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鮮花的圍繞下品著花宴,聞著花香;喜歡親手采摘烹飪食材,甚至參與種植過程,在田園風光中充分享受美食……近兩年,生態餐廳成為一股“清流”在各個城市展露頭角,頗受人們推崇。
有人說生態餐廳是體驗經濟下餐飲業主動求變的產物,也有人說是健康消費倒逼餐飲業創新,無論如何,生態+餐廳的風潮已經悄然到來。然而,縱觀當下的生態+餐廳領域,大多餐廳都是風光一時卻又迅速走向沒落。并且,在當下生態+餐廳領域起步的階段,它們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場競爭,而是“自尋死路”。
四大痛點讓人望而卻步
成本與交通的取舍
生態餐廳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生態”,要么通過無土栽培,花架陳列等形式自行打造,要么就是“借”,借郊區的田園風光,借景區的自然美景。對于前者來說,為花草蔬果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獨辟一塊生存地,就意味著成本的加持;而若是選在效區,卻又需要充分考慮交通因素,與市區的距離,公共交通是否便利,距離過遠或交通不夠便利時,就意味著從選址開始就已經將一部分顧客拒之門外。
營銷落后
一片熏衣草花田、一條魚草肥美的河流,一個山青水秀的村莊,均可以成就一個生態餐廳。然而,有些明明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餐廳卻乏人問津,其最大的癥結就是營銷的滯后。
不同于傳統餐廳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依靠于效區與景區的生態餐廳的主要客源則來源于“遠方”的都市人群,在此,引流的關鍵就在于營銷。以往,以路牌、報紙雜志、當地電視臺為主要營銷載體的方式不僅成本奇高,而且收效甚微。特別是在自媒體盛行,新媒體營銷工具層出不窮的當下,跟不上新營銷思維的腳步,就會充分領悟到“酒再香也怕巷子深”的深刻教訓。
人才奇缺
生態餐廳對于餐飲業尚且算得上是一個新版塊。無論是自建花田,形成觀光餐飲一條龍的服務模式,還是借天然優勢主攻餐飲,目前,經營生態餐廳可借鑒的經驗與智慧少之甚少,同時,亦缺乏相關的專業型人才。拿自建花田,打造主題花宴餐廳來說,且不論花田亦需要專業的人員來打理,僅是以花入宴,將花入菜的理念就可以難倒不少廚師。并且,生態餐廳一般存在著“跨界”因素,一方面是生態,一方面是餐飲,只有當生態與餐飲有機融合時才能突顯出生態餐廳的意義。那么,生態餐廳所需要的人才類型也會相對復雜。
設計跑偏
在城市中亦不缺乏生態餐廳,它們或棲身于老式的院落,店家修整一新,頗有點古典韻味,院內小橋、流水、竹林錯落有致,甚至后院還有一片小菜圃,客人心血來潮也會自己采頡些新鮮蔬菜;或是隱藏于寫字樓中間,草莓被種進了一個個小“格子”容器中,無土栽培的蔬菜在陳列架上綠意盎然,這里一派“現代農業”的氣息……無論是哪一種,前期都少不了一番精心的設計,用心的老板還會請來“專業”設計人才,然而,按照設計花費巨資打造出來之后卻發現,美則美矣,卻之于餐廳無半點實用。設計跑偏為生態餐廳所帶來的傷害是致命的。
所以,當下的生態餐飲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內行人看透了其中的痛點,不敢輕易嘗試;外行人看中了它的美好前景,卻又不懂運作。那么,打造生態餐廳到底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六大維度打造真正賺錢的生態餐廳
為餐飲注入更豐富的內涵
說到生態餐廳,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農業、旅游。不可否認,與農業與旅游版塊對接,將會是生態餐廳的主要表現形式,卻不是唯一。與此同時,花藝、文化、快時尚等也將成為妝點生態餐廳的主要元素。比如,利用一片花田,餐廳還可以與攝影機構、繪畫創作培訓機構等合作,不僅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資源,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餐廳引流。
學會利用新媒體營銷
以新媒體營銷為主,以電視、報紙、路牌等傳統媒介為輔,來打造營銷策劃。其中,包括運用第三方O2O平臺、微博微信活動策劃等,都是當下生態餐廳的營銷必修課。
分板塊聘請專業人才
當蔬果失去原本的生機,當風景被顧客慢慢破壞,生態餐廳的“生態”之美便將不復存在,那生態餐廳也將失去它最基本的意義。所以,相對于傳統餐廳,生態餐廳還需要另行聘請相關“生態”的專業人才,花匠、果農、園藝高手等原本和餐飲毫不相關的人才,也需要融入到餐廳的運營之中。
讓餐品與“生態”息息相關
生態餐廳事實上是“生態”與餐飲融合后的產物,那么,這就要求生態的意義不應僅停留在觀光、游玩的階段,它還表現在餐廳的場景搭建與餐品制作上。比如,農家土雞蛋、有機蔬菜、花宴等等,通過餐品突出生態的主題特色,是突出生態餐廳特色的最佳渠道。
善用地理優勢
顯然,利用原有的自然地理優勢去打造生態餐廳,會遠比尋找一塊荒地,從設計、種植、建造開始要節約得多。所以,善用地理優勢去打造生態餐廳,在成本方面就比別人更具優勢。
乘上旅游的東風
將餐廳開在成熟的農業觀光小鎮里,抑或是在近郊游火熱的地方扎根,那么,巧借他們的資源,餐廳就可以省去大量的宣傳地理環境的營銷費用,轉而主攻餐廳本身的營銷即可。
就生態餐飲的現狀來說,它背后所隱藏的陷阱與痛點雖然不容忽視,但是,可以預見的美好前景依然會引導著人們在這個領域前赴后繼。
在這里,參某認為,生態餐廳的基本要義就是將農業采摘、旅游觀光、田園體驗、藝術美感等元素加入到餐廳的消費場景中去。在這里,如果說餐品是餐廳的主要價值,那“生態”便是餐廳的附加價值。那么,作為餐廳,就是要去深度思考如何通過讓二者有效融合讓消費看起來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原創聲明:本文屬餐飲界(微信ID:canyinj)原創,作者琉雀,轉載請注明來www.canyinj.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點擊下列圖片 關注更多干貨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精彩 【轉載原創聯系】 微信:wuya0990 【商務合作聯系】 孟小姐:13424391712 微信號:mengguimiao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231.html