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菜經大廚們改良后,竟成了暢銷出品!

    肉骨茶、醬爆肉丁、干煸四季豆……這些享譽南北的經典菜式,你一定聽過,也一定吃過,也許有的人,還會嫌棄這些菜式老土。可是,如果在經典菜的基礎上,再稍稍加以改良,則很有可能會出現另一款經典菜。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師傅,是怎么對舊菜進行改良的吧,有的甚至修改做法后,馬上就成為了暢銷菜品。

    來源:大廚微閱讀 | 公眾號:zgdc666666

    編輯:陳長芳 張可丹 扈建瑩 張亞楠 趙雅男 辛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新式肺片

    制作:王勇

    此菜一改“紅彤彤”的傳統賣相,將肺片做成了青色版,調味時除了自制的青椒油汁、泡椒水、蠔油外,還要加入少許冰花酸梅醬,回口略帶酸甜,使辣味變得柔和,成菜更加好吃。
    批量預制:

    1.白鹵原料:牛舌、牛肚分別汆水瀝干,入川式白鹵水小火鹵熟,撈出晾涼,改刀成長6厘米、寬4厘米的薄片。
    2.制作青椒油汁:鍋入菜籽油18斤燒至五成熱,下入蒜瓣1500克、姜片1000克、干花椒25克、香葉25克、八角10克、小茴香8克小火炒香,放入青小米辣2000克、芹菜、洋蔥各500克、香菜250克、鮮花椒100克小火不停翻炒10分鐘,倒入豬骨湯25斤小火熬20分鐘至辣椒出味,打掉渣滓備用。
    走菜流程:

    1.青筍片80克、牛舌片、牛肚片各50克擺入盤中。
    2.熬好的青椒油汁80克加入泡椒水20克、冰花酸梅醬15克、蠔油6克、麻辣鮮露4克、鹽、花椒碎各3克、味精、雞粉各2克,加青椒段30克攪勻,澆入盤中,點綴香菜5克即可上桌。
    肉骨茶

    制作:鄭國華

    雖然被叫做“茶”,但這道菜品本質上卻是一道藥膳排骨湯。鄭大廚在傳統做法中進行了改良:首先,香料中加入帶皮大蒜、黑棗、羅漢果,使湯色棕中帶紅,微帶甜香;其次,上桌時帶一碟自制辣醬油,使這道滋補菜品更符合成都本地客人的口味;主食則搭配米飯、油條碎兩種,使南北客人能按照個人喜好自由選擇。
    批量預制:

    1.豬肋排5000克砍成寸段,冷水焯去血沫,沖洗干凈后放入湯桶。
    2.帶皮蒜頭1整個、枸杞25克、玉竹20克、白胡椒粒10克、八角6個、川芎5片、黑棗4顆、當歸4片、香葉4片、甘草2片、羅漢果半個、肉桂1段裝入香料袋,放入盛有排骨的桶中,添清水10千克,加蔥段150克、拍姜150克、黃酒100克,并調入適量鹽、雞粉,大火燒沸后轉小火燉1.5小時,揀出香料包備用。
    走菜流程:

    1.金針菇100克去掉老根,撕開洗凈;菜心4根洗凈,汆油鹽水備用;豆泡50克一切為二。
    2.舀入排骨200克,添原湯500克,放入金針菇、豆泡,調入魚露3克、蠔油2克、老抽1克大火煮2分鐘,關火盛入砂煲中,點綴菜心,帶
    辣醬油
    1碟、米飯1碗、炸油條段1碟即可走菜。
    辣醬油:

    黃豆醬油500克、辣鮮露100克、小米辣圈100克放入保鮮盒,入冰箱冷藏浸泡5小時以上即可取用。

    蒜豉醬爆肉丁

    制作:劉雨

    這是老北京的一道傳統家常菜,可劉大廚愣是將其做成桌桌必點的招牌,秘訣就在于以下兩點:首先,原料選用“黃金七兩”的豬頸肉,腌制時要先抓一遍干生粉,再淋水淀粉拌勻,經過油炸后口感變得超級酥脆,即使久放也不會變軟;其次,成菜有一股濃濃的蒜豉香氣,源于大廚熬醬時下入了大量蒜泥、豆豉泥,使成菜更加誘人。
    制作流程:

    1.豬頸肉改刀成1.5厘米見方的大丁,取300克盛入碼斗,加蔥姜水30克、鹽4克充分攪拌至原料吸干水分,撒干生粉20克抓勻,再淋水淀粉20克拌勻;黃瓜切成與豬頸肉等大的丁;桃仁汆水、過涼備用。
    2.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離火下豬頸肉炸至顏色變黃,撈出瀝油;鍋中再下黃瓜100克、桃仁80克炸5秒,撈出備用。
    3.炒鍋滑透,淋蔥姜油3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
    豆醬
    35克炒至起泡出香、顏色棗紅,調少許白糖,倒入三種原料翻勻裝盤即可上桌。
    豆醬:

