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3
期
江邊城外的“承包人”們:
一年最高貢獻1.2億元營收
江邊城外鮮少提員工“忠誠度”,而是強調“信任感”。 不過,在這家公司呆了5年以上的員工,有269人,10年以上的,有54人。可見員工之穩。這些“老兵老將”們,給公司貢獻了大半收入。去年一位業績最好的“承包人”,給公司帶來了1.2億元的營收。 王滿意來到江邊城外的時間,也有10年了。 如今一閉眼,他仍能清楚地記起,2016年公司在江蘇太湖辦的那場年會。“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現金。”王滿意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筆127萬元的獎金,一大沓鈔票捧在手中,沉甸甸的。 這也是江邊城外“承包人”制度施行的第一年。“承包人”承擔門店的運營管理、人才培養、成本管控和銷售業績等職責,其實就是自己給自己當老板。超出利潤目標的60%,就是“承包人”的獎金。各個門店的利潤目標,則是由公司對門店利潤進行評審所計算。 這種管理方式,激發了全體員工的創造力。 王滿意和廚師長約定,拿到獎金后兩人平分,也與各自的下屬分享。“當你賺的錢和門店的利潤相掛鉤,就會每天想著怎么把業績做好。”為了拿到更高的獎金,廚師長主動調整了自己的上班時間。“公司規定9點上班,他基本上每天7點半就到店里開工。” 當時王滿意“承包”的門店位于北京上地,是寫字樓聚集地。工作日“午市”是門店高峰期。他們采用預約制度,給高峰期“添了一把火”。只要提前預約,顧客到店,烤魚就已經上桌。就憑這一招,中午12點前,滿座率基本就能達到了70%。 這些舉措帶來的效果非常突出。承包制前后,這家店每個月業績提升了30%左右,2016年整體業績做到了1800萬元。 在這之后,王滿意被調往杭州,擔任區域營運負責人。“為人處事更加獨立了。活動、選址、營銷,甚至認識其他大佬,都要靠自己去揣摩。”也是出于對王滿意的信任,5位下屬追隨他到杭州市場“開疆辟土”,如今杭州區域已經開出了8家門店。 10年之間,王滿意從“干就完事了”,逐漸轉變了身份,“對品牌非常信任和熱愛的感覺,就跟自己當老板一樣”。 在工作方面,他從基層到城市負責人,“在思維上有了巨大的轉變,擁有了更廣闊的大局觀。”生活中轉變亦是如此。“原本我的家庭條件并不是特別好,來江邊城外之后,買了車,也買了房,全家都有保障。” 王滿意就是江邊城外人才體系的縮影。擅長“共贏”戰略的江邊城外,與員工也是“共生共榮”。 外來的和尚不一定好念經。江邊城外總裁孟洪波認為,“能夠培養自己內部的人,和你一起成長起來的人,更加重要。他們了解企業存在的問題,知道該怎么合理化解決,做事的時候才會事半功倍。” 企業與員工利益最大化: “工資占比下降,員工收入上升” 企業文化外延: 解決更多人的就業需求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