定性,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多重打擊,在供應鏈、數字化、資本等多方的加持下,中國餐飲行業的基建剛剛搭建完成,也剛迎來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此時進入餐飲行業,決心與策略都顯得異常重要。如果缺乏了決心,疫情一出現就容易崩盤。倘若是一股勁兒蠻干,也很容易成為別人刀下的韭菜。
餐飲行業接下來將進入更加“專業主義”的階段。從來沒有最壞的時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從各個環節,將餐飲經營的顆粒度做細做精,便是機遇所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快驢商城獲取更多信息。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