    1.甜面醬500克、黃豆醬250克、辣妹子醬100克、白糖120克、味精20克調勻待用。蒜瓣100克、陽江豆豉80克分別入料理機打成泥。

    2.鍋入色拉油300克燒至五成熱,放蒜泥、豆豉泥炒出香味,倒入步驟1調好的醬料小火炒至出香,關火淋入芝麻油100克翻勻即成。
    果味煳辣剔炒雞

    制作:劉雨

    所謂“剔炒”,其實是一種手法,將整雞剔去骨頭,帶皮一面朝下放在案板上,先用刀面拍松,再打上深至3/5的十字花刀,然后用刀尖扎上數個小孔,深度標準為將雞皮扎破,之后改刀成條,爆炒成菜。經如此處理后,雞肉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入味成熟,保持細嫩口感。

    味型上,劉大廚將“宮保汁”做了升級,添入檸檬、金桔熬制,原料入鍋前先煸香辣椒、花椒,出鍋前還要淋入少許煳辣油,香味撲鼻。
    批量預制:

    1.腌雞肉:整雞去骨取肉,洗凈瀝干后打花刀、扎小孔,改刀成條,納入盆中,加蔥姜水、鹽、白胡椒粉、水淀粉、蛋清抓勻上漿。
    2.做琥珀桃仁:干核桃仁焯水,去皮,下入三成熱油炸至酥脆。鍋下白糖300克、清水100克小火熬至拔絲狀態,然后倒入麥芽糖100克
    (可使糖液更加透明、晾涼后更有脆度)
    ,小火攪勻燒化,下桃仁裹勻糖液,撈出撒白芝麻裹勻,攤開晾涼即成。
    走菜流程:

    1.取腌好的雞肉300克滑至變色,撈出瀝油。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放姜片5克、蒜片5克、花椒6克、干辣椒段10克爆出煳香,撒蔥段40克炒香,倒入雞肉,烹
    味汁
    30克快速翻勻,勾薄芡,淋煳辣油6克翻勻起鍋裝盤,撒琥珀桃仁30克即可。

    味汁:

    1.金桔100克、青檸檬3個打成汁,濾掉果渣。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蒜蓉40克、花椒15克煸香,放甜面醬50克、柱侯醬50克、芝麻醬50克、花生醬30克炒香,添金桔檸檬汁以及蔬菜水200克
    (芹菜、胡蘿卜、青椒等蔬菜添清水熬煮而成)
    、香醋150克、生抽100克、蠔油60克、辣鮮露50克、黃酒50克、白糖50克、鹽20克、雞粉20克小火熬至略微濃稠,關火瀝渣即成。
    蛤蜊肉油渣煸四季豆

    制作:謝志勇

    此菜根據干煸四季豆改良而來,在原做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兩點調整:首先,輔料增加了花蛤肉、脆油渣,前者鮮香、后者油潤,很好地為四季豆補味;調味時加入了孜然粒,咸香微辣,帶著燒烤香氣。
    制作流程:

    1.四季豆300克洗凈,撕掉老筋,掰成7厘米長的段,入七成熱油炸至表面冒起白泡,撈出瀝油備用。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油渣
    (提前將肥膘肉批量煉至微黃,走菜時再煸至金黃)
    40克炒香,加鮮紅小米椒段10克炒出香味;倒入鮮蛤蜊肉
    (提前汆水祛腥)
    25克、姜末8克、蒜末8克翻勻,再入芽菜碎25克炒香;倒入炸好的四季豆,調入孜然碎8克、白胡椒粉4克、鹽3克、生抽3克,撒香蔥碎10克翻勻即成。
    荷香干燒肘

    制作:歐俊

    該菜由“米粉肘子”改良而來,保留荷葉這一元素,將輔料變為麥仁、香菇、五花肉,添入酒香汁蒸制,很好地解掉了肘子的油膩;另外,出品形式上也做了更新,肘子不再倒扣盤中,而是直接帶著荷葉裝入熱石鍋內,在保溫的同時也讓荷香持續散發。

    批量預制:

    1. 豬肘5個燎盡毛茬,刮洗干凈后從中間劃開便于煮制,冷水下鍋汆透,撈出洗凈浮沫,下入五香鹵水中煮20分鐘至五成熟,撈出晾涼,在肉皮表面抹一層醬油,并用牙簽扎一些小孔,下入七成熱油炸至表面呈金紅色,撈出瀝油、去骨,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

    2. 鍋入色拉油6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五花肉粒750克、鮮紅小米椒圈50克小火煸出油脂,添清水5手勺,加酒香汁200克,放蒸熟的麥仁2000克、大香菇(切丁)1000克、金錢香菇300克收汁,淋香油150克、香醋50克翻勻起鍋即成底料。

    3.取15個蒸碗,底部分別墊入一張燙軟的干荷葉。將前兩個步驟中處理好的肘子和底料分裝入碗中,注意底料在下,肘子在上,然后再澆入酒香汁60克,封上荷葉中火蒸1小時。

    走菜流程:

    取一份蒸肘子裝入熱石鍋,打開荷葉撒上香蔥10克直接走菜。

    酒香汁:

