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前提,是不被表象所迷惑

    2020年12月10日 No.866

    1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

    白話文翻譯

    繽紛的色彩令人眼花繚亂,

    錯綜紛繁的音律使人兩耳失聰,

    美味佳肴令人胃口損傷,

    縱情打獵令人內心浮躁狂妄,

    稀世奢侈品令人品行不端

    所以圣人關注民眾能否溫飽,而非耳目之享受,是生活保持穩定,不被富華所左右。

    2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指的是青、赤、黃、白、黑這五種顏色。

    為何稱之為五色呢?

    因為,青赤黃三種顏色,稱之為三原色,有這三原色,再加上黑白,就能調出各種顏色了。

    老人家說五色,是指的各種繽紛的顏色。

    我前陣子去商場,溜達到一家彩妝店,店里面有好多品牌的各種化妝品,什么口紅,眼影等等,一排一排的,各種顏色,太漂亮了。

    那一刻,真可惜我不是個女的,要不然,老娘高低要整一筐回去。

    雖然,最后我只買了一個指甲刀,但我在溜達的時候發現,好多小姑娘在柜臺面前,就挑花眼了,這個也喜歡,那個也想要,不知道選誰了。

    而這種挑花眼,不僅僅是姑娘家買化妝品,老爺們買東西的時候,也一樣啊。

    手機買哪個,即便是同一個型號的,選哪個顏色?也很糾結啊。

    這還是小件,買大件,比如買車的時候,更是如此啊,哪個顏色好看?

    可選的太多了,挑花眼,拿不定主意了。

    五音令人耳聾,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

    這個五音,就是全音了,而幾天的七音,則是加了兩個半音階。

    這五音,就能組成任何令人愉悅,或令人傷感的音樂。

    而音樂聽多了,不僅會引起表面器官上的所謂“耳聾”,更為可怕的是,會侵入內心,讓人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導致心理層面上的“耳聾”。

    曾經有出現過一些很喪的歌曲,人聽了之后,出現精神恍惚,抑郁,甚至自殘自殺的情況。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高興的不得了,回來三個,感覺吃肉都沒味道,還沉浸在《韶》樂之中,可怕不?

    五味令人口爽,

    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味。

    這個五味,和我們現在所說的五味,有一點區別。

    在現在科學中,辛(辣),被歸到了痛覺,不屬于味覺。

    因此,當今的五味,是甜、酸、苦、咸、鮮。

    這里這個“爽”,會讓人糊涂,爽,不是好,舒服的意思嗎?

    這個字解釋為舒服的意思,是近代的事情。以前可不是的。

    你注意看,這個爽,里面都是X啊,帶叉的,能有啥好事情呢?

    爽,指的是傷,敗。

    之前在抖音上,能夠看到可多大胃王,他們巨能吃,還有一些大胃王,特別胖。

    你看在他們節目下面的評論,好多人都說,擔心他們的身體,年紀輕輕的,這么吃,身體如何能扛得住呢。

    其實,若讓他們去檢查一下身體,肯定多少都會有問題。

    貪多五味,必定傷胃口。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打獵,是自古帝王都喜歡做的事情,在獵殺獵物時,能夠很好的滿足他們的“爭奪和占有欲”,這個占有,包括對生殺大權的占有。

    追求刺激,追求占有,這樣的習慣養成了,必然會促使統治者有好戰之心。若沉溺其中,對人民將是災難。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難得之貨,在第三章和本章,都出現了。

    珍珠、瑪瑙、翡翠、夜明珠,現在的各種奢侈品,都屬于難得之貨。

    如果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從官方就開始推崇難得之貨,結局會是怎樣呢?

    咱不去遠處找,近處能能找到,孩子們攀比鞋,攀比衣服,攀比手機等等,結局大家都看到了。

    從這個表面,往里面看,看到的是啥呢?

    實質上,推崇難得之貨,本質上是在撩撥放大人們心中的欲望,若是把欲望都拱起來,誰還有心思踏踏實實的做事情呢?

    我們現在的實體經濟,為什么這么難?相信你心里也有答案。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為腹不為目,字面理解,是為了肚子不為眼睛。

    你肯定也知道,這只是老人家的一個比喻,腹和目,實質上都是喻體。

    真正的本體,則是指本質與表象。

    圣人看得懂本質,因此能夠“撇去浮華”,不被表象所迷惑,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用這句話,也是在提醒對面的統治者,你的行為,是不是圣人所為。

    3

    道德經,以及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經典,絕大部分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讓我們慢下來,讓我們的欲望減下來”。

    古往今來,從不缺刺激人的東西,更不缺能人發狂的東西。

    如果任憑這些東西刺激我們,跟隨者這些東西不加限制的發展,一定是會讓人瘋狂,而后走向滅亡。

    我們設定了很多規則,甚至是硬性的規則,比如法律。

    很多人都覺得,這些規則對人是束縛,是枷鎖。比如我們常說的“最賺錢的事情,都寫在了刑法里”。

    可實質上,我們所設定的規則,是為了保護人,而不是束縛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

    比方說緝毒吧,如果對這種玩意不加限制,人人都可以隨便吃,結果會是啥樣子呢?

    人是不是都毀了?

    再比方說,這次疫情,我們采取的“封鎖”措施,在歪果仁眼里,這簡直是侵犯人權,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其他國家,堅決不允許這樣干。

    結果呢?

    全球的疫情,也就我們控制住了,其他國家真的在“水深火熱”之中。

    你說,這種束縛的規矩,是不是在保護我們?

    這一章講的也是這個理,不斷的刺激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以及綜合感官,只會讓人們的貪欲與私念越來越重,結果會如何呢?

    圣人故去彼取此,去的是刺激與貪欲,取的是約束與保護。

    4

    這一章的道理,不難理解,如何運用呢?

    兩個字,“節律”,即適可而止。

    比如那句笑話“一般人是吃兩口就飽了,而我是吃飽了,還能再吃兩口”。這種吃飽了還能再吃兩口,就是不懂的節律,不懂得適可而止。

    再如那個X酒的廣告語,我到現在都覺得人家說的挺好“X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即點出了自己的產品好,也提醒人們適可而止,奪好。

    同樣,當市面上的東西都在用各種浮華搶占用戶的時候,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也是一條不錯的路。

    比如日本有一個品牌叫做某印良品,這個風格就與其他相反,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撇去浮華,回歸到本質,遵循自然的節律,才能“守一”。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32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1日 11:03
    下一篇 2020年12月11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