    古越龍山花雕酒1000克、醪糟汁50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300克、鮑汁200克、魚露150克、蒸魚豉油150克、生抽100克、雞粉80克、味精60克、冰糖50克、蠔油50克、香醋50克攪勻即成。

    制作關鍵:

    料中需要用到兩種香菇:大香菇口感厚實,一咬滿口爆汁;金錢菇玲瓏可愛,口感較韌,香味更足。

    尖椒脆五花

    制作:舒國重

    此菜是從“小炒肉”改良而來,將五花肉切成小塊,增加浸炸的步驟,幫助其脫去多余油脂,然后再加小米辣、青二荊條同炒,成菜顏色鮮亮,口味十足,作為親民家常菜推出,一定會大受歡迎。

    制作流程:

    1.豬五花肉改刀成1厘米見方、長約2厘米的小塊。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肉塊浸炸1分鐘,用漏勺撈出,待油溫降至四成熱后,再將肉塊下入鍋中復炸2分鐘,撈出控油待用。
    2.鍋留底油燒至四成熱,下青花椒5克爆香,下入泡椒末20克、姜蒜末各10克炒香,將拉過油的五花肉塊下入鍋中,淋少許高湯快速收汁,再下小米辣圈50克、青二荊條圈100克翻炒均勻,烹入料酒5克,加味精5克、雞精、白糖、鹽各3克調味,淋香油3克,翻勻出鍋即成。

    技術關鍵:

    1.五花肉要經歷前后兩次炸制,第一次油溫在六成熱左右,可使肉中的油脂快速脫出一部分;第二次油溫則在四成熱左右,用小火慢慢浸炸,將肉炸透,這樣其中的油脂就會充分釋放出來,口感不膩,只留干香。

    2.炒制五花肉時要加入少許高湯,目的是輔助入味,大火收濃湯汁時,調料的香氣也一并收入肉中,使整道菜的滋味得以有效提升。
    蒜油鯉魚

    制作:鄧君秋

    此菜由蔥油鯉魚改良而來,鮮活的鯉魚快速過水,肉質細嫩不柴。淋料汁、撒蒜末、激熱油,再將汁水回熱,二次淋入魚身,是此菜的神來之筆。
    煮魚流程:
    活鯉魚一條
    (凈重1千克)
    宰殺治凈,魚身每隔1.5厘米打上一字花刀,沖去血水,入冰箱冷藏2小時“排酸”。取出后下入加有適量蔥段、姜塊的寬水中,保持中火、似開非開狀態下煮6分鐘至熟。
    走菜流程:
    撈出鯉魚控凈水分,平鋪在長條盤中,澆上
    自制料汁
    ,撒蒜末50克,淋九成熱油激香,瀝出盤中的油汁,入鍋燒開后重新澆在魚身即可。
    自制料汁:

    醋10克、生抽8克、料酒3克、胡椒粉2克、白糖1克、雞粉1克攪勻。

    制作關鍵:

    第一遍澆入料汁浸潤魚身,不僅可以初步入味,而且能夠封住魚皮,防止熱油進入肉中、使成菜過于油膩;生料汁淋入熱魚肉,再撒上蒜末激以滾油,汁香、油香、蒜香以及魚肉受熱析出汁水中的鮮香得以融合,將此“油汁混合液”回鍋“促”一下,汁中的醋、糖、胡椒等各種香氣充分激發,使調味的作用呈現最大值!

    若此過程是兩人操作,可以不必“回鍋”而是“回勺”,因為澆淋熱油后手勺底部是滾燙的,此時可由另一人將盤中的油汁直接倒入手勺,熱勺底的余溫便能燙開料汁,操作方便快捷。

    今年流行吃毛肚

    制作:張翀

    張翀研發此菜的思路來自于川渝地區的冷鍋串串,為適應鄭州當地食客的口味,這款毛肚一改重油重辣的味道和紅紅火火的面貌,只加入黃色小米辣、青二荊條、青花椒來調節口味,賣相清新自然,味道香麻微辣,一經推出就立刻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來嘗鮮。
    批量預制:

    鍋入清水80斤煮沸,下鮮毛肚50斤,放蔥段400克、姜塊250克、干紅花椒80克、香葉、八角、小茴香各50克,保持小火煮2個小時,起鍋倒入盛器,使毛肚在原湯中浸泡晾涼,撈出改刀成小塊,瀝干水分后放入冰箱保存。
    走菜流程:

    1.黃豆芽100克入沸水中汆透,放入碗內墊底。
    2.取毛肚400克入沸水汆燙片刻,撈出瀝干。
    3.鍋入底油燒至六成熱,下黃色小米辣圈
    (泡小米辣改刀成圈)
    30克、蒜米10克炒香,添高湯1000克,調入鹽、味精各10克、白胡椒粉3克煮2分鐘,打出料渣后,倒入毛肚煮約30秒,起鍋倒入碗中。
    4.鍋入色拉油40克燒至六成熱,依次下鮮青花椒15克、鮮二荊條青椒圈25克、大廚九寶青花椒調味料2克炒香,澆入碗中即成。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投稿郵箱:
    861139149@qq.com

    內容合作/轉載:hongchuwang66(微信)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64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18:02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18